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金牌本應是最實用的獎賞,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免死金牌,聽起來像是最榮耀,最實用的獎賞。但其實啊,它一點都不實用,數據顯示,歷朝歷代的免死金牌根本沒有效,但是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免死金牌本應是最實用的獎賞,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免死金牌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漢朝,劉邦為了籠絡布衣將相為他賣命,首先發明瞭免死金牌,官方叫丹書鐵券,這塊牌雖然沒有明說能免死,但承諾了功臣和其子孫能世世代代安享榮華富貴,可是短短5年後,韓信謀反,劉邦就出爾反爾把他給殺了。不僅如此,其他的功臣也沒有富貴可享,相繼死於非命。司馬遷做過一個統計,漢朝初期有百餘人受到封賞,後來僅剩5人活著。所以說啊,漢朝的丹書鐵券可信度不足5%。

免死金牌本應是最實用的獎賞,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丹書鐵券

唐朝的免死金牌,《輟耕錄》“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明確些了免死這個一個功能,有的甚至能免死9到10次。除本人可以享用外,還可以傳給子孫留用,然而僅僅一年後,有免死兩次特權的功臣劉文靜就因莫須有的謀反罪,被李淵直接處死了。行刑時,大家壓根沒提免死金牌這回事。

免死金牌本應是最實用的獎賞,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免死金牌

明朝,免死金牌上寫了功臣能免死2到3次,其子免死1到2次。可是才過了10年安穩日子,朱元璋就開始大開殺戒,先後胡惟庸案,十年間誅殺開國功臣及其家眷三萬多人。就連已經告老還鄉的頭號功臣李善長也不放過,全家七十餘口被滿門抄斬。再又藍玉案,又誅殺名將後人15000人。至此開國功臣一個沒有留下,免死金牌的可信度 0。

免死金牌本應是最實用的獎賞,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朱元璋

漢朝超過95%持免死金牌的人被殺。魏晉時期沒有免死金牌。南北朝時有一人持有免死金牌被殺。唐朝有一人持有免死金牌被殺。北宋雖然持有免死金牌的人沒有被殺,但也沒人用免死金牌免過死,形同虛設。元朝沒有免死金牌。明朝所有持免死金牌的人全部被殺,100%的死亡率。清朝時則直接取消了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本應是最實用的獎賞,為何變成了奪命牌?

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最終解釋權還是歸皇帝所有。得到免死金牌的都是貢獻極大的臣子,很多是因功高震主引起皇帝猜忌所殺,也有謀反被皇帝誅殺,被小人汙衊冤枉而被皇帝所殺,免死金牌則變成了奪命牌!

其實免死金牌只是一個物品,並沒有免死的作用,相反卻有了更高的死亡率,伴君如伴虎就是最好的解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