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 乾隆年間,是誰的什麼著作造成了一時“洛陽紙貴”?

清康熙年間,朝廷檄徵各地縣誌,靈壽縣知縣陸隴其在當地隱士傅維編纂進獻縣誌基礎上以自己專宗的理學理念重新構架,主持纂修了靈壽歷史上也是中國歷史上一部極其重要的典籍——靈壽縣誌。該力破志書重人文輕經濟之通病,開志書首重經濟先河,力倡革除志書列八景圖之陋習,視寺觀為迷信為寺觀門體體例編排開啟了新思路,此書“獻與天府,傳及四方,一時洛陽紙貴”(清同治靈壽知縣劉庚年語),被眾修志者奉為“剴切”之楷模,對清朝中後期的方誌編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是全國各大圖書館、檔案館,大學保存最多的名志。

乾隆年間,是誰的什麼著作造成了一時“洛陽紙貴”?

被稱為志壇雙璧的(光緒《江西通志》、《山西通志》)光緒《江西通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陸隴其《靈壽縣誌》的影響。張之洞在其《書目答問》中將明康海《武功志》、韓邦清《朝邑志》,並列為中國方誌史上的三大名志:“此兩志與國朝陸隴其《靈壽縣誌》十卷最有名”。光緒《廣平縣誌》、光緒《桐鄉縣誌》、光緒《新修潼川府志》、乾隆《邵武府志》等方誌中對陸隴其《靈壽縣誌》均有提及。梁啟超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陸稼書之《靈壽縣誌》,藉以倡明理學。”李鴻章在《畿輔通志》中對陸隴其《靈壽縣誌》亦有中肯點評。

附:陸隴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龍其,因避諱改名隴其,譜名世穮,字稼書,浙江平湖人,學者稱其為當湖先生,清代理學家。

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歷官江南嘉定、直隸靈壽知縣、四川道監察御史等,時稱循吏。其離任時,只有圖書幾卷及妻子的織機一部

學術專宗朱熹,排斥陸王,被清廷譽為“本朝理學儒臣第一”,與陸世儀並稱“二陸”。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諡為清獻,加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從祀孔廟。其著作流傳較廣的有:《三魚堂四書大全》、《續困勉錄》、《讀禮志疑》、《讀朱隨筆》、《三魚堂賸言》、《松陽鈔存》、《戰國策去毒》、《三魚堂文集》、《松陽講義》、《古文尚書考》、《讀書志疑》、《衛濱日鈔》、《問學錄》、《學術辯》、《禮經會元注》、《呻吟語質疑》、《禮編》、《先正一隅集》等。此外,在靈壽縣任內總纂《靈壽縣誌》,至今仍是全國圖書館、檔案館收藏最多志史典範;其所撰《續祁州志》、《續南皮縣誌》、《續武縣誌》、《靈壽志論》、《答傅君惟松修志議》等文影響頗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