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阅读提示:正文共3038字6图,预计耗时9分钟

就在刚刚,小孙又在朋友圈里立下了年赚50万,减肥20斤的19年目标,并简要详细的罗列了他的相关计划。

我默默的点了个赞就撤了,因为我知道,他只是习惯性的喊个“上进”的口号而已,不出两三个月,照样回到原点。

依旧任由各种游戏等影音娱乐,把自己的时间赛的满满的,当然期间还是会踌躇满志的花钱买各种培训资料。

但别说“学而时习之”了,经常资料还没看完,进的相关群人还认全,就丢到一边去了。

其实我对他不是很熟,但他的这点事儿,经常被我另外一个朋友当笑话式的说给我听,口号上的上进,实际行动上的打脸,在旁人看来讽刺意味十足

哪怕这个旁人,我这个朋友,就是小孙的老乡加发小。

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你自己没出息,连你身边最亲近的人都瞧不起你,我无意去评论小孙什么。

毕竟这是他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纵然不喜,也无权去指责些什么。

但他这事儿却让莫名让我想起了知乎上的一个问答。

曾经有人在知乎上提问,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都是什么样子?

其中有个人的回答可谓是一针见血,原文我找不到了,但意思我至今记忆尤深。

1,为当下的现状焦虑,但又没毅力去改变自己;

2,习惯于三分钟热度,也懊恼厌恶自己的不争气,但坚持最多的事儿就是放弃

3,习惯性被人忽视,终日对着各种屏幕,混迹于各种社交网络,但几乎没什么说的上话的人。

看完真的是字字诛心啊,因为这几乎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了。

想改变、想成功、想逆袭;要赚钱、要看书、要健身,为此立下各种目标和热血的计划,但是了?

一次又一次的懈怠于各种影音娱乐,在自信逐渐被消磨中,最终沦为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

那真的就这么麻木下去,让自己的各种美好愿景,就只是边做一个又一个,可笑的标语和口号吗?

当然不是,那要怎么做了?

其实不需发什么宏天大愿,只要踏踏实实做好这3件小事就足够了。


1,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认知,并践行到底;

纪录片《出路》中的马丽娟,母亲有智力缺陷,08年全年一家的开销不超过50远。

这个家境不是一般的困难,用导演的话说就是“一家人就像跟蚂蚁一样讨生活”。


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贫困的成长环境里面,给到的影响和教育,可想而知

父亲的影响是:

“书念少一点,够用就行”

“只要生了娃,也拖累大”

“即使有工作,干也干不成”



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周边乡邻的影响是:

“上不上学都是要打工的,那为什么还要上学?”

“你家里这个条件,除了嫁人,还能有什么出路?”


然后了?周围人都这么说,马丽娟果然没读完几年书,就匆匆的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再然后了?

多年后导演的回访,看到是正是青春年华的马丽娟,像大婶一样,挺着肚子和七大姑八大姨闲聊家长里短和孩子尿布。

而她的工作,就是在跟她表哥一起在陶瓷厂里上班,日复一日的吸着灰尘,周而复始的干着单调又重复的简单工作

而同样家境困难的徐佳了?

高考都失败两次了,身心的压力,差点逼的他轻生

“复读挺折磨人的,让人有羞耻感,有压力、有恐惧,有段时间整个人都冒汗,手发抖,根本做不下题目。”


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而他的父母了?

都只是做着最简单流水线活儿的农民工,给到的影响和教育比马丽娟好不到哪儿去。

但徐佳却选择坚持读书,认真努力的攻克那一道道的难题,一叠又一叠的卷子

而结果了?

同样是导演的针对性回访,徐佳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挤进了武汉的中产队伍,有房有车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也逆袭了本该是穷二代的轮回命运

为什么会这样了?

如同纪录片导演郑琼说的一样。

“真正的出路,不在于逃离原生家庭,而是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对自身所处的境遇有所认知,并在认知的基础上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简单来说吧,就是你的格局和认知,会直接影响你的选择,哪怕是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条件,

有人会眼浅麻木的直接放弃,有人却坚信心中的光明,死磕绝不认输

其实当下很多人的迷茫,很多的困境,其实高度问题,都只是自己的意识格局和思维认知的问题,不要放弃任何提升自己格局和认知的机会,看的远才能走的远,走的稳。

比如很多人因为格局和认知的关系,至今还迷信“读书无用论”的强调。

非要挨过现实的蹂躏之后,才会意识到,读书对于思维格局的认知提升,对于工作竞争有多大的帮助。

也不想想,如果读书真没有,为什么那么多高管花几十万的去赌mba?那一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

是真的人傻钱多吗?是真的图所谓的“人脉”去的吗?

呵呵


2,从不被动的等机会,而是无时无刻的主动打磨自己的优势;

凭《我不是药神》家喻户晓,名利双收的文牧野,之前可谓是籍籍无名。

但新手上台,一上来就开门红的赢得了30亿票房,金马奖最佳导演的耀眼成绩,这个让许多知名导演都无法企及的成绩。

当然文牧野自己是自谦的,成功都只是运气,但事实了?


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文牧野自己在被采访时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本科拍了5个短片、第一次花了200、

第二次花了600、第三次花了1000、

第四次花了2000,第五次花了1万。


这一点都不影响我去学习电影,

手机都能拍,找个同学过来就能演。

怎么练不是练呢,

你不能等有钱了再拍,

时间和钱哪一个更重要


文牧野并没有像很多人习惯的那样,被动的去等待机会,而是无时无刻的主动去练习。

打磨自己的优势,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保证自己优势在最佳状态

这个最佳状态不是吹牛B,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长期坚持下来的夯实,也只有这样。

真到见真章的时候,才心不慌手不乱的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好,不至于错过任何宝贵的机会

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但是又从不做好任何的准备,看过几篇文章,就觉得自己行了。

就这个状态,恕我直言,就算机会来,也抓不住,甚至连发现这是个机会的认知水平都没有

躺在被窝里,就希望能等来个机会逆袭翻身?呵呵,洗洗睡吧,

睡觉翻个身,做个黄粱一梦岂不是更容易


3,分拆目标,量化执行,持续努力,不轻言放弃;

就像文章开头分享的小孙一样,目标貌似很清晰,年赚50万,减肥20斤,也做了相应的计划。

但是了?

恕我直言,不管什么计划,想的再美,没有分拆的目标,没有量化的执行,终归只能是一场空,原因很简单。

目标没有分拆,就没有阶段性一说

执行没有量化,就没有可行性一说


因为没有阶段,任务进度什么的就没有意义,没有量化,具体执行什么的就没有意义。

先不说组织协同,就是你自己去执行,都会陷入无处下手的尴尬当中。

这也是很多人有心无力,想干点事儿,真到动手的时候,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的原因所在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你想减肥20斤,总要有个期限吧;

比如:

1年减肥20斤,饮食不多加干涉,平均每天需要跑步3公里

6个月减肥20斤,饮食不多加干涉,平均每天需要跑步5公里

3个月减肥20斤,那就得坚持不吃晚饭,然后平均每天跑步

5公里

1个月减肥20斤,呵呵,坚持不吃晚饭,然后平均每天跑步10公里+;

1天减肥20斤,抽脂吧,当然先不说手术风险和后遗症吧,光皮肤松垮垮如“橘子皮”的体感,估计都让人无法接受,具体可联想妊娠纹。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拿减肥来说事,千万别真的按照上述的这个数据来。

先不说人的体质各异,太胖的人长期跑步,对膝关节的损伤更是得不偿失。


逆袭上进的人生,往往只是做对了这3件小事



说了这么多,简单一句话概括;

很多事情,只有长期坚持下,持续努力下,才能耕耘出惊人的结果,直至影响人的方方面面。

逆袭也好,上进也好,从来都不只是简单的口号,它永远是重在“进行时”。

只有在行动中,你的思维和认知才能于实践相结合,才能落地,才能沉淀出属于你自己的价值来。

只有长期坚持的行动中,那份属于你自己的价值,才能茁壮成长,才能不至于错过任何宝贵的机会。

与君共勉。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