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墓誌出現,上有一奇怪現象,學者: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

2005年,一次意外中,西安發現了大唐第一個太子李建成墓誌銘。這個邊長52釐米、高11釐米、四側無紋飾的陋且小的墓誌銘,卻改寫了一段歷史,展現了李世民不為人知的一面。

和生前的叱吒風雲相比,李建成墓誌銘非常簡單,上面只有區區55個陽文篆書,寥寥幾句告訴世人,李建成死於何時何地,葬於何時何地。

大唐故息隱王墓誌 王諱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師 粵以貞觀二年歲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 葬於雍州長安縣之高陽原

從墓誌上看,幾乎沒什麼值得關注,但學者仔細研究之後,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即:李建成諡號中的“隱王”的“隱”字為重新刻寫,證明“隱”字之前為另外一字!大唐第一太子李建成的墓誌銘上,為何出現如此重大問題?

李建成墓誌出現,上有一奇怪現象,學者: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

從史書上看,李建成的最終諡號就是“隱”,《舊唐書·李建成傳》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太宗即位,追封建成為息王,諡曰隱,以禮改葬。葬日,太宗於宜秋門哭之甚哀,仍以皇子趙王福為建成嗣。十六年五月,又追贈皇太子,諡仍依舊。

這一記載中,說的是李世民即位之後,就給李建成定的諡號為“隱”,後來也沒有改變。然而,為何李建成墓誌銘上的諡號卻有重新刻畫的痕跡,之前的諡號又是什麼呢?

在《唐會要》中,有一些對李建成所上諡號爭議一事的記載,結合李建成墓誌銘上的殘留筆跡,學者伏海翔和李超推斷:修改前諡號為“靈”(靈)字!

李建成墓誌出現,上有一奇怪現象,學者: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

那麼,問題來了,“靈”和“隱”有什麼不同呢?不妨先看一看《諡(同諡)法》中的描述!

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從這一記載中可見,“靈”是惡諡,“隱”即便沒有讚美,但也沒有貶低抹黑。換言之,李世民開始可能是給了李建成一個惡諡,但在最後關頭卻改成了正常的諡號。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史料中,對李建成的評價不好。比如在新舊唐書中,將起兵功勞幾乎都歸於李世民,李建成的功勞卻幾乎隻字不提;而卻有很多李建成加害李世民的記載,鬥爭之殘酷觸目驚心。

民國大師章太炎,甚至在《書唐隱太子傳後》中說:“太宗既立,懼於身後名,始以宰相監修國史,故《兩朝實錄》無信辭。”

可見,李世民篡改了歷史是不爭的事實。既然如此,為何在最後關頭,卻又對李建成的諡號手下留情呢?

李建成墓誌出現,上有一奇怪現象,學者: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

其實,李世民干預歷史記載,當時人往往不會太敏感,歷史畢竟是給後人看的,但李世民卻不太好給李建成的諡號,當時之人對此很敏感,因為比如魏徵等人,就在李建成手下幹過,對李建成有什麼功勞之類很瞭解。所以,李世民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給李建成好評,可能有違心意;給李建成惡評,卻會遭人鄙視。

最終,李世民還是確定用“隱”諡,當時李世民是動了惻隱之心,還是政治作秀,或者被逼無奈之類,這就不得而知了。但李世民這麼做之後,卻帶來三個好處:(1)體現出了一代大帝的寬廣胸懷,沒有對失敗者徹底抹黑,也對政治反對者的寬容;(2)一個“隱”字,表達了李世民希望李建成之事已經過去了,大家都別談了;(3)政治上的表態,告訴大家李建成之事塵埃落定,對李建成同黨可以既往不咎,以江山社稷百姓幸福為重。

正因如此,有學者感慨,這就是李世民高明之處,李建成的諡號從“靈”到“隱”,看似簡單的改變了一個字,其實背後隱藏了李世民的無數思考,既展現了仁義的胸懷,亦體現了高明的權謀,所以李世民不愧是千古一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