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在十月革命爆發前的俄國和蘇聯解體前後,有一個消息在俄國(蘇聯)大肆傳播。

那就是列寧是德國人送回俄國搞革命的,是德國給俄國的“木馬”。

這個消息被傳得煞有其事,不乏有抹黑汙衊的因素。但是列寧回國的確有賴於於德國幫助卻是不爭的事實。

對德國來說,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一戰,絕對算是德國在一戰中的“神操作”了。

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列寧

1916年12月,德國在被稱為“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中損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它企圖一舉擊敗法國的戰略目標再次遭受挫折,德國的軍事能力已從頂峰跌落下來。

到了1917年2月,美國加入協約國宣佈對德作戰,德國東西兩線作戰的環境更加惡劣。

有鑑於此,德國國內急切希望同協約國集團中“最薄弱的一環”俄國議和,以便將東線部隊抽調去西線對付英法美。

雖然1917年3月,俄國發生二月革命,但上臺的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卻以承擔所謂 “俄國向協約國盟友答應的義務”為由,繼續參加一戰。

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一戰形勢圖

儘管俄國的表現仍舊很槽糕,但是牽制了德國東線兵力,讓德國和窩火。

於是德國就產生了一個神奇的想法。

德國希望與堅持共產主義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俄國布爾什維克取得聯繫,在俄國再次引爆一場革命,以便促使俄國退出一戰。

眾所周知,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人列寧此時流亡在中立國瑞士。德國便產生了幫助列寧取道德國返回俄國的計劃。

參與此事的魯登道夫在回憶錄中寫道:“從軍事角度來看,把列寧放回俄國是一個明智之舉……不管俄國如何不是德國的對手,只要它不退出戰爭,我們就不能擺脫失敗的陰影。在這一前提下,我們幫助宣揚赤色革命的俄國激進分子,其實就是幫助德國。”

魯登道夫建議德皇允許列寧取道德國返回俄國,德國外交部與總參謀部共同制訂“托爾計劃”執行此事。

而列寧也早有回國的念頭。

早在1917年前,列寧便認為“在歐洲發生的掠奪性戰爭最終會引發大規模的人民起義”,決心回國發動革命並制定了回國的路線。

列寧確定的回國路線有兩條,其中一條是繞道法國經過英國從北歐回到俄國。這裡考慮的是英法與俄國是盟友,但現實的問題是,列寧有反對一戰的傾向以及共產主義革命的理念,這期間可能或遭到法國或英國當局的拘捕。後來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提出引渡列寧,這條路線便失去意義。

第二條路線,便是經過德國前往北歐,借道瑞典、芬蘭回國。

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列寧回國路線

這兩條路線的確定,也是列寧等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發現帝國主義國家之間有縫隙可利用的結果。

可以說,德國和列寧都有各取所需的想法,那麼,兩者的接觸就有了現實基礎。

根據監視列寧的瑞士特工報告:“1916年12月28日,列寧提著一個不大的行李箱走出蘇黎世的住所,……下車後,他邊走邊環顧四周,隨後走進德國駐當地的領事館大樓……直到第二天下午16時,列寧才走出領事館。”

列寧是與德國駐瑞士特使秘密會談的,協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過境德國回國的具體方案的。

經過協商,德國與列寧制定了兩套詳細方案。

1917年3月下旬,德皇威廉二世正式批准了“托爾計劃”,並在計劃上批示:“以列寧為首的40餘名布爾什維克黨人對德國有利用價值,接受他們的申請。”

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德皇威廉二世

就這樣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被分為兩組,分批取道德國返回俄國。

1917年4月9日,以列寧為首的第一批革命人士在瑞士蘇黎世登上了德國專列。專列嚴格保密,窗戶被用黑色亞麻窗簾遮得嚴嚴實實,開出後不允許任何人上車,也不允許任何人下車,就連車上乘務員也被要求保持沉默。

計劃進行的很順利,瑞士政府並未進行任何阻攔,專列順利離開瑞士達到德國。進入德國境內後,一名德國軍官登上列車,給每位俄國乘客發放了一本小冊子,祝願他們“旅途順利,革命成功”。

這本小冊子據說是德國皇帝親自撰寫的,裡面特地提到希望他們回到俄國後能奪取政權。

4月12日,列寧抵達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不久,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安全抵達俄國。

列寧回國後,受到工人和士兵們的熱烈歡迎,波羅的海艦隊的水兵們還開來帶探照燈的裝甲車,負責列寧的警衛工作。

在歡呼的人群當中,水兵指揮官邀請列寧講幾句話。於是列寧登上了裝甲車,發表了著名的“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演說。

列寧回國後,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境內的活動立刻活躍起來。到了11月便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並頒佈“和平法令”,宣佈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列寧回到彼得格勒

從這個角度來說,德國人實現了他們期望的目前,成功地在俄國放置了一具“木馬”,使俄國退出了一戰,德國得以從東線徹底脫身,全力應對英法美協約國在西線的進攻。

只是德國此時也日薄西山,一年後德國宣佈戰敗。

列寧回國後,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十分惱火,利用了一切手段詆譭列寧及布爾什維克的名譽,而列寧經德佔區回國一事正是絕好的“證據”。

1917年7月,克倫斯基所在俄國社會革命黨指責列寧與德國“達成某種秘密協議”,並宣稱列寧是“德國派往俄國的間諜”

社會革命黨還誣陷列寧並不是孤身回來的,和他一起回到俄國的還有德國贈送的五千萬金馬克,列寧等人是“要在德國的資金資助下推翻臨時政府的統治”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抓住“列寧是經德國返回俄國”這一事實,進行大肆炒作,煽動輿論。

一時間,列寧被千夫所指,他變成德國皇帝派往俄國的“特洛伊木馬”。

列寧收到大量海外僑民和國內各界發來的斥責他為“叛徒”和“被德皇收買的人”的譴責信。

甚至連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聲討列寧,認為列寧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與德國合作,列寧的行為“將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

國內形勢對列寧的活動極為不利,無奈列寧只能公佈一系列材料進行自我辯護,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一戰中德國的自救神操作:為逼俄國退出一戰,送列寧回國發動革命

列寧的自我辯護取得良好效果,很多人相信列寧是清白,他也許藉助了德國提供的便利,但並不是德國派來的間諜,更沒有受到德國的鉅額資助。

事實上,以當時德國的狀況是不能拿出五千萬金馬克來資助列寧的,更不會為列寧提供軍火。這一點明顯人一看就很清楚的。

蘇聯解體前後,列寧的這一段歷史又被別有用心的人拿出來炒作,來抹黑列寧抹黑蘇聯。這一事實已經蛻變成汙衊的謠言。

根據現有的資料,德國的確有讓列寧過境德國回國搞革命的行為,並且提供了極大幫助。

德國的這一番舉動堪稱“神操作”,“護送”列寧回國搞社會主義革命,以促使俄國退出一戰,免除德國兩線作戰的困境,以挽救德國敗亡。

德國的自救計劃並沒有成功,雖然俄國最後退出了一戰,但是德國還是戰敗投降。

德國自救計劃的神奇之處並不在於當時,而在於以後。德皇威廉二世及當時的德國高層,做夢也想不到俄國在列寧手裡發展壯大成為以後的蘇聯,而在二戰中正是蘇聯給予德國非常致命的打擊。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二戰中德國的元首、一戰時還是個普通士兵的希特勒一定會跳出來阻止這個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