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但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30多份提案,超5萬字,她用了上百萬個動作來表達;

她是三屆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一位聽障人士。

她說:“我講不出話,卻立志為全國8500萬殘疾人‘發聲’!”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在全國“兩會”會場上的高曉笛(左)

無言的發聲最給力

在3月6日的小組會議上,委員們積極建言獻策,氣氛熱烈。但對於住川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而言,眼前的場景無異於一場“無聲電影”。

聽不到其他委員的發言,也無法說出自己的觀點,高曉笛怎樣履職呢?

其實,整個會議期間,手語翻譯何陽就充當著高曉笛的“耳”和“口”。想要弄明白其他委員的意思,只能將精力高度集中在何陽快速變換的手部動作上。

作為一位聽障人士,高曉笛的履職之路顯然有著更多困難。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四川臺記者黃若斯採訪高曉笛

2008年,高曉笛首次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她感到了身上沉甸甸的擔子,“怎麼為殘疾人群體謀福利”成為她思考最多的問題。

但作為一滴政協委員的“新血液”,對於“怎樣發聲”,高曉笛困惑滿滿。何陽將這份困惑“翻譯”給記者聽:“參政議政是我從未接觸過的領域,但在這裡,我認識了很多殘疾人朋友,通過細心觀察學習,加上他們的指點,我迅速的進入了角色。”

對於高曉笛而言,更大的困惑還在於手語表達所花費的時間成本,“同樣一句話,用語言表達可能只要10秒鐘,但用手語打出來,再加上翻譯,就要30秒。”為了能更深入的與委員們進行溝通交流,她只能利用會後時間,放棄休息的機會。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通過12年的摸索,高曉笛的履職之路越走越順。12年間,30個提案、5萬多字、上百萬個動作,她從一開始的少有插話,發展到現在通過手語“滔滔不絕”,成為了公認的“好聲音”。

認真的調研有實效

小組會議剛結束,高曉笛第一時間來到了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身旁,焦急地等了十幾分鍾,就為了“說”上一句話:“調研是很必要的,因為能把現實中百姓的疾苦反映出來,如果下次還有調研,我希望也能參加!”

近年來,“調研”成了高曉笛履職生涯的關鍵詞。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去關心群眾、貼近群眾,並把他們的疾苦反映上去。”高曉笛基於調研提出的不少建議,眼下,已為大夥兒的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例如,高曉笛曾提出關於聽障人士駕駛汽車的建議;如今,聽障人士考取駕照,開車出行已實現。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高曉笛還提出了加快信息無障礙設施建設的建議——聽障人士在公交車、火車上聽不到報站,就希望能有字幕的提示;高曉笛還建議在藥品、洗髮水等常用品上標註盲文。目前,相關提案也正在逐步實現。

履職12年,她從未說過一句話,卻是公認的“好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