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員拜見皇帝時甩袖子,除了表示對皇帝尊敬外,還可以表忠心

清朝官員拜見皇帝時甩袖子,除了表示對皇帝尊敬外,還可以表忠心。

最近幾年的宮廷劇非常多,這其中清朝電視劇最多,因為清朝離我們現在最近記錄最為詳細,不知道大家在看到的時候也沒有發現一個共性,就是那個時候的官員在朝上的時候,在拜見皇上的時候,他們都會主動弄幾下自己的袖子,這樣的習慣是清朝特有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有什麼意思呢?

清朝官員拜見皇帝時甩袖子,除了表示對皇帝尊敬外,還可以表忠心

其實,大家都知道清朝的統治者是滿族人,他們以前是生活在草原地區的,整天騎馬到其他地方,在馬背上的時間非常多,所以他們的衣服就和我們漢族人不一樣,他們的袖子比較特別,為的是方便在馬背上行動,所以袖口是馬蹄袖,到了清朝建立的時候,滿族人也給漢族實行了文化上的改革,需要漢族人去穿著這樣的服飾,官員也是如此,這樣的袖子在北京等著這樣冷的地方,還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因為他的前面比較窄,所以可以保暖,他們的官員在上朝的時候,弄幾下袖子為的是表達了自己對皇帝的尊敬,還可以表忠心,表達自己並沒有攜帶一些武器,因為那個袖子是非常寬大的,所以攜帶一些危險的東西是非常容易的。

清朝官員拜見皇帝時甩袖子,除了表示對皇帝尊敬外,還可以表忠心

因此清朝的官員做這個動作主要就是有這兩個意思,到了清朝建立幾年之後,他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在馬上過日子,也不用真整天東奔西跑的尋找水源,但是他們的統治者又不想讓後人忘掉以前的苦日子,所以就留下了這個弄袖子的動作,就是為了讓每一個滿族後代記住以前不容易,雖然生活好卻永遠不忘本。

清朝官員拜見皇帝時甩袖子,除了表示對皇帝尊敬外,還可以表忠心

比較好笑的是,雖然只是上朝的時候弄一下袖子,但是這裡面又有很多人尋找這上面可以加工的地方,所以到了後來,這個儀式就成了看看誰的更加響亮,響亮似乎也就意味著自己對於皇帝的忠心程度更多。那個時候這個還有著一個名字,叫做放哇哈,所以很多官員就開始研究這個東西,如何讓自己的聲音更加大,更加好聽,這樣也可以讓皇帝開心,從而取得皇帝的重用和賞賜,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這個,因為這個也是非常難做的。

清朝官員拜見皇帝時甩袖子,除了表示對皇帝尊敬外,還可以表忠心

這個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對皇帝忠心了,因為他們都把心思放在瞭如何讓皇帝開心上,也不在意自己政績如何,所以這樣的效果反而不好,但也不能否認,清朝的統治還是非常穩固的,在清朝前期也是世界上比較強大的國家,也留下了很多的遺產,希望當今是社會不要像上面一樣,而是可以做一些實際的事情從而提高自己的位置,不要想著靠取悅上級來獲得一些不好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