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平氣和說宇宙(6)

心平气和说宇宙(6)

週一 · 知古通今 | 週二 · 牧夫專欄

週三 · 太空探索 |週四 · 觀測指南

週五 · 深空探測 |週六 · 茶餘星話 | 週日 · 天文周曆

宇宙的年齡

Age of the Universe

Recently I saw a vision in a dream

There were beauty and shining stars

Underneath the endless dark

Hearing tender words with a sad story

Of a truth not easy found deep in all our hearts

——但丁之舟《A Divine Decision》

心平气和说宇宙(6)

在開啟今天的討論之前,請大家先做一道初中物理題。

機翼是如何獲得升力的?

初中物理告訴我們,機翼的橫截面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並不對稱,氣流在此一分為二,上面空氣在相同時間內走過的路程更長一些,因此流動的速度比較快,而下面空氣流動的速度則比較小。這樣就有一個壓強差,升力也就這樣產生了。

在初中物理裡,這麼回答,你肯定能拿滿分。

而事實上呢?這裡有一個巨大的漏洞——把空氣當做理想氣體處理了。

心平气和说宇宙(6)

理想氣體,意味著,我們將完全不考慮氣體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也意味著,空氣是毫無黏滯性的。

而事實上,無論是空氣還是水,都不可能完全沒有黏性,否則氣體和液體都將無法流動。

那麼這和宇宙的年齡又有什麼關係呢?

心平气和说宇宙(6)

我們的宇宙從誕生的一刻開始,經歷了暴脹、輻射為主、物質為主等多個階段。所謂的暴脹,指的是宇宙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膨脹。而輻射和物質為主,則指的是在宇宙膨脹中起著主要作用的宇宙組成成分。

關於宇宙演化的細節,我們將在之後詳細討論。

心平气和说宇宙(6)

我們知道,引力,顧名思義,與電磁力最大的不同在於,引力只有吸引,而電磁力除了吸引還可以排斥。如果這個假設沒有錯誤,那麼只有吸引沒有排斥的引力,是不可能讓宇宙加速膨脹的。(當然引力和電磁力的區別還有很多,例如相對而言,引力要弱很多。)

根據推算,如果當今宇宙仍然是處於物質主導的時期的話,那麼宇宙的年齡將是80到100億年。而觀測表明,有些古老的星團,其年齡要達到110億年。顯然,比宇宙還要老的天體是不可能存在的。這就引發了宇宙年齡問題。

心平气和说宇宙(6)

隨著宇宙加速膨脹的觀測證據越來越多,人們意識到可以通過引入暗能量來使得宇宙加速膨脹。根據假設,暗能量的壓強為負,也就是說,暗能量在推動著宇宙的加速膨脹。

引入了暗能量後,理論推導的宇宙年齡大約是135億年左右,宇宙年齡問題也就得以解決。然而,輕易就被解答的問題,往往沒那麼簡單。不久之後,又有天體大於宇宙年齡的發現,例如,類星體08279+525。這時候又該如何解決呢?

心平气和说宇宙(6)

理論物理學家們給出的答案之一是——黏性流體。

回到一開頭我們提到的問題上。事實上,飛機之所以有升力,與氣體的黏性也是分不開的。而現實中是沒有理想流體或者氣體的,因此,在考慮宇宙學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引入黏性流體。引入黏性意味著,物質的衰減速度也被延緩,這樣計算起來,宇宙年齡問題就可以得到緩解。

天文愛好者經常把暗物質和暗能量放在一起,但是實際上,這兩位除了都姓“暗”之外,並沒有多少直接聯繫。但是這不代表科學家們不會把他倆聯繫到一起,就好比兩個同姓的人套近乎,經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這樣的話,有一些模型認為,暗物質和暗能量在早期的宇宙裡是統一的,隨著宇宙演化才逐漸變成今天的樣子;另外有些模型則認為,這兩者之間存在著微弱的相互作用。

心平气和说宇宙(6)

我們今天通過宇宙年齡的問題,引入了黏性流體、暗能量、宇宙加速膨脹、宇宙的演化等很多概念。從後面的推送開始,我們將從大爆炸出發,討論一下宇宙演化的細節。由於今天所講的東西需要用很多公式來解釋,因此我們點到為止,大家也不必深究背後的計算細節。

除了黏性流體之外,科學家們還有很多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引入修改引力理論,或者引入暗物質和暗能量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

科學的發展往往也是如此,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

心平气和说宇宙(6)

講到這裡,小編想起了一個牛頓的故事。我們不妨簡單討論一下牛爵爺。

在牛頓已經成為公認的科學界領袖之後 ,曾經有人問他:“牛大爺,請問地球的年齡是多少呀?”

牛頓的回答是,他根據《聖經》推算,地球大概是6000歲。

這個荒謬的回答如果放在今天,那麼估計只能出自瘋子或者傻子之口。顯然,問牛頓宇宙多少歲,他也沒法回答,只能利用《聖經》估計。

但是我們需要承認一點,在牛頓那個年代,無論是物理、天文知識,還是考古研究,都遠不及今天。這並不妨礙牛頓成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人,無論是作為數學家還是物理學家,他都做到了頂尖中的頂尖。

和愛因斯坦相比,老愛在研究廣義相對論的時候,由於大學時候經常曠課,以至於不得不求助於好哥們格羅斯曼,後來又和大數學家希爾伯特共同研究引力場方程。而牛頓則是逢山開路遇水填橋,沒有數學工具,就乾脆自己造一個(跨時代對比難免有吹黑哨的嫌疑,這裡僅僅舉個例子)。

時至今日,牛頓的三大定律依然用途廣泛。而研究天體物理時候,依然有“後牛頓近似”、“牛頓極限”等向老牛致敬的研究方法。

古代的諡法裡,最美的諡號是“文”。

《論語·先進篇》裡也提到“文學,子游,子夏”。這裡的“文學”和今天所理解的“文學”不一樣,而“文”是一個通假字,通“紋”。

《易經》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牛頓在這裡就好比這位聖人,通過觀測,實驗等,總結出最精美,最簡練,卻幾乎能夠描述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他是一代宗師,他是奠定了整個物理學研究方向的人。如果英國佬也按照中國古代諡法給牛頓諡號的話,必是“文”。

話說回來,牛頓對宇宙學又有哪些貢獻呢?我們之前提到了弗裡德曼方程,這是一組描述宇宙膨脹規律的方程。而實際上,不用廣義相對論,僅用牛頓力學,也可以推導出這些方程(儘管應用價值沒有廣義相對論那麼大)。

讀到這裡,胡克、惠更斯等人含淚點了舉報。

往期回顧

(一)前言 心平氣和說宇宙(1)

(二)膨脹的宇宙心平氣和說宇宙(2)

(三)宇宙學原理心平氣和說宇宙(3)

(四)FRLW度規 心平氣和說宇宙(4)

(五)視界 心平氣和說宇宙(5)

- e n d -

排版:王紀堯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心平气和说宇宙(6)

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