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雙十一快到了,又到了快遞要爆倉的日子了,相信各大物流公司都已經嚴陣以待,準備接受成千上萬包裹們的洗禮,廣大的快遞小哥哥們也已經做好了起早貪黑收貨、送貨的準備了吧,畢竟經過九年的鍛鍊,物流公司早已從當初的手忙腳亂進化到現在的臨危不亂,有條不紊了。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說起快遞,實在不算什麼新鮮詞,畢竟商周的老祖宗們早就已經開始用了,只不過那時候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陽傳。到秦漢時,為了進一步提升速度和效率,更加成熟的“驛傳”制度應運而生,五里一郵,十里一亭,三十里設驛或傳,這條快遞線專門負責的是官方信息和文書的上傳下達,不同的文書按照輕重緩急劃分等級,並做到“三專”:專人、專車(馬)、專送,收發時還要詳細登記,明確責任。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到了隋唐,開鑿了大運河,通過水路送快遞路程更短,效率更高。最鼎盛的時候全國一共有1639個驛站,從業人員達到2萬多,其中一線的快遞小哥就有1.7萬人,各個驛站設施完備,要驢有驢,要馬有馬,要船有船,速度則有日行180裡、300裡和500裡三個檔次,任君挑選。當然,這是公營而非私營,沒有獎勵制度而有懲罰制度,快遞小哥——驛夫們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不說,一旦送貨晚了,包裹丟了,或者偷看了,就不是得差評、賠錢那麼簡單的事了,打板子、坐牢、流放、絞刑,說吧,你想要哪個?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速度是快遞永恆的追求,宋朝時就出現了比前朝更快的特快專遞——急遞鋪。十里設一鋪,白天掛鈴,晚上舉火,晝夜不停地接力跑,平均每人要在45分鐘內跑完5000米,所以鋪兵們個個都是身(shen)強(cai)體(hen)壯(hao)的年輕漢子。這種“閃送”比用馬更快、更便宜,所以到元代時就成為運用於整個國家公務的唯一快遞方式了,一直沿襲到明清。清朝時的快遞速度已經提高到一天八百里,所謂的“八百里加急”就是這麼來的。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無論是驛傳還是急遞鋪,都是朝廷專用,當然,公務快遞這麼方便,難免皇帝、貴族們都想蹭用一下,比如快遞個螃蟹啊,鰣魚啊,荔枝啊這些個生鮮果蔬的,滿足口腹之慾的同時也博得了美人一笑。等到開通了海外貿易後,“海外購”也不再是夢想——南瓜、玉米、番茄,這些以前見都沒見過的,現在也都能吃上了。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不過這些都是貴族專用快遞,老百姓可享受不到,別說水果生鮮了,就連出門在外,想要給家人、朋友們寄封信報個平安什麼的,都是難上加難,只能看誰最近要出遠門能順路捎封信。不過這種快遞既沒有時間保證也沒有信譽保證,就像東晉的殷羨,大家一聽說他要出遠門去做官,紛紛託他捎信回家,加起來足有上百封,(真把人家當快遞了)殷羨一個不爽,出了城就全扔河裡了,你能怎麼樣?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正是因為民間對快遞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商業發達以後,人口流動多了,外出打工的、做生意的,時不時都想捎個信,寄點錢,瞭解一下外地商業行情什麼的,私企——民信局就這樣在永樂年間誕生了,先是在沿江、沿海及重要城鎮中出現,之後逐步擴大到內地和邊疆地區,到清朝後期,全國大大小小的民信局已經達到上千家。它的主營業務包括了私人信函、包裹和小額的匯款,其實更接近現代的郵局。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民信局的業務範圍很廣,普通的信業、代派報紙、運送業、銀行業、商業及其他雜業和特殊信件等都囊括其中,除此之外,代購商品和寄送時鮮也是它們兼營的副業。因為當時個人力量有限,還不能像現在這樣將網點遍佈全國各個大小城市,因而不同信局之間就會相互委託和代理,以使運輸網絡四通八達,但在合作的同時為了爭奪市場,他們之間又難免會相互競爭。為了爭取到更多的客源,不斷提高送信的頻率和速度、優待老主顧等都是他們常用的營銷手法,現代的快遞行業仍然屢試不爽。

運送一般的信件、貨物的需求滿足了,那要想寄更貴重的東西呢?在還沒有順豐、聯邦快遞的年代,鏢局就承擔了它們的功能。

運送大批量的貨物、白銀和銅錢之類的貨幣是鏢局最重要、最賺錢的業務。尤其是清中期以後,錢莊、票號興起,貨幣流通更是頻繁,加上社會動盪,治安不好,鏢局的重要性就日益凸顯。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用鏢局快遞一次貨物價格不菲,但是絕對物有所值。首先,能進鏢局當快遞小哥的都不是一般人。第一,他必須武功高強,不怕死,第二,要有可靠的武林高手出面介紹,第三,還要有知根知底的人作為擔保。其次,與錢財損失比起來,鏢局更重視的是信譽。一旦路上出了差錯,失了鏢,賠償事小,失信事大,還有誰敢再找你運貨呢?所以一趟鏢的總負責人除了武藝高強、膽識過人外,還必須能熟悉三教九流,人際關係廣泛,並且擁有高超的談判技巧,以能化險為夷、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將鏢平安送達為最佳效果。

送信、送貨、送錢,古代快遞的N種打開方式

憑著這些硬件和軟件,鏢局不僅接民間的單,也接公家的單,比如給官府押運稅銀。而鏢局史上接過最大的一單是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山西平遙的“同興公鏢局”為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將93萬兩的白銀安全運到了西安,不僅酬勞豐厚,還得到了太后賞賜的一塊“奉旨議敘”的匾額,可謂名利雙收。

只不過,隨著民國的到來,現代國家制度和金融制度逐步建立,尤其是火車、輪船等現代交通工具和新式槍械的出現,無論是民信局還是鏢局,都在時代的碾壓下走向了衰落,被新的快遞方式所取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