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减肥药售价上千进价60 健康杀手“西布曲明”仍有商家在售

原题:起底互联网“三无减肥药”黑灰产业链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眼看露肉的季节临近,身上的赘肉却蛰伏不动。由于减肥人士对“减肥药”的趋之若鹜,有的商家则按耐不住利益的驱使,在互联网平台上做起了“三无减肥药”的生意。甚至有的商家打着“低成本,高利润”的口号,贩卖国家违禁成分,正推动“减肥药”市场的经济发展。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王仲曾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指出:“在医学上,没有任何药物是推荐用来减肥的。与医学上有计划的减肥相反,‘减肥药’往往是利用其副作用,要么遏制食欲、要么增加排泄,来达到快速减肥的效果。但这种效果却不能稳定持久。”

“减肥药”原料:竟是“泻药”

梅子(化名)连续两周感到肠胃不适,她一脸憔悴地叨叨着,自从吃了网上买的“减肥药”,身体被掏空似的,全身乏力。她指着贴在墙上的减肥目标,仰起头骄傲地说:“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内,就达到了预期的成果,足足瘦了5斤。”

这种“成果”对梅子而言,足以超越了药物带来的痛苦。在她看来只要能瘦,什么方式都愿意尝试。朋友圈“保证一周瘦5斤、一个月瘦10斤,无效全额退款”的广告,更让梅子颇为心动,最终她花了2000元买了一堆“减肥药”。

起初,她并没有在意包装上的信息,只顾着一拍脑门“嗑”下去立马能见效。但随着身体越发感到不对劲,她才察觉到这些装有五颜六色药片的瓶子上,连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都没有,

“我买的竟是三无产品!” 梅子这才清醒过来。在卖药的微商“小k”朋友圈里,琳琅满目的瓶子上竟没有印任何信息。“小k”回避说道:“药片都是由原料企业提供,保证纯天然成分,不会有任何副作用,健康达到降脂功效。”

“小k”出售的“减肥药”,出自郑涵(化名)负责的原料企业。公司提供“减肥药”的原料——比沙可啶、匹克硫酸钠、薄荷碱,价格都以2500元/公斤出售。他进一步介绍;“原料为白色粉末状,功效都是‘排泄’。只要把原料寄给‘厂家’加工后,再包装好看些,随便拟个名字就可以卖了。”

法治周末记者查询百度百科获知,郑涵口中的三种原料都是刺激缓泻剂,对大肠黏膜产生直接的缓泻作用。“其实就是‘泻药’,只是说的好听叫‘减肥药’!”他毫不忌讳地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第二人民医院药师张瑞刚表示,这些原料主要与肠粘膜接触,刺激肠壁的感受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的肠蠕动。如果消费者长期大量服用刺激性的缓泻剂,不仅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还会损害伤壁神经丛的细胞。

那么,如何找“厂家”加工?郑涵透露:“这些所谓的“厂家”都是无证的‘小作坊’,为了避免承担风险,他们只接受熟人介绍的单子”。 辉子(化名)是郑涵的朋友,他介绍加工原料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压片”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1公斤几十元就行;另一种是成“胶囊”状,操作稍复杂价格且贵,800元/10000粒。

“1公斤大概可以做2万粒(胶囊或压片)”,“小k”称同行为了节约成本,在淘宝上花几千元购买“压片机”制作的也不少。

对于提供原料的企业、“加工厂”和商家的行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医药卫生法学副教授邓勇认为都涉嫌违法。违反了药品管理法有关药品生产销售的行政法律规定,国家应当依照药品管理法第72条、73条予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则违反刑法第141条有关生产、销售假药的规定,将受到刑事追责。

国家违禁成分“西布曲明”:仍有商家声称在售

一位医药专业人士提到,目前网络上有的“减肥药”根本没有通过国家批准,也不符合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类别。大部分都只是设计了一个看似“减肥药”的包装,或是起了个像样“减肥药”的名称。有的仅是加一些违禁药物在里面,便可立刻达到牺牲健康的减肥目的。

“吃含‘泻药’成分的‘减肥药’是小事,怕是吃到含‘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药’。”“西布曲明”已然成为“减肥圈”内,公认的“杀手(杀死健康的杀手)”。诸多消费者对其强烈的副作用,惶恐不安。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监总局)公开资料显示:“西布曲明”是中枢神经食欲抑制剂,可能引起高血压、心率加快、厌食、肝功能异常等严重的副作用。人体服用含有“西布曲明”的“减肥药”后,严重时可致人神经紊乱甚至死亡,早在2010年国家已经明令禁止添加到任何食品和药品里。

尽管食药监总局早已叫停了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药”,但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仍有商家在互联网平台上声称,有相关的“减肥药”出售。

在“减肥药厂家直销”百人群里,记者以“客户”的身份得知,卖家孔铭(化名)的店主营“减肥溶脂胶囊”产品,所有胶囊的成分都来自“进口西布曲明”。产品药性强度最低为55度,最高达95度。此外,他还补充:“65度以上的产品均半粒见效,全国除了我的药,别的药都无效。而只有达到75度以上的产品,才会引起失眠等副作用。”

一些网站上,消费者称在服用“减肥药”不久,便出现口干、心慌、失眠,甚至精神障碍等不同反应。已有身孕的安薇(化名)回想此前服药的经历,至今后怕。她服用的“法国天使之吻(蓝天使系列)”,宣称含有多种植物和草本精华制作而成。然而,在她服药半小时后,明显感到饱腹感十足,一天下来什么都吃不下,看到食物就想吐,一周内体重直降3斤。她怀疑药里,含有“西布曲明”的成分。

对于如何判断“减肥药”里,是否含有“西布曲明”的问题,上述医药专业人士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分析,人的大脑通过一种5-羟色胺的神经信号分子控制食欲。“西布曲明”就是通过抑制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来抑制人的食欲,增加饱腹感。目前市场上,的确只有含这种成分的药,才能达到快速降脂的功效。

事实上,近年来“减肥药”里非法添加“西布曲明”成分的案件层见迭出。2016年,湖南怀化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生产、销售含有毒有害名为“WOASO闪电SO果素酵母”的减肥药案件,共计缴获假药成品60万粒;2017年,苏州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苏州公安成功摧毁了制售假减肥药“舒立轻”的全链条;去年9月,邢台市食药监局联合邢台市县公安局食药监大队,破获两起快速溶脂的三无品牌减肥产品犯罪案件;今年2月,因非法生产、销售减肥药,郑某某被福建省沙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1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0多万元……

畅销“减肥药”:低价进,高价出

在孔铭看来,包装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产品包装高档,拟个名字和logo就更容易畅销”。至于生产日期、生产厂家和质量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他建议不用太在意。“大部分客户都不要求,因为价格贵。但有客户想包装的看上去正规,让买药的人放心,只要在每个盒子上加价1元即可,当然这些信息都是假的。”

从他发布的价位表看,100粒起按5元;1000粒起按3.9元;50000粒起按2.9元,20000粒起按2元。“倘若客户需求量更大,价格低至几毛也可以。”他以20000粒为例给法治周末记者算了笔账:“1粒的进价是2元,1瓶通常能装30粒(一疗程),共计60元/瓶。而网上卖的‘减肥药’,1瓶的价格普遍在几百或上千。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和炒作力度。”

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以400元到800元不等价格的vk纤姿压片糖果、复合果蔬压片糖果、Angel强效金“减肥药”,卖的如火如荼。在留言评论区内,用户对“减肥药”的需求十分火爆。法治周末记者通过食药监总局官网查询,这些都是三无产品。

孔铭说这只是冰山一角,他称有多种经营手段可以变现,比如,借“网红代销”产品,知名度会提升的更快。不过,他补充道:“打造新品牌需要时间和精力,大部分买家图省事更愿意借助已‘畅销’的品牌直接销售。”

安薇提到的“法国天使之吻” ,便是近期网络上“畅销”的“减肥药”之一。装有30粒(一疗程)/瓶的 “法国天使之吻”,在淘宝上售价高达1180元。也就是说,如果按孔铭给出的2元进价计算,商家可以轻轻松松赚到中间千元的利润。

互联网平台售假药的现象为何屡禁不止?知名互联网法律专家雷腾认为:“由于无良商家的虚假宣传、消费者的盲目跟风、网络平台对上架产品的来源和质量无事前的审查(事后监督)把控不严,以及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对无良商家惩罚力度不强等诸多原因。”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法治周末报】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