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乾隆年間爆發鴉片戰爭乾隆還會以天朝大國統治者的身份自居嗎

乾隆的成功在於內政上“寬嚴相濟”、經濟繁榮;外交上“十全武功”,開疆擴土;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強大的中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鴉片戰爭的實質是自由貿易經濟和農耕小農經濟的衝突,以乾隆的智商,一定不會以天朝大國統治者的身份自居。一定會認真對待,一定會加以研究,一定會處理好,一定不會採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讓戰爭爆發。

如果乾隆年間爆發鴉片戰爭乾隆還會以天朝大國統治者的身份自居嗎

乾隆在書房由耶穌教會畫師朱塞佩·卡斯蒂廖內繪畫18世紀

傳說乾隆非常自大,喜歡陶醉在“天朝上國大皇帝”“千古第一全人”,並自詡為“十全皇帝”非常傲慢,尤其是乾隆接見英國馬戛爾尼特使的印象,要求英國大使行跪拜禮,拒接英國通商的要求。聲稱“天朝統馭萬國” “天朝撫有四海”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等等,看不到西方科技的進步和世界潮流的發展。等等。

事實上,乾隆皇帝有獨特的眼光。美國東亞史學家歐立德指出,乾隆不僅熟悉西方地理,同時也清楚歐洲法、俄兩國內部的情勢,他認為乾隆是故意展現他對遠方的英國感到興致缺缺,因為在當時清朝整體來說是一個和平且富有的國家,乾隆皇帝一方面年事已高,心有餘而力不足,此外似乎也沒有迫切的需要去了解西方。清朝政府也認識到英國在印度與廣州的勢力,只是受限於不同語言的信息在中譯上的整合有困難,以及清朝邊疆政策較為分權化的限制等等,因此清朝對英國的認識仍屬有限,但並非如過去所想的對外界一無所知。

如果乾隆年間爆發鴉片戰爭乾隆還會以天朝大國統治者的身份自居嗎

1793年乾隆接見英國馬戛爾尼勳爵特使

美國曆史學者馬世嘉(Matthew Mosca)的著作《從邊疆政策到外交政策:印度問題與清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轉變》,該書表明,在馬戛爾尼到訪中國的同時,清朝逮捕了一個廓爾喀族間諜,從他那兒瞭解到,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了印度孟加拉邦的統治權,乾隆意識到英國對喜馬拉雅山外造成的威脅。

有學者研究分析了1996年出版的《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檔案史料彙編》的600份軍機處、宮中檔、內閣、內務府文件後。指出只有一兩份文件與“磕頭禮儀”有關,在馬戛爾尼離開北京時,乾隆頒佈了很多加強軍事防禦、防止英國襲擊的文件。乾隆下令各地嚴守海防口岸,做好防禦的軍事準備,特別是舟山和澳門地區。要提前備兵,避免英國人的佔領。乾隆還下令,英國人可能會對中國發起進攻,需要減稅;清朝所有的稅務官員要嚴格按照規定收稅,不準敲詐,尤其是廣東的稅務官員,面對大量英國商船,不可以提高稅率,給他們進攻的藉口。其餘的大量的信件是關於各地政府如何做好軍事防禦。

這些都證明了乾隆皇帝已對大英帝國的目的產生懷疑,乾隆已經意識到在英國開始進口中國茶之後,貿易平衡不再有利於英國,並且英國會提出了貿易的要求,迫使中國成為英國貿易商可以出售的商品市場,這些懷疑後來證明是先知,這就是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