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和李鴻章齊名,權傾一時,沒想到晚年竟遭人如此羞辱

翁同龢,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和明末的錢謙益是同鄉人,清末有一則對聯“

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上聯是罵李鴻章的,下聯則是斥翁同龢的。翁同龢可以說是晚清和李鴻章齊名的政客,和李鴻章李中堂一樣被人稱為翁中堂。

此人和李鴻章齊名,權傾一時,沒想到晚年竟遭人如此羞辱

翁同龢為官六十年對清廷做了不少好事。教授光緒長達24年;平反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假錯案;捲入甲午戰爭洪流;支持盛宣懷等創辦中國第一家自辦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由戶部撥100萬兩“生息官款”存於中國通商銀行,實際上也成為開辦伊始的中國通商銀行的最初營運資金;再就是舉薦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人才,親自草擬《明定國是詔》。

此人和李鴻章齊名,權傾一時,沒想到晚年竟遭人如此羞辱

翁同龢因支持光緒開展“戊戌變法”,在失敗後遭到慈禧太后的報復,將他革職回家,永不敘用。翁同龢從小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寫的一手好字,回家後無事消遣,每天總要寫上十餘幅字來打發時間。但他寫的字很少贈送給他人,親朋好友求十回百回也不見得成功;就連常熟知縣,翁同龢也懶得敷衍,即使他多次拜見,翁同龢也片紙不入公門。回家沒多久,上諭就到了:奉懿旨,翁同龢薦引匪人,有“康有為才勝臣十倍”之語,著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朱知縣一聽到這個上諭就樂開花了,從此天天前往翁府,召集翁家奴僕,一個一個的詢問:中堂今天做了什麼?上午?下午?晚間?夜裡?吃了啥?見了誰?言談可有大不敬的地方?一心想把翁家上下折騰個底朝天。

此人和李鴻章齊名,權傾一時,沒想到晚年竟遭人如此羞辱

翁同龢氣不打一處來,但又不能和朱知縣翻臉。於是豁出去每天隔幾個時辰就往知縣衙門送一封小札,上面寫道:翁某欲往後院走動,請老父母核實。或是:翁某家中飯熟,將進食,請老父母巡視。再不就是:翁某午睡片刻已醒,現坐於廳上於客略談,請老父母詳察。

可這最後一封書信,就讓翁同龢丟了顏面,上面寫道:翁某今日洗足,請老父母臺駕臨看管,翁老爺子寫的時候可謂是飄灑自得,寫出了神氣,兩頁八行交給了朱知縣。第二天,果然朱知縣沒有來翁家詢問了。又過的兩日,有人送來急報:朱知縣將中堂大人請看管洗足得信函,用白綾裱成合錦條幅,掛在縣衙花廳,逢人便誇,說古人有“爭座位貼”,今有中堂的“洗足貼”,大可輝映古今,合為雙壁云云。這件事鬧得合縣士紳都知曉了,翁同龢怎麼也沒想到自己以前權極一時,如今被革職回家不說,還受了如此羞辱,老臉都不知道該往哪放了。

此人和李鴻章齊名,權傾一時,沒想到晚年竟遭人如此羞辱

喜歡的請點個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