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奚恤獨攬楚國大權,江乙巧對剝去權力外衣

講完了魏國伐趙、伐韓,最後又在惠施的策劃下亂齊。魏國在當時的國際社會可是熱門國家,幾乎所有的國際問題均離不開魏國。

昭奚恤獨攬楚國大權,江乙巧對剝去權力外衣

今天我們來說說魏國人江乙。這個人在當時可謂是智者。有一次,楚宣王問群臣:“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楚宣王突然發問,令群臣手足無措,大家一時無法弄清楚宣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大家不知道楚宣王此舉是要褒獎昭奚恤,還是趁機打壓昭奚恤。一時間,群臣無言以對。正當群臣沉默之際,江乙舉手示意要回答楚王的問題。

江乙並沒有直接回答楚宣王的問題,而是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普遍道理,告訴楚宣王說:“大王明鑑,臣跟您講個故事聽聽吧。”此時輪到楚宣王疑惑不解了,心想:“你跟寡人玩什麼把戲,認真回答寡人的問題就行了,講什麼故事。”楚宣王轉念一想,幸好今天無事,他想講故事就聽聽吧,就當解悶了。

昭奚恤獨攬楚國大權,江乙巧對剝去權力外衣

江乙的故事是這樣的,老虎號稱“森林之王”,在森林裡它以百獸為食。有一天,一隻狐狸對它說:“別看你誰都敢吃,你就不敢吃我。”老虎輕蔑地看了狐狸一眼,沒搭理它,心裡想:“笑話,就你小胳膊小腿的。本王餓了什麼都吃,包括你。”狐狸明白老虎在想什麼,又說:“上天讓我來管理百獸,你要是把我吃了,不就是有違天命了麼?”說到這裡,老虎閉著眼睛還是不搭理狐狸,狐狸靈機一動,說到:“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狐狸的挑釁激起了老虎的鬥志,老虎自信自己生來就是“森林之王”,管它什麼上天不上天的。

昭奚恤獨攬楚國大權,江乙巧對剝去權力外衣

老虎來了精神,對狐狸說:“本王倒是要看看你有什麼手段。就按你說的,本王跟你走一遭。”

令老虎沒想到的是,它和狐狸一起走森林裡,所到之處百獸見之到處躲藏。老虎暗暗稱奇,心想:“你還別說,這傢伙瘦骨嶙峋的,還真有兩把刷子。”老虎沒往其他地方想,就相信了狐狸的話。

江乙總結說:“百獸躲藏,看似是懼怕狐狸,實際上是懼怕老虎。”講到這裡,群臣彷彿明白了江乙的意思。江乙進一步說到:“而今,大王您擁有方圓五千裡的楚國,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帶甲士兵不下百萬,楚國之強,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與我們楚國相提並論。”

昭奚恤獨攬楚國大權,江乙巧對剝去權力外衣

江乙看了看端坐在寶座上的楚宣王,利用剛才的故事點到要害處,他說:“如此強大的楚國,而今卻交由昭奚恤一人獨攬,所以北方各諸侯國均懼怕昭奚恤。其實,他們懼怕的不是昭奚恤,而是大王您交給昭奚恤的百萬雄師。這和剛才的故事是一個道理。百獸不畏狐狸,而畏狐狸身邊的老虎。”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楚宣王有可能已經覺察到昭奚恤大權獨攬,不但令群臣膽寒,也逐漸威脅王權。楚宣王拋出這個話題,讓群臣討論,或許是想借群臣之口說出昭奚恤獨攬大權的事實。同時,在群臣面前拋出如此話題,也有引導輿論方向之嫌,可以藉由輿論的壓力除掉昭奚恤。

昭奚恤獨攬楚國大權,江乙巧對剝去權力外衣

群臣之所以無言以對,其實不是不能回答楚宣王的問題,而是擔心說錯話,不是得罪楚宣王就要得罪權臣昭奚恤。江乙以故事的形式剖析問題,跟大家講了一個淺顯的“狐假虎威”的道理。

歡迎關注“歷史倪說”,與您一起分享歷史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