情繫湘春路

湘春路東起興漢門,西到北門城門口。解放後,東延到北站路(現芙蓉路),西延到湘江河邊。東延線叫湘春東路,西延線叫湘春西路,城裡那段叫湘春中路。清末時也是麻石街。

情繫湘春路

興漢門原叫新開門,辛亥革命推翻滿清王朝,取名興漢門。1938年的文夕大火,整個北門街區盡被焚燬,城門也被拆除。湘春路和蔡鍔路相交,七十年代以前公交車2路在興漢門有站。

湘春路和北正街相交於北門城門口,北去叫外湘春街,基督教堂就座落在街邊。著名的和記粉館就在街口。

情繫湘春路

出城門口西走,湘春路完小就在右手邊。校門樓有三尊鐵像,據說是辛亥革命的烈士。我在這所小學唸完全部課程(1957-1963)。

學校對面是工人文化宮電影院售票處。那時有五分錢就能看一場電影。工人文化宮有電影院、劇院、游泳場、舞廳、露天電影場、棋牌室、閱覽室等。我們一放學,就到宮裡去玩。夏天看游泳,冬天看溜冰。周未看跳舞。

文化宮外就是西園北里的巷子,裡面住了十幾個小學同學。兒時也是經常出沒在西園北里,那是一條麻石巷,尾端接西園,那裡也有十幾位同學。明德中學就在西園和西園北里們交匯處。好多同學是明德的子弟。我有一位叫李君的中學同學住湘春西路,明德中學後門正對面。我經常和李同學放學結伴回家。

情繫湘春路

過興漢門到湘春東路,省婦幼保健院在路右邊,我的弟妹都是在這裡出生。對這裡的白衣天使有天然的親切感。它對面就是新華印刷廠,在湘春路上最大的工廠,有一千多人。到九十年代,它終於遷走了。因為廠後面就是我岳父家,每天的機子聲,吵死人。不過湘雅醫院就在留芳嶺上。

我家住在湘春中路輔仁村三號。右側是彭家井巷,巷中有一四眼大井,井水清徹透明,冬暖夏涼。我家用水都來井中提取。彭家井的左側是天主教堂,每週做禮拜都會敲響鐘聲!巷子的盡頭是市二醫院。我兒時曾住院割闌尾。

情繫湘春路

天主教堂前面是北區少年之家,是孩孑們玩樂的天堂。少年之家旁邊是市交通局機關大院,是湘春路上唯一的政府部門。交通局正對面就是民主后街一條巷,巷底就是石怡織布廠,後為人民織布廠,是我們一家人賴以生存的單位。

我家對面是一家工廠,好像是塑料四廠。靠近興漢門有巷子叫陋園,舊時是公館區,一些達官貴人的別墅。六十年代成了省石油公司。它的正對面是楊府的花園庭院。據說是民主人士楊老先生的府地,是楊開慧的叔叔。省裡領導每年都來看望。

情繫湘春路

天主教堂後面是長春巷,我有一位中學同學鄔君住在這裡。長沙市第四女中(十中)也在這個巷子裡。

我家住在輔仁村,這是一條小巷子,有四個單門獨院,原來是四戶人家,後來房屋私房改造,每個院子都擠進來一戶,我家就是五三年擠進來的。同院的住戶姓蘇。一號戶主姓張,二號戶主姓周,四號戶主姓肖。有意思的是都是省參事室參事,姓張的和姓周的都是黃埔五期的,參加了湖南和平起義。

情繫湘春路

張家倆個兒子,周家和我家一樣二子四女,肖家一子一女。以後的各類政治運動,老先生們都相安無事,但兒女們就沒有那好的運氣,高考不予錄取,都當知識青年去了。年長的周家大哥被打右派。文革中又遭批鬥,夠慘的。

周夫人是鐵佛東街完小的老師,曾教過我二姐,志功和大妹,也是危致君的老師。為人師表,受人尊敬。然而文革中慘遭批鬥,被理陰陽頭,欲哭無淚!但兩位老人的承受能力超強,都活到九十多歲。

情繫湘春路

多年過去,輔仁村已不復存在。湘春路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地處長沙八大公溝的湘春路的下水道已改成一人多高的大水泥管,路面換成柏油路,雙向四車道。原來只有2路公交車,現在不僅有十幾路公交車路過,而且地鐵站不遠,出入極其方便。路兩旁高樓林立。路上車水馬龍。喧鬧取代了寧靜,每次重遊故地都不敢久留。

八十年代末開張的湘春酒家,生意興隆,食客絡繹不絕。老長沙人都好這一口味,上至省長大人,下至城北的沙碼孑,無不喜歡這裡的蒸菜。酒香不怕巷子深。本世紀初葉,外湘春街拆遷,修黃興北路。湘春酒家遷往湘春路286號。

情繫湘春路
情繫湘春路

如今是湘春路上的名店,要去吃飯,要預先訂席。生意紅火得很,也是湘春路上靚麗的風景。

新華印刷廠外遷後,新華集團在原址上新建了泊富國際廣場,幾十層的大廈屹立在留芳嶺上和省婦幼保健院大樓隔路相望,和湖南日報集團大廈峙角而立,是湘春路上的地標!華潤萬家大超市人使湘春東路成為北城的商業中心。

今非昔比,昨是今非。現代化的,繁華的湘春路取代了兒時寧靜而平凡的湘春路!我已搬往湘江世紀城多年,每次進城都要到湘春路一走,都要到老屋一遊,情繫湘春!永遠難以忘懷!

情繫湘春路
  • 文/徐志遠,長沙生活集經授權發佈。感謝作者的創作,為我們留下這些美好的生活記錄!圖片來源於網絡。歡迎大家踴躍投稿(關於長沙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稿件都行),我們一起記錄長沙生活!投稿請發送:[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