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探秘:三月不知肉味之韶乐

早在小学时爷爷会偶尔讲些奇妙的故事,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是成语诗词或是孔孟教诲,当时记忆很深的就有个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叫孔子的人听了一场韶乐后竟然三个月时间都食而无味,就连吃肉都不觉得香了。

作为食肉动物由依是想不出那音乐有多好听了,音乐难道能吃?可以比肉还好好吃?那一定是清蒸大螃蟹的味道吧!但爷爷说连大螃蟹都比不上的音乐,所以一度对于韶乐是极为憧憬的,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孔子崇尚礼乐治国这里是话有所指的,但孔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却深深的留在了儿时记忆中。而到了临淄才知道就在齐都镇韶院村就有当年孔子欣赏韶乐的地方。

临淄探秘:三月不知肉味之韶乐

开着导航驱车沿着窄窄的乡间小路慢慢前行,一不小心便到达了目的地,环顾四周并没有什么和其他房屋不一样的地方,找寻一周终于在头顶电线杆上看到个已有些褪色的红色牌子——孔子闻韶处,顺着牌子望去才惊觉身边和其他房屋一般高低的灰砖墙有个小小的圆洞入口。

稍稍弯腰进入小院便可看到孔子闻韶处的石碑和左右两个已经看不清内容的石刻了,其实早在宣统年间孔子闻韶处的古石碑就无处可寻了,随着时间流逝村民们恐怕会慢慢遗忘了这处古迹,便于1911年又另立了一个新石碑,仍旧写了孔子闻韶处几个大字。时光流逝1982年政府拨款在石碑两旁增了一副“乐舞图”和文字说明,又建了座淡灰色仿古小院,院中植了两棵大树也算是一景了。

临淄探秘:三月不知肉味之韶乐

仔细看这小院还是很古朴可爱的,浅灰色配上有些灰黄的砖瓦,时光为其添加了层层土色,院墙上瓦片的花纹还清晰可见,若是仔细看还能看清左右两块碑的刻图。左侧的乐舞图上侧是一人吹笛一人侧耳倾听,下侧是两个美女衣带飘飘正在起舞,因年代久远风吹日晒线条已有些不清晰了。右侧刻的是孔子在齐闻韶的故事,字体线条浅加上蒙灰重已难以辨认了。

院子比普通的农家院还要小些,基本也没有其他游客,更不会有旅行团来此,也没有层层隔离带隔开游人和石碑,用手指沿着线条移动,感受千年时光的静谧。

临淄探秘:三月不知肉味之韶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