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城市英雄|鐵建老兵 為祖國建設 添磚加瓦

誰是城市英雄|鐵建老兵 為祖國建設 添磚加瓦

雖然已近古稀之年,但回憶起自己當兵時的情景,王清月和楊潤世兩位老人仍十分激動。作為上世紀70年代的鐵道兵,兩位老兵除了日常的部隊訓練,更是為新中國的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作為老兵,二老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良的部隊傳統,即便是復員到地方,也一直以軍人作風要求自己,踏實肯幹,為地方發展傾盡自己綿薄之力。


誰是城市英雄|鐵建老兵 為祖國建設 添磚加瓦

1光榮地成為一名軍人

27日,記者在路北區看到了正在鍛鍊的王清月和楊潤世兩位老人,兩位老人從1984年相識,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的戰友情了。“在我們當兵時都是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骨幹力量,所以特別有話聊,感覺很親。”68歲的王清月笑著說。

1970年,王清月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年輕的時候,我也是個熱血青年,希望為國家衝鋒陷陣。”王清月回憶,能夠成為一名鐵道兵,自己十分光榮。“對我們的要求就是能工能戰,會打仗的同時還要能搶修建築和道路,那鐵道兵出身本領肯定過硬。”王清月稱,當時雖然不是戰時狀態,但鐵道兵機械化程度高,能學到更多專業知識,對此自己十分渴求。

和王清月老人一樣,有著“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的想法,1972年楊潤世在貴州六盤水當兵,三個月後光榮的成為了一名鐵道兵,隨後轉到湖北參加建設項目。“能夠為國家建設做貢獻,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誰是城市英雄|鐵建老兵 為祖國建設 添磚加瓦

2青春無悔為國家奉獻

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楊潤世跟隨部隊來到唐山進行重建工作。“8月中旬,我們趕到唐山市範各莊,當時的景象我至今無法忘懷。現場,一片廢墟,道路上都是裂痕,部分地區還不通水、不通電,條件真的很艱苦。”

談起當年,68歲的楊潤世感慨到,當天晚上,部隊就睡在附近的玉米地裡,“吃飯都是在當地挖個坑燒火做飯,我記得當時外面下著雨,我們就睡在外面,早上醒來鞋都被雨水衝跑了。三天後,部隊才來得及搭棚子,戰友們才住進了帳篷裡。”

楊潤世稱,當時部隊主要是負責古冶區和範各莊礦的震後恢復工作,“那個時候叫‘搶修搶建’,部隊搶修道路和建築,同時還幫助附近居民蓋樓房,給礦上蓋選矸樓和原煤倉。” “1980年的唐山,跟地震時大變樣,基本建設都完成了,人們都過上了安定生活,我們心裡很高興,覺得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誰是城市英雄|鐵建老兵 為祖國建設 添磚加瓦


“當上鐵道兵後,我們就從新兵連到了老兵連,第二天就去了工地。”王清月回憶當年當兵歲月稱,部隊是一邊訓練,一邊施工,“當年我們有四個排,兩個排一組,輪著去施工。”王清月老兵告訴記者,當兵五年時間裡,他參與了北京地鐵的修建工作,“當年工程叫‘5.19’工程,一開始在中山公園附近施工,後來在大會堂、前門、老北京火車站修地鐵。當年修地鐵還帶有戰略性質,修建要防水、防毒、防空。”老人笑稱,自己的軍旅生涯都獻給了北京地鐵。“當年建設時,腳上踩著釘子是常有的事,拔出釘子,看著腳流出鮮血來一包紮就沒事了。工程忙時,吃喝都在地下工地上,也沒覺得有多累,感覺能在年輕時為國家做貢獻特別光榮。”

3軍旅生涯受益終生

80年代前後,根據國家建設需要,鐵道兵隨著社會發展和時間轉變轉入地方,“我們穿著軍裝時搞建設,轉入地方後也會義無反顧的幹工程。”王清月稱,1975年復員回地方後,他在武裝部、城建系統等地工作過,在地方也幹過項目,但不論何時他都以軍人身份要求自己,“當兵真是受益一輩子,給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部隊裡學到的思想堅定、吃苦耐勞的品質,對我在地方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為一名鐵道兵,看著祖國在建設工作上,技術不斷創新、隊伍不斷壯大,我由衷感到高興。”

1984年,楊潤世老人轉業到了唐山市古冶區工作,對於軍旅生涯,楊潤世和王清月一樣,覺得終身受益,“是當兵給了我這個農村小夥學習的機會,部隊培養了我、造就了我,在部隊12年的時間裡,培養了我工作認真、積極、不怕苦、有上進心的品質,我為能成為一名鐵道兵感到驕傲和自豪。”(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記者師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