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導語:必須指出,汽車文化與互聯網的融合不僅改變了消費方式和文化的業態,還深刻改寫了消費觀念及其價值傳播方式、網絡輿論場域的汽車文化之爭、價值之爭,在一種深刻性上直接關乎我們的意識形態的重構。】

撰文|顏光明

連續兩天,武漢、天津、成都三地分別及同時舉行新車上市和品牌發佈。值得關注的是,這都不是新聞。而且都是鼓譟了很久的“靴子”,落地之後並沒有新意,引起的關注度並沒有想象中驚喜,也就流於一般了。不過,就其背後還是有新的看點。那就是德、美、日車系的“天平“開始生變。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首先,作為新車上市的科魯澤和亞洲龍,並沒有帶來多大的驚喜(早有預報和預熱)。前者只是一款普通的中級車,打的是運動、時尚、年輕牌,呈現的形式和營造的氣氛,稀疏平常,甚至傳播點也顯得陳舊俗套,印象中會講故事的上汽通用有點江郎才盡,大有老去的感覺,即便是用炫酷的燈光秀和美食小吃,賽車娛樂等,相對過去也只是雕蟲小技,難以激起媒體的興奮。所以,一場形式誇張的新車上市,在價格宣佈中沒有預期的掌聲也就一點奇怪。而後者不一樣,在隆重的交響樂中推出,除了有重量級的集團高管出席外,還有中高級車價格發佈過程的儀式感。顯然,它的關注點是一汽集團高層對合作夥伴的重視,給足了面子,暗示了某種風向的轉變。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其次,在成都, 作為德國大眾在中國的新動作——發佈大眾旗下新品牌(新捷達)顯得有點自嗨了。這也是早就不是新聞的新聞。相比之下,遠沒有同時在天津發布的亞洲龍規格高。只剩下是一汽大眾和德國大眾自個的事了。也許大家都心照不宣,這種敏感已然成為媒體的看點。儘管新捷達品牌旗下要推三款產品提前亮相,十分搶眼,但媒體的辨識度顯然在大打折扣,這多少與迪斯“禍從口出”的“股比論有關。當然,新捷達作為品牌在下探,但產品更具競爭力,殺傷的對象也許不是針對合資品牌,更多的可能是指向自主品牌。這就把產品競爭的視線轉移到非產品因素的圍觀。由此,可以觀察到,這種微妙的變化正在發酵,撲朔迷離起來。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再是,亞洲龍在汽車進入後合資時代諸多關係發生變化的背景下上市,顯然在起到德、美、日車系“天平”變化中“一根稻草“的作用。從產品層面,亞洲龍是在TNGA構架上開發的產品,有接近類似德國工業4.0的先進性;消費層面,提供4年或10年免費保養,售後服務力度不可謂不小;就文化層面,產品向上,品牌也在向上,表明了一種新的姿態。這與德、美車系的戰略相反,又恰到好處,水到渠成。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據上述分析,汽車競爭已然不再是產品的競爭,也不是品牌的競爭,而是文化的競爭。如果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汽車(轎車)的發展基本上是以合資為主,如今還沒有完全擺脫這種發展模式,以至於這種思維還有市場。就其發展軌跡來看,大致可以分為:製造、市場、服務三個階段。因此,人們對汽車的認知也大致受其影響和左右。這就不可避免地接受或認同一種“汽車文化”的物化。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我們無法迴避已經過去和正在發生的事實:德國人教會了中國人怎麼造車,美國人怎麼教會中國人營銷,現在輪到日本人如何教中國人服務。這種變化的背後,在很大程度上是反映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有了更深的瞭解,說明汽車消費開始走向成熟,有了“生活主體“的意識,不再盲從和從眾,對汽車渴望的熱度正在降溫,尤其是對品牌的迷戀開始審視,追求文化的內涵已然發生變化。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現實的場景是:從大眾的傲慢到情感危機,再從通用的高調到產品乏力,以及從豐田的低調到情感的滲透等,看似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產品在此消彼長,或是一種企業競爭在產品上的投影,其實都是一種文化暗自角力的冷戰。

儘管如此,記憶不會抹去。從“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到“車之道,唯大眾“,以及通用的“志在千里;為我而來,創造,擁有“等。不難解讀產品背後的態度在不同時期的表現。而市場並沒有隨其意志為轉移,反而改變了產品的表達。在現實面前,有的開始收斂,懂“規矩”了,有的開始學乖,變“含蓄”了,有的開始低調,變“世俗“了。但是,不管怎麼變,都是逐利者的本性沒有變。

科魯澤、亞洲龍、新捷達三地同鳴,汽車“天平”開始生變

值得警惕的是,從產品競爭到品牌競爭我們是有意識且能感覺得到,而文化競爭未必,有時會變得麻木,“溫水煮青蛙“,毫無防範。近年來,汽車競爭方式開始改變,競爭焦點開始轉移,競爭訴求開始迭代。我們不得不注意到“汽車文化熱戰“已經打響。

那麼,今天我們看到科魯澤、亞洲龍上市和新捷達品牌發佈,背後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難道不值得我們思考?

禾顏閱車點評:

必須指出,汽車文化與互聯網的融合不僅改變了消費方式和文化形態,還深刻改寫了消費觀念及其價值傳播方式,網絡輿論場域的汽車文化之爭、價值之爭、在一種深刻性上直接關乎我們的意識形態的重構。所以,用今天的眼光看,汽車已經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文化輸出的載體。有鑑於此,我們還能漠視汽車“天平”的生變嗎?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