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武昌首義在中國近代史上意義重大,不但拉開了推翻清廷統治的序幕,也敲響了2千年封建帝制的喪鐘。但起義當晚的發動者熊秉坤僅是新軍正目,即班長;金兆龍則是副目,即副班長,而第一個開槍的程正瀛則僅僅是個士兵。

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革命力量在武漢長期經營,發展迅速

武漢素稱“九省通衢”,既是西方國家侵略中國的重要據點和清政府統治的一個重心,也是同盟會力量發展迅速的地區和革命黨人聯絡的樞紐。文學社和共進會這兩大革命團體分別在1907年和1909年成立後,在武漢地區尤其是當地新軍中進行了長期深入的秘密宣傳發動工作。

其中,文學社主要在新軍中宣傳革命,發展力量。共進會除了在新軍中活動外,還同學生界和其他各界有聯繫。武昌起義前夕,湖北新軍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和部分下級軍官參加了這兩個革命組織,成為起義的主力。

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革命黨成立指揮機構,積極籌備起義

四川保路風潮興起並逐步轉入武裝鬥爭後,文學社和共進會都感到革命時機已經到來,便積極準備發動武裝起義。9月初,清政府從湖北新軍中抽調部隊入川鎮壓,武漢地區空虛,為革命黨人發動起義創造了有利時機。

為了適應革命鬥爭需要,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舉行聯席會議,決定成立領導起義的聯合指揮部,推蔣翊武為革命軍總指揮,孫武為參謀長,劉復基、彭楚藩等為軍事籌備員,負責統一領導起義的發動。

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意外爆炸,起義計劃暴露

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一起突然的爆炸事故,造成了起義意圖的意外暴露。1911年10月9日下午,起義負責人孫武等幾個人正在檢驗炸藥,卻失手發生爆炸。而這批炸藥本來就是1909年同盟會會員汪精衛、黃復生等為刺殺由兩江總督調任直隸總督的端方所備,但由於最後時刻端方改變路線而刺殺未果,他們離漢前將炸藥及原材料等物交給了孫武保管。

至於意外的發生,一說是革命黨人劉公的胞弟劉同吸菸引起,一說是孫武配置炸藥時硫黃過多所致。這次失事招來俄國巡捕搜查,找到了起義用的旗幟、袖章、名冊、文告等物,計劃敗露。孫武受傷住進醫院,蔣翊武逃離武漢。

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起義領袖英勇就義,起義依然如期發動

從後來披露的沙俄駐華公使的報告來看,寶善裡一帶早已在清政府和俄國駐漢口總領事的監視下,炸藥著火促使了當局更果斷的破獲措施,武漢三鎮的氣氛也變得空前緊張,偵騎四出,閉城搜索。

10月9日半夜,爆炸事件後僅僅幾小時,清軍第八鎮統制張彪帶兵包圍武昌小朝街85號的軍事指揮部,彭楚藩、劉復基、楊洪勝等人被捕,次日凌晨被斬首於督署東轅門外。

湖廣總督瑞澄自認為挫敗了革命黨人的意圖,一面佈告武昌全城“可以安堵一方”,一面向清廷發電告捷,獲得覆電獎諭。可實際上,革命的柴堆早已經加好,雖然沒有了統一指揮,但充滿革命激情的新軍士兵們在班長熊秉坤、金兆龍帶領下依然在10月10日晚打響了首義第一槍,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武昌首義為何由幾個班長髮動,原來與汪精衛留下的炸藥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