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護士”你體驗過嗎?

點擊手機下單,護士就能上門服務。近期,“網約護士”在北京、上海、廣州、福州、西安、濟南等多個城市出現,引發社會多方關注:服務收費幾何?是否安全?會不會搶奪公共醫療資源?這種服務是否會成為醫療資源整合的必然趨勢?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網約護士”的服務價格由市場決定,護士主要是利用業餘時間提供服務。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政策,完善相關監管措施,推動保障“網約護士”和患者雙方權益與安全,規範行業發展。

“網約護士”你體驗過嗎?

山東濟南某三甲醫院護士趙飛是一名院前急救護士,2017年開始,他有了一份“兼職”:利用業餘時間在一個名為“醫護到家”的APP上接單,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服務。如今,他已是“醫護到家”濟南片區的護士長。據悉,濟南已有超過300名護士在這個APP上註冊,註冊護士主要來自各大公立醫院。

從去年底開始,10餘個提供“網約護士”服務的手機APP陸續上線。患者在手機上進行註冊和身份認證後,選擇所需服務,上傳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藥品及病例證明,即可等待護士接單。訂單通過審核後,護士就可與患者預約時間,開展上門服務,包括輸液、打針、靜脈採血等。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網約護士”滿足了群眾對多樣化醫療的需求,實現了社會上零散化護理需求和護士資源的“精準對接”,是“互聯網+醫療”的積極探索。

“網約護士”護理費用高昂 有些患者認為總體合算

“網約護士”的服務價格怎麼定?目前各大平臺尚無相對統一的定價標準。一般收費標準包含護理服務費、交通費兩項。以某款APP為例,上門打針、拆線等服務費為139元一次,護士陪診服務費為198到208元一次不等。在另一款APP的服務費中,護士的交通費為100元左右,護理費根據服務類型,從幾十元到一百多元不等。

儘管網上有人認為“網約護士”護理費用高昂,但一些患者表示,護士上門省去了自己去醫院的時間和交通費,總體是合算的。

“網約護士”你體驗過嗎?

越來越多的護士也願意加入這個平臺。“從一開始沒有訂單,到如今平均兩三天一單,工作越來越忙。”趙飛表示,上門服務一單,他的收入大約100元,在平臺註冊以來已有數萬元的收益。據悉,當前護士薪酬不高,一些醫院護士加入“網約護士”平臺,主要是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個人收入。

“網約護士”還處於監管空白區

“網約護士”在所屬醫院以外提供服務,患者的醫療安全誰來保障?按照衛生主管部門此前發佈的相關護士執業規定,護士要在醫院註冊,並在指定的醫院服務。據悉,目前,護士多點執業僅在北京、廣州等少數幾個地方有了突破,進行了放開試點,“網約護士”還處於監管空白區。

據悉,APP平臺在設置護理服務項目時十分謹慎,目前更多承擔的是居家簡單護理服務,主要包括無創、醫療風險極低的項目,在確保醫療安全的情況下才會上門服務。碰到一些風險較大的護理項目時,則會建議患者到醫療機構就診。

“網約護士”你體驗過嗎?

護士多為年輕女性,上門服務如何保障人身安全?在一款APP平臺上,記者看到,患者註冊平臺用戶時,必須手持身份證進行驗證,人、證一致才可以通過。此外,患者提交的訂單也必須有正規醫療機構開具的處方,平臺也會對每一個訂單進行審核,若不符合要求,平臺會自動取消訂單,並致電用戶告知原因。但有消費者反映,有些平臺對於上傳材料的核實並不細緻,存在管理漏洞。

福建省護理協會秘書長鄭翠紅認為,保障護士安全既需要平臺加強細則的制定和執行,也需要政府監管部門介入。例如,在護士准入環節嚴格審核機制,可以引入醫療專家團隊進行人工審核,確保每名護士都能夠提供合格的醫療服務。此外,在為註冊護士購買人身保險的同時,將上門醫療服務行為納入政府監管。

“網約護士”能走多遠?

不少平臺投資者和醫療界人士認為,“網約護士”滿足了百姓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需求,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發展過程中相關政策的配套和行為規範,將決定產業的未來走向。多位專家認為,要讓“網約護士”服務健康發展,還有很多政策、法律和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有專家認為,應逐步、謹慎放開護士多點執業,將“網約護士”納入衛生行政部門監管。“網約護士”的運作規律不同於傳統的醫療,有關部門應儘快介入,規範相關行為,避免一哄而上、管理滯後。

“網約護士”你體驗過嗎?

另外,“網約護士”管理也需分層級、分類別。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護理部主任林興鳳認為,目前醫院的護士是分類的,如有的是臨床護士,有的是門診護士。同時也是分層級管理的,如有的是助理級別,有的是副高級別。未來,隨著“網約護士”的發展,提供的服務事項日益增多,分類、分級別管理將十分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