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市口北京華聯正式閉店 成都商業出路到底在何方

霧霾籠罩,氣溫下降,成都今年的冬天來得格外的早。同樣讓人難以感受到溫暖的,還有這個城市的商業。

在10月的最後一天,在成都最繁華的商業地段鹽市口矗立了15年的北京華聯正式閉店。這也讓成都商業的話題再次迴歸人們的茶餘飯後。

營業15年

鹽市口北京華聯閉店引關注

10月31日,位於成都最繁華的商業地段鹽市口的北京華聯正式閉店。自此,剛好15個年頭。北京華聯鹽市口店隸屬於北京華聯集團,於2001年開業,佔地3.75萬平方米,是集購物、餐飲、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百貨店。

作為一家在成都黃金地段經營時間較長的大型商場,北京華聯的此次閉店也讓外界一片嘆息。雖然有北京華聯相關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商場只是計劃轉型而非關門。有消息稱,未來商場將轉型調整為城市奧特萊斯,預計經過半年改造結束。但這一切是否屬實,且未來如何運營,目前外界並不知曉。

而此事件也迅速被社會各界紛紛加以解讀,比較一致的觀點是,在新興網店大行其道的當下,傳統實體店究竟還能走多遠?這個問題既是一種行業性的普遍憂慮,同時也正是眼下成都傳統商業正在經歷的困局。

鹽市口北京華聯正式閉店 成都商業出路到底在何方

“關門潮”頻現

傳統商業的冬天提前到來?

就整個傳統商業行業而言,北京華聯鹽市口店閉店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今年1月,同樣在鹽市口盤踞多年的摩爾百貨天府店,一智《告全體業主書》,決定在2月底提前閉店。也成為成都2016年第一家宣佈閉店的商場。

幾乎在同一時間的今年1月中旬,作為億佰家在成都唯一的一家分店,規模並不算小的建設路億佰家商場倒閉。

而這還只是成都傳統商業倒閉潮的冰山一角。2015年1月16日,創美家居金沙店關門歇業;5月,成都春熙路商圈101購物藝術中心突然停業;6月,成都萊蒙置地廣場天虹商場停業;7月,開業僅1年半的新會展藝展中心不得不於關門歇業,導致數十家經營者虧損慘重,損失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8月,作為成都萬象城的主力百貨店,尚泰百貨成都店正式停業……

近三年來,成都不少大型專業市場、百貨商場、建材商城等大賣場的陸續關門,讓整個傳統商業散發出不寒而慄的味道。

鹽市口北京華聯正式閉店 成都商業出路到底在何方

有此一說

商場關門因轉型動作遲緩

對於成都傳統商業正在經歷的困境,除購物中心遍地開花、傳統電商衝擊加劇等客觀原因之外,在業內人士看來,運營成本過高業績低靡是直接閉店的原因。在電商衝擊和行業求變的大背景下,北京華聯轉型突圍的重點是生態鏈重構和贏利模式再造,可惜最終都未完成。房東物業管理公司式的百貨已經走到盡頭。隨著成都春鹽商圈東擴,域內競爭壓力巨大,鹽市口商圈卻因原有主要商業物業陳舊、產權複雜而漸顯落寞。

西南財大經濟學院副教授劉璐坦言,隨著成都區域性的商圈正在逐漸崛起,對市區的百貨商場人氣也起到了分流的作用。“相對密集的商城倒閉,跟商城的存量大肯定有關係。”事實上,倒閉的商城以老字號為主。

差異化競爭

現狀並非傳言的風聲鶴唳

關於成都商業話題的討論不絕於耳,很難說頻頻見諸報端的“關門潮”不會給外界關於成都商業困局某方面的心理暗示。但在市場層面,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包括青羊萬達、蜀都萬達、銀泰中心、新光天地等在內的逾20家購物中心魚貫登場。

媒體此前發佈的“2016上半年成都購物中心業績報告"顯示:成都成華SM城市廣場主要商家的銷售業績良性增長,特別是百貨等主力商家的銷售額增長率已經超出10個百分點;銀石廣場上半年總銷售額 1.72億元,增長率22%;成都環球中心同比去年增長10.2%,銷售額同比增長12%;龍湖金楠天街上半年全場累計銷售4.2億元,日均客流5.9萬人次;成都大悅城上半年營業額為4.6億元,出租率超95%……上述項目的半年業績至少證明了成都商業的發展前景也許並不像人滿傳言中那般悲觀。

“市場上的‘關門潮’是一種正常的優勝劣汰現象,並不奇怪。”某大型央企商業板塊負責人說,在經歷了近10年的粗放式擴張之後,目前成都的商業正在朝著精緻化、定製化、特色化的方向轉型,這就註定了一批硬件老舊、業態單一、管理落後、體驗性差的商業將被更優質的對手所取代。這一過程只是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的必然選擇,並不意味著傳統商業就死到臨頭了。恰好,這撥關門浪潮的背後,反而蘊藏著巨大的歷史機遇。誰能洞悉先機,打造符合新時期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商業硬件和業態,誰就可能脫穎而出,重新佔據市場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