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相传明朝时,有一个宜章人客游他乡,在一酒肆喝酒,有人吹嘘他们家乡风水好:五里一状元。这宜章人很不服,说:状元不一定能做得上尚书吧,我们宜章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他说得并不错。

明朝时,在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确实出了两个尚书。一个是兵部尚书邝埜(野),一个是户部尚书邓庠。

邝埜(1385年-1449年),字孟质,别号朴斋,湖南省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邝家门人,永乐九年(1411年),邝埜中辛卯科三甲第二十七名进士,授监察御史。历任陕西按察副使、应天府尹、兵部右侍郎。正统十年(1445年),进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入境,宦官王振主张亲征,邝埜劝阻,英宗不听,明军出征,直至土木之变,邝埜死于乱军之中。景泰初年,追赠少保。成化年间,谥忠肃。

邓庠(1447-1524),字宗周,号东溪,湖南宜章县城南乡新田村邓家门人。明成化四年(1468),湖广乡试中举人。成化八年,登进士。历御史、两广布政使、南京右都御史,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据说,“隔巷两尚书”的事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命人取地图一看,用朱笔在新田村前的山上点了两下,结果这座山崩了一个大窟窿(权当迷信,不足信)。这窟窿就是现在的硅砂矿。

其实,那个宜章人是夸张了一点的。邝尚书与邓尚书并非隔了一条巷子,虽然同村,但还是隔了一条小溪有几百米之遥。有趣的是邝尚书是邓尚书的舅舅,邓庠出生不久,邝尚书见了他就兴奋地说:外甥必成大器。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留存下来的石马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留存下来的石马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留存下来的石人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留存下来的石人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邝埜墓,明朝赐田土给邝氏后代护墓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相传被皇帝用朱笔点破的风水山(邝家门对面,邓家门右边)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左面级邓家门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站在邓家门望过去就是邝家门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邓家门没有修建祠堂,只有残破的房屋。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令人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邝家门,也没有邝家祠堂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去邓家门须经过的山门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去邓家门的小路

郴州有一个村子“隔巷两尚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