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貴為“中國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並沒有利用好上市公司這個平臺,通過投融資做大做強,結果真混成了一個打醬油的,被海天味業等競爭對手徹底碾壓。



文 ✎ 雷彥鵬


楊振的“反覆無常”激怒了投資者。

一年前,加加食品實際控制人楊振承諾大筆增持公司股份,到現在一股沒買,增持計劃說取消就取消。

3月12日,加加食品在公告中詳細解釋了楊振改變計劃的合理性,但投資者不答應。“忽悠重組,忽悠回購,忽悠完了就完了?”

貴為“中國醬油第一股”,上市7年,加加食品沒有利用好上市公司這個平臺,通過投融資做大做強,結果被海天味業等競爭對手徹底碾壓,真混成了一個打醬油的。

01


“畫餅式”回購


2018年2月5日,加加食品公告稱,基於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以及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楊振擬增持金額不高於2億元人民幣,且增持比例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和大股東增持,一向被市場視為利好消息。公告發布當天,加加食品股價低開高走,最終小幅下跌0.15%,收於6.83元。

萬萬沒想到,這只是迴光返照。2018年2月6日開始,加加食品股價一路狂跌,到2019年春節前大跌54.03%,最低時僅有2.95元。

春節後,隨著股市的整體回暖,加加食品的股價也小幅上升。3月1日,漲回到了3.80元。

眼看回本有望,這天晚上加加食品突然發佈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振擬取消增持公司股份計劃。

公告一出,“畫餅”“爽約”“大忽悠”的質疑聲鋪天蓋地襲來。3月6日,深交所中小公司管理部下發關注函,要求加加食品說明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證明楊振取消增持計劃的合理性。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3月12日,加加食品終於踩著點回復了深交所。公司稱,當初擬用於增持的資金來源於楊振實際控制的盈興地產,當初具有可行性,但是受A股市場影響,增持計劃披露後加加食品股價大跌,楊振面臨股票質押平倉風險,這部分資金就優先用於解決自身債務危機。

公司還表示,自2018年2月底開始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目前正在更新財務數據,待更新財務數據後將上報中國證監會審核。出於內幕交易保密的要求,楊振先生不便於在重大資產重組審核階段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道理說的頭頭是道,問題是誰為過去一年虧損的投資者買單?投資者怒斥其為“騙子大股東”“說增持就整持,說取消就取消,一點信譽都沒有”。

02


併購重組一波三折


加加食品公告中提及的重大資產重組,是指加加食品擬收購大連遠洋漁業金槍魚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槍魚釣”)100%股權。這樁“蛇吞象”式的收購,交易價達47.10億元。

加加食品主營醬油等調味品,金槍魚釣是一家遠洋漁業企業。在外人看來,這次“聯姻”跨的界似乎有點大,但對於加加食品和金槍魚釣來說,可謂情投意合。

金槍魚釣號稱是國內最大的專業從事金槍魚超低溫延繩釣的漁業公司,其成立於2000年,目前經營著一支由31艘超低溫延繩釣漁船組成的船隊,專注於捕撈及銷售高端金槍魚。官網介紹稱,金槍魚釣是日本最大的中國高端金槍魚供貨商。

金槍魚釣在資本市場異常活躍。2014年,金槍魚釣赴港上市,未果;2016年,欲借殼東方鉭業登陸A股,最終落下一地雞毛。這並沒有使其挫傷。2017年,公司先後獲得燕園創投、冠匯世紀鉅額融資;2018年,上市心未了的金槍魚釣又與加加食品走到了一起。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加加食品這邊,一心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看中了金槍魚釣的盈利能力。

拿2017年來看,加加食品營收為18.91億元,淨利潤為1.59億元,而金槍魚釣營收7.59億元,淨利潤達3.44億元;金槍魚釣總資產47億元,相比之下加加食品的總資產僅為27億元。金槍魚釣除了營收規模比較小,其餘項皆遠超加加食品。

這次“蛇吞象”收購金槍魚釣100%股權,作價47.10億元,加加食品將以現金和非公開發行股份相結合的方式向交易對方支付交易對價,其中,現金支付7億元,其餘為股份發行,合計7.92億股。

交易完成後,金槍魚釣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交易對方也給加加食品許下承諾,金槍魚釣2018年度、2019年度、2020年度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3.5億元、4億元、4.5億元,合計不低於12億元。

加加食品在交易預案中表示,本次交易不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也不構成重組上市。交易前,楊振及其家庭成員合計持股42.30%,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交易完成後,其持股比例將變更為25.06%,仍為實際控制人。

只是,重組之路相當漫長。加加食品在2018年12月發佈關於延期向中國證監會報送重大資產重組文件的公告後,關於此次資產重組,再無任何公告。

近日有投資者在論壇提問:重組怎麼沒消息了?加加食品董秘彭傑只是回答了一句:請留意後續有關公告。

對於取消增持、重組進程等問題,截至發稿,加加食品尚未回覆市界。

通過對外併購尋求突破口,加加食品早已有之。

2017年,加加食品擬收購辣妹子食品100%股權,以擴充產品線。停牌近半年後,一紙公告終止了收購。2015年,其投資5000萬元受讓雲廚電商51%的股權,本以為可以佈局電商領域,可是由於雲廚電商負債及虧損嚴重,加加食品於2017年12月將其所持51%股權以0元轉讓。

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貴為“第一股”,加加食品白白浪費了上市公司這個投融資平臺。

03


主業經營不善


近十年,調味品行業的年均增速超過了15%,在2016年,行業規模就達3132億元。從細分子行業來看,醬油是調味品中佔比最大的品類,達到43%。看似不起眼的醬油行業,產銷量和企業規模均位居調味品行業首位,還孕育出了海天味業這種市值超2000億的巨無霸。

2012年1月6日,加加食品上市的時候,海天味業才準備上市,千禾味業還是個地方小品牌。那時的加加食品,手握11.15億元募集資金,本可以藉著市場的迸發期跟“老大哥”海天味業過過招,不曾想,還沒靠近就被越甩越遠。

上市當年,加加食品迎來了最高光的時期,但這也其是業績的轉折點。

往前看,高速增長。從2009年到2012年,加加食品營業收入從12.02億元增長到了16.57億元,淨利潤從8101.73萬元增長到了1.76億元。

往後看,波動下滑。截至2017年,淨利潤下滑到了1.59億元(2018年下滑至1.20億),扣非淨利潤也下滑,只營業收入實現了微弱的增長。

加加食品將募集資金中的6.29億元投入到了“年產20萬噸優質醬油項目”和“年產1萬噸優質茶籽油項目”,建設期均為1年。不過,加加食品稱因地貌、雨季等原因,這兩個項目延期至2015年4月、12月才分別投產,並且還追加了1.20億元的投資,因此影響了預期效益。

加加食品的主營產品主要是醬油和食用植物油,從2017年年報來看,醬油類產品佔了營業收入的50.12%,食用植物油佔了32.71%。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食用植物油市場,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巨頭林立,競爭慘烈,加加食品在牌桌之外。醬油作為最核心的產品,其營收佔比與海天味業、千禾味業的醬油產品營收佔比相差不大,後二者同期分別為60.58%、53.32%。

同樣以醬油作為主打產品,但是各家的賬本數據卻差別很大。總體來看,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的業績在快速增長,而加加食品依然跌跌撞撞。如下圖所示。千禾味業雖然規模較小,但增長速度遠超加加食品。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毛利率差別更大。2017年,海天味業的醬油產品毛利率達到49.53%,千禾味業的醬油產品毛利率稍遜,為48.83%,而加加食品的醬油產品毛利率僅為36.17%,還是在較往年有增長的情況下。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如果不分產品,從公司的銷售毛利率來看,加加食品也是遠遠落後於其他兩家企業。2017年,海天味業與千禾味業的毛利率非常接近,分別為45.69%、45.60%,而加加食品的毛利率僅為27.28%。海天味業與千禾味業的毛利率,近乎加加食品的1.7倍。

對比主要市場和渠道話語權,競爭力差距更明顯。

2017年,海天味業在北、南、中、東、西五個區域市場的平均主營收入為28.21億,其中西部地區最低,但也有14.10億。加加食品主營收入過億的市場是華中、華東、西南區域,最高的是華中地區,為3.22億元;其他地區主營收入僅在一千多萬到七千多萬之間。

二者都是以經銷商為主的銷售模式,但是話語權相差極大。

海天味業採用的是先款後貨的結算方式,連續多年應收賬款為0,這說明,其經銷商網絡渠道做得到位,對經銷商的管控很霸道強勢。加加食品則不同,2017年在應收賬款達9726.64萬元,增幅近40%,而且還在開發團餐特通渠道。

04


高端化難推進


近期,加加食品發佈了2018年未經審計的業績快報,營業總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總資產等多項核心財務指標,增長均以負號打頭。其中,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淨利潤幾乎都下滑超過25%,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5.42%。

加加食品對此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堅持推進實施“大單品”戰略,植物油、醬油未達到預期銷售,營業收入下降;提升產品品質加大生產投入、原輔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生產成本上升;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增加等原因導致淨利潤有所下降。

從2014年起,業績疲軟的加加食品開始大力推進“大單品”戰略,突出創新單品如“麵條鮮”“原釀造”醬油等高毛利及新單品的推廣,持續進行產品結構升級的調整。到2017年,戰略沒發生變化,只是多了一句:以高端產品獲得高毛利。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從市場表現來看,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如前文數據比較,所謂的高毛利遠不及同行業上市公司。對高端產品的佈局,也沒有多大成效。

消費升級伴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化、高端化的需求。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隨著消費者越來越注重生活質量,調味品表現出向高檔化發展的趨勢,中高檔調味品市場容量在進一步擴大,品牌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高。作為調味品行業的第一大產業,醬油行業首當其衝。

從產品結構來看,海天味業醬油品種眾多,覆蓋高中低各個層次、各種口味和多種烹調用途,有主流產品和大眾產品,也有引領消費升級的高端醬油;加加食品在產品結構升級的的“大單品”戰略中,似乎跟上得不是很及時。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市界,高端化需要品牌力去支撐,而加加食品的品牌力很難支撐起其高端化的佈局。

凱度消費者指數的一組數據驗證了朱丹蓬的說法。在高端醬油市場上,海天味業的份額最大,為18.8%;身後依次跟著欣和六月鮮(15%)、李錦記(13.7%)、魯花(13.5%)、廚邦(7.2%)、千禾味業(7.1%),加加食品不在排列之中,被歸為了“其他”類別。

05


家族化管理失控


加加食品從成立以來,一直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業。上市之初,楊振與其妻子肖賽平及兒子楊子江直接和間接合計持有加加食品42.21%的股份,系公司實際控制人。其中,楊振任董事長、總經理,楊子江任副董事長、總經理助理,肖賽平為公司董事。

2017年1月,楊振辭去了公司總經理一職,劉永交接任。辭去總經理職務後,楊振仍擔任公司董事長、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專注於公司的戰略決策。不過,兩年後,2019年1月,董事長楊振又兼任了總經理一職,稱其將集中精力重點關注主業發展。

近幾年,加加食品風波不斷,內部管理失控。

2018年2月9日、2月12日,公司未履行相應內部決策程序即向劉勝渝、湖南派仔食品有限公司(公司關聯方)提供了合計5400萬元借款,用於解決公司實際控制人楊振的資金週轉問題。

2018年4月,加加食品公告稱,根據實際控制人楊振及相關經辦人員的情況說明,在公司未履行相關內部審批決策程序的情況下,公司存在違規對外擔保。

截止2017年底,違規對外擔保金額約8800萬元;2018年初新增違規對外擔保金額約6500萬元。截至2018年4月27日公告前,違規對外擔保金額累計約15300萬元,佔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比例為7.43%。

2019年3月5日,中國裁判文書網披露的一份刑事判決書顯示,楊振當年為了加加食品順利上市,捲入了原湖南省環境保護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謝立受賄一案。


“醬油第一股”加加食品激怒股民:實控人增持取消,家族管理失控



判決書顯示,謝立在辦公室等地先後五次收受楊振給予的人民幣共計7萬元,幫助加加食品通過環保核查,順利拿到了批文。

目前,楊振家族合計持有42.30%股份,已高比例質押給東方資產。截至2017年年底,質押率已接近100%。並且,東方資產對楊振的自有資金、融資用途進行了更加明確的約定。

金融作家、證券分析師鄧榮棟認為,加加食品存在控制權旁落的風險。

主業不給力,併購重組進展緩慢,經營管理問題重重,上市七年,“中國醬油第一股”真是混成了一個打醬油的。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