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30年后,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为何李鸿章痛骂它是“纸老虎”?

北洋水师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71年,当时南方省份的四艘船向北转移到北部水域巡逻。

北洋舰队最初被认为是中国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舰队、广东舰队四个地区海军中最弱的一个。当李鸿章将大部分海军资金分配给北洋舰队时,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1884年,在中法战争前夕,北洋舰队是第二大区域海军,但正逐步缩小与上海南洋舰队的差距。1890年,它是中国四大区域海军中最大的一个。主要军舰共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在当年的《美国海军年鉴》中,北洋水师排名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投资30年后,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为何李鸿章痛骂它是“纸老虎”?

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痛失败,李鸿章投资北洋舰队因日军的突然袭击及其装备的劣势而遭受重创,并最终在威海卫战役中被歼灭,这意味着搞了近30年的洋务运动失败了。

战争结束后,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作为替罪羊被从权力的顶峰上踢落下来,在其搬到贤良寺暂住的日子里,李鸿章仔细思考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思考后,李鸿章苦叹道:“老夫办了一辈子的事情,一是练兵,二是海军。如今看来,都是些纸糊的老虎,何尝能真正放手办理,不过勉强凃饰,虚有其表。若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箿,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箿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投资30年后,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为何李鸿章痛骂它是“纸老虎”?

我的分析如下:

一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的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 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后四个字“ 中体西用”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北洋水师的建设过程中,遵循了这个原则,在舰队的吨位、数量、火力都名列亚洲第一,做到了“师夷制夷”的目标,甲午海战爆发前,许多西方界人士观察家称赞了淮军和北洋舰队等中国部队。普遍认为,现代化的中国军队将粉碎日本人。德国总参谋部预测日本战败。洋务运动,有了洋枪、洋炮、洋船都买了;洋人也请了;北洋水师也像模像样了,但思想没有变化,显然就是个纸老虎。

二是战略眼光短时不思进取。甲午战争之前,经过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初见成效,开始得意轻敌。在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过程中,认为西方人“并不利我土地人民”,只是想在贸易上占些便宜而已,更没有看到日本作为一个真正的威胁,于是放松了军备意识。北洋水师高峰期由78艘船组成,总吨位为8.39万吨,亚洲第一。1890年代初的几个自然灾害,皇帝更迫切需要资金,太傅翁同和劝光绪帝抽取海军和陆军的资金。1890年后新船的建造几乎完全停止,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由于缺少支出,制度落后,管理混乱,训练废弛,战斗力低下。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舰队和人员的训练基本上陷入停顿。

三是战争是国家整体实力的表现。一支军队仅靠装备是不可能获得最终战争的胜利,满清王朝后期的各种弊端,如传统封建制度的弊端、缺乏完整的计划、主事者识见不足、守旧人士的反对、官僚政风的败坏等,严重影响了北洋水师的作战能力。大清王朝不过是一间“东贴西补”、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破屋”罢了,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也就是个“纸老虎”。

四是北洋舰队优势实际没有那么更明显。北洋舰队是晚清四大现代化海军之一。海军都深受赞助李鸿章,在第一次中日战争之前,北洋舰队是东亚的主要海军。日本人自己担心面对中国舰队,尤其是两艘德国制造的战列舰定远和镇远,日本没有可比较的战舰。

然而,中国的优势实际没有那么更明显,因为大多数中国战舰超龄和过时; 这些船也没有得到妥善维护。中国战列舰最糟糕的特征实际上是他们的主要武器,都是固定的短管炮,只能在有限的弧线上射击。中国主要武器的短板意味着炮弹弧度低初速度和穿透力差,并且它们的长度范围内的准确性也很差。

日舰"吉野"、"浪速"、"秋津洲",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快速巡洋舰,航速接近"定远"、"镇远"两倍,火炮射速更是超出4倍。因此,大多数一线日本战舰上的快速射击枪的数量抵消了中国主要战舰的更大装甲和他们可以发射的更大的侧翼火炮,这使得日本舰队在战术运用更具灵活性和任何持续交换中都具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