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官商之道——謀利先謀勢,做大事要拿大資源3

紅頂官帽+黃馬褂:往臉上貼金,增加辦事籌碼

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官商之道——謀利先謀勢,做大事要拿大資源3

在清朝末期,紅頂商人,是指擁有良好的官方關係和官方信息網絡,或者自己本身既是官又是商的身份。他們總能在國家的巨大變局中獲得先機,佔據主動;還能夠同這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或者重要領袖有特殊的私人關係,達成某種默契,獲得某種暗示性的支持;他們八面玲瓏,洞察人心,在私人財富和國家財富之間創造騰挪空間。

胡雪巖一開始可能沒有想過要當官,起步時,只是想著要辦好錢莊,幫助王有齡來成就自己而已。但是同官場打交道多了,就嚐到權勢的甜味,也想給自己弄個一官半職,做起生意來肯定更加的順暢,“求人不如求己”可能正是這個道理。

左宗棠非常看重胡雪巖,欣賞他是一個人才,但可惜只是個商人,封建社會對於商人的評價可不是太高,雖然當時已經是清朝末期了,但是幾千年的思想根基不是輕易能夠動搖的。為了讓胡雪巖這個人才對自己傾心傾力,左宗棠在慈禧太后面前非常賣力地誇胡雪巖,朝廷也就封了他為正一品大員,這可是個不小的官。

胡雪巖自己呢?還非常地想要黃馬褂,不知道只是想要一些特殊的獎賞呢?還是真的在想要為以後鋪路。因為黃馬褂是要非常特殊的人才有資格穿的,穿上是至高的榮譽。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將來如果碰到非常大的難關時,黃馬褂能有起死回生的保護作用。可見,對於權勢的好處,胡雪巖已經是摸得很透了。

左宗棠倒也沒有拒絕他,主要是胡雪巖平日裡也沒有什麼要求,真要求起來後,倒不好拒絕了。所以左宗棠費盡苦心,動用很多關係,磨破嘴皮,終於為他弄得一件黃馬褂。

因為胡雪巖與左宗棠的關係,有這個大官幫忙,胡雪巖的要求得以滿足。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官場勢力的作用之大。“丁香商人”林紹良的成功同樣得益於這兩個字——官勢。

1916年7月16日林紹良出生於福建福清市海口鎮牛宅村。林家祖輩以種田為生。 “九?一八”事變發生,日本侵佔了東三省。林紹良為逃避戰亂踏上了印度尼西亞的國土,投奔自己的叔父和哥哥。

當時的印尼也不是安樂之邦,日本侵略的戰火已燃燒到這裡。爪哇島上烽火連天,經濟凋零。林紹良起初在叔父的花生油店裡當學徒。2年後,有了些積蓄的林紹良,做起了販賣咖啡粉的生意。

在被迫離開家鄉3年後,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隨後,日軍登陸印尼,許多工商業被收歸國有或徵軍用,林紹良的小販生涯被打斷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印度尼西亞宣告獨立。但日軍剛退出印尼,荷蘭殖民軍又捲土重來。在當地華商在中華總會的領導下,華人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獨立戰爭,林紹良參與了這場意義重大的戰爭。1946年至1947年之間,受中華總會的委託,林紹良掩護一個參與獨立戰爭的印度尼西亞革命軍領導人。這位名叫哈山?丁的領導人在林家藏匿了1年多,併成為了他的莫逆之交,而哈山?丁正是印尼共和國第一任總統蘇哈托的岳父。

在這場戰爭中,林紹良通過從新加坡購買的武器及軍需物品,憑著對地形和海路的熟悉,左右迴旋,巧妙地越過荷軍封鎖線,把一批軍火安全地運到了中爪哇印尼軍中。不僅從軍火生意中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同時又與蘇哈托等印尼軍官結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誼。

林紹良在這場印度尼西亞為自由而戰的戰役中,獲得了今後讓他飛黃騰達的政治資源,而後的另外一場戰役則成為了其人生的真正轉折點。

1950年代初,印尼又發生列島分離主義叛亂,盛產丁香的蘇拉威西、北蘇門答臘因動亂而產量大減,林紹良再次看到了這個機會。但丁香從印尼東部的馬魯吉群島運抵中爪哇,必須穿越荷蘭軍隊的重重封鎖線,弄不好就人財兩空。林紹良根據以往販運軍火的經驗,設計出一條丁香運輸路線。並且他的想法獲得了蘇哈托的支持,蘇哈托甚至答應他派兵保護。有了蘇哈托的特殊照應,林紹良的丁香生意在戰火紛飛中暢通無阻,滾滾金錢流進了他的腰包。幾年之間,他就成為了印度尼西亞最著名的“丁香商人”。

1967年之後,林紹良迎來了事業上又一個高速發展期。這一年,在蘇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亞總統,次年政府頒佈了國內投資法令,為包括華人在內的國內外企業家提供了發展機會。

林紹良成功了,在很多人看來,非常具有戲劇性,當我們感嘆他人生榮耀的同時,不能否認他勤奮務實的態度,永不言敗的信念,也要看到權勢對他的巨大幫助。有政治勢力支持,經商的過程肯定會更順一些,這是歷來就有的。

胡雪巖能夠在商場叱吒風雲,固然與其自身能力分不開,但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他懂得借勢之道。孫子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聰明人都懂得借勢的道理,就是藉助他人的力量、金錢、智慧、名望甚至社會關係,用以擴充自己的大腦,延伸自己的手腳,增強自身的能力,借他人之光照亮自己的前程。如果你想盡快成功,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載體,也就是說,你想盡快到達成功的目的地,就必須“借乘”一輛開向成功的快速列車。

因此,謀利先謀勢,做大事要拿大資源,是官商的第一要義。

為母求匾額:即盡孝又謀勢

苦心經營數十載,胡雪巖最終功成名就,名利雙收,達到了人生的頂峰。朝廷特賜他一件眾人可望不可即的黃馬褂,真是風光無限。在眾人看來,他應該心滿意足了。

胡雪巖卻不這麼認為,雖然自己名聲顯赫,但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的母親卻默默無聞,因此他尋思給母親求個誥命夫人的封號,以表孝心。

都說有錢好辦事,但是有些事情並不是錢能辦到的。就說為母親求封號這件事,再有錢也是徒然,還得一個人答應了才算。這個人就是慈禧太后。因為只有慈禧太后同意了,這件事才算辦成了,這就是我們說的官方認證。

困難不少,幫忙的也不少。胡雪巖如今也是錢勢雙收,就連一向排擠他的李鴻章都出來為他說話,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李鴻章見胡雪巖幫左宗棠籌集了無數的錢款糧歀,自己處處受壓,早就有心跟拉攏他,這次就想借機送給他一個大人情,以後來往也有緣由。如意算盤打好了,李鴻章就上朝奏請慈禧太后,可是自己近來沒什麼功績,慈禧太后並不買賬,理由是胡雪巖的官銜資格不夠,李鴻章只好知難而退。

胡雪巖就想到了左宗棠。左宗棠眼下正是慈禧太后跟前的紅人,深得信任,加上自己替他做了這麼多事,求他幫忙再好不過。

弄明白鬍雪巖的意思,左宗棠不好推脫。幾番琢磨,他想出了一個妙計。慈禧太后正想“垂簾聽政”,只是擔心親生兒子不肯順從自己的做法,正愁沒有一個可遵母命的好“教材”。左宗棠就讓胡雪巖把母親做過的善事全部列舉出來,寫成條陳。然後細心整理,自己上報給朝廷。胡雪巖立馬行動,將以前奉母命捐贈的棉衣、糧米、銀兩等數字一一列出,連做善事的日期、內容都詳細記錄。左宗棠並不急於爭取,而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旁敲側擊。只說胡雪巖是個孝順之人,尤其強調胡雪巖行善是他恪遵母命的結果。待時機成熟,才懇請賜其母金太夫人匾額,以彰顯賢母令子之風。

左宗棠這件事辦得很漂亮,他本來跟胡雪巖來往頻繁,卻說自己跟他並不熟,只是幾次交談發現他的善舉,深為感動,這種旁敲側擊的方法運用得很到位,真是高明。

不出所料,“恪遵母命所為”,這句話一下就打動了慈禧的心,有胡雪巖恪遵母命的事實鋪墊,她“垂簾聽政”就有託詞了。她決定藉此機會大加弘揚,好好開導一下“不聽話”的同治皇帝。高興之餘,慈禧親筆書寫了“淑德彰聞”四個大字。一塊紅底金字匾額送到了杭州胡府,胡雪巖滿心歡喜。

紅頂商人胡雪巖能夠在商場叱吒風雲,固然與其自身能力分不開,更重要的一點在於他懂得借勢之道。因為左宗棠的幫助,他不僅為母親求得了一品夫人的封號,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既謀利又謀勢,一舉兩得。這種高明的手法,張之洞也運用自如。

晚清名臣張之洞就任山西巡撫時,泰裕票號的孔老闆表示要送一萬兩銀子給他。張之洞當時婉言謝絕了孔老闆的好意。可是當他考察了當地的情況之後,決心剷除山西的罌粟,讓百姓重新種植莊稼。改種莊稼需要一筆資費,但山西連年乾旱、歉收,加上貪官汙吏的中飽私囊,拿不出救濟款發放給老百姓。這時,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孔老闆。

他想,如果說服孔老闆把銀子捐出來,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以銀子換美名,他或許會同意。經過商談,孔老闆表示願意捐出五萬兩銀子,但必須滿足他的兩個條件:一是讓張之洞為他的票號題寫一塊“天下第一誠信票號”的匾,二是要捐個候補道臺的官銜。

剛開始張之洞覺得孔老闆的這兩個條件都不能答應,因為自己對他的票號一無所知,又怎麼能說它是天下第一誠信票號呢?第二他認為捐官是一樁擾亂吏治的大壞事。可是不答應他,那麼又到哪裡去弄五萬兩銀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