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张丛博

文化学者、批评家朱大可的研究领域跨度之大令人感叹,几乎囊括了当代和古典的各个时段以及从文学、影视、大众文化现象等的多重艺术门类,兴趣所致,他还同时研究上古神话长达20余年。

12月18日,朱大可来到郑州松社分享他对神话的研究心得,并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的专访。

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批评家写了长篇小说:“尽管批评”

《长生弈》是朱大可首部历史魔幻长篇小说,以春秋史实为蓝本,将历史与神话融合在一起。在此之前,他还推出了厚重的学术专著《华夏上古神系》。

朱大可迷恋金庸、古龙、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在《长生弈》的创作中,他凭着对类型文学的认知基础,决定采用武侠小说这种中国独创被全世界认可的类型,并试图把纯文学手法和大众化类型小说结合起来,渗透神话历史以及对后现代哲学,产生一种不一样的东西。他称之为“新武侠小说”。

前几年,玄幻魔幻小说流行一时,但如今热度已经消散。朱大可说,这些年轻的写作者很有想象力,但因为不注重历史已经形成的神话原型,使得失去了历史的美。为此,他常劝学生要对历史神话表示敬意,重要的是如何去阐释和重构神话,和当下的生活经验对接。

批评家去写小说,朱大可不是唯一,但像他这样写长篇的却不多。为何要“出手”?朱大可说:“人格要全面发展,将自己固定在一个分工岗位上是很可悲的,我力图寻找这种写作自由。”

成为作家之后怕批评吗?他笑答:“尽管批评,这很正常的,在今天这个资讯高度传播的世界,要有足够的皮厚和胸怀去接纳各种批评,否则就死翘翘了。”

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

前不久,朱大可参加了一个国学类的颁奖典礼,他遗憾地注意到,现场居然没有神话学专家。

在他看来,文学史是从神话开始的,神话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起源。“华夏上古神话是整个上古文化的根源,也是意识形态、包括宗教、文学和政治的镜像,回避神话,就无法对中国上古文明做出正确的描述。”

研究神话,朱大可投入了不少心血,有时一篇2万字的文章,他的案头笔记就有十万字。这样的研究累吗?“其乐无穷!”朱大可说,不断有新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让人喜悦。上古时期的资料呈现出碎片化,这需要利用一些线索去重建拼图,而他刚好从小对解谜很感兴趣。不过,他也坦承:“当然也有错的,但是总的大格局在那里,细节可以在后来再版时微调。”

在研究的过程中,朱大可发现中国的上古神话与印度、希腊等文明的神话有交叉融合的情况,“从神话演变的轨迹不难看出,中华民族是在开放当中崛起,在开放当中生长和发育,没有开放就没有文明的发展轨迹。”

朱大可: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河南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解放”文化遗产

朱大可自言“童心未泯”,“生命力在于灵魂一直没有衰老。”

他还从事面向少年的神话写作,向孩子普及神话知识,并通过网络音频平台讲解神话趣史。朱大可认为,学术研究成果需要有一部分人去做推广,而过去媒体记者的经历让他很受用,“把各种领域的思想资料、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大众喜欢的方式传达,中国这方面的人还很缺乏。”

说起来,朱大可最早对神话产生兴趣,是在河南埋下的种子。1981年,还是大学生的他,参加学校的暑期考察团到访过洛阳、开封、郑州,“那时就对河南厚重的传统文化,有强烈的感受,许多神话故事就发生在河南。”

对于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如何打好手中的文化牌?朱大可建议说:“河南特别重视文化的气氛,文化传承对河南人来讲很有优势的,期待如何在研究、发现历史的过程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文化遗产,去解放他们,而不是装进箱子,让这些文化遗产面对当下的生活经验开放,这样才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