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温酒斩华雄”事件,数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关二爷不愧是武圣,酒尚温之下让一代猛将华雄身首分家,令以袁绍为盟主的众豪杰心服口服,吃惊不已。更因为此事刘关张得到了联盟众猛人的另眼相看。

而关羽真的斩了华雄吗?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你,华雄并非关羽所斩。那“温酒斩华雄”从何而来?下文接着侃。

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文学价值极高的书,论传播之广,影响之深,当首推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是以东汉末年,汉廷势衰,群雄逐鹿,导致天下三分这段历史为背景创作而成的。此书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热捧,迅速在神州大地传开。最后人们都差不多将三国演义当做这一时期的史书看了,其热度甚至超过了史书《三国志》。

三国演义再怎么精华,始终是小说,既然是小说,是可以有适当的虚构成分的,所以三国演义中发生的很多故事与真正史实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今天侃侃关二爷“温酒斩华雄”。

话说,东汉末年,董卓率领他的西凉军进入京都洛阳,将东汉朝廷控制,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东汉最高掌权人。即便如此,老董仍然感觉不过瘾,在他的操纵下,换了皇帝,随后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将都城迁到了长安。

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董卓的为所欲为,终于激起了天下人的不满,于是以袁绍为首的十一路地方军阀们(三国演义说为十八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一路挥师西进,关东联军浩大声势令董卓有点坐不住了。他决定先选择联军中的其中一个来杀杀他们的气势,以儆效尤。

董卓虽然狡诈,但是在选择向谁挥第一刀这一点,他却犯了糊涂,没有经过调查,就选了一个硬茬,谁呢?孙坚。选择了史上大名鼎鼎的孙坚,董卓这第一刀就挥得不那样利索了。

董卓派了一个叫胡轸的人领军前往讨伐孙坚,本来此时孙坚的力量和董卓比起来是有些悬殊的,可是董卓却偏偏派了吕布与之同行。吕布这家伙武力值那当然不得说的,但人品就值得商榷了。胡轸与吕布向来不和,吕布这小人德行一上来,胡轸哪还有好果子吃。

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主将与副将一旦有了相互撤台的意思,你说这仗能打好吗?当然不可能了。胡轸和吕布率领军队来到孙坚此时所在的阳人城,吕布就对胡轸说,孙坚惧怕我军威势,早逃之夭夭了,此时的阳人城就是一座空城。这胡轸也是个二百五,不假思索就真相信了吕布之言。

轻敌,打仗的大忌,在吕布的鼓动下,胡轸坚信孙坚已闻风而逃,于是不顾军队长途跋涉,下令攻城,谁知,孙坚却是军纪严明,以逸待劳,几翻攻下来,胡轸的军队那是被孙坚的军队反击得晕头转向,疲惫不堪。

看见自己的士兵都狼狈不堪,哪有什么战斗力可言,胡轸只得下令就地休息,明日再战。士气低落的士兵们早就累得不成样,接到停止攻城就地休息的命令,那是基本都喜极而泣了。于是士兵们卸下铠甲,卧在冰冷的地上就沉沉睡去。

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兵士们刚入梦,忽然听到有人大喊:孙坚的军队来袭击了!而且这喊声此起彼伏,似乎孙坚部真的攻进来了,士兵们顾不得穿上铠甲就从梦中惊醒,从地上爬起来就开始跑路。一时间整个军营全乱套了,慌乱中谁的命令都不好使,胡轸见这阵势,也不得不跟着逃命。可是他们那里知道,这是吕布让手下军士们故意制造的假军情。

胡轸的军队跑啊跑,大约跑出了十几里地,却发现后面根本就没有追兵,方知中计,于是,胡轸只得命令军队返回原地。这一个往返天已大亮,一夜的折腾,此时董卓的这些军士不要说上阵杀敌了,就是站起来,腰也挺不直,恨不得倒在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觉,可是他们的对手可是江东猛虎孙坚呀,怎么能放过这个大好时机呢?看到董卓的军士们如此狼狈,孙坚率领着如狼似虎的江东军向董军就是一阵狂风暴雨般的冲杀。

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在这样的情况下,董军哪能抵挡得住,怎么办呢?跑呗。可孙坚何等聪明呀,跑有那样容易吗?一阵冲杀下来,董卓部那是溃不成军了,胡轸还算跑得快,率领着残军溜了。

可董卓有一员战将叫华雄的,就在这乱军之中被击杀了,谁杀的?谁说得清楚?反正是死在了孙坚的军士刀下,连仇人是谁都不知道。

《三国演义》里大名鼎鼎的华雄就这样死了,死得平平淡淡,死得窝窝囊囊。而此时的关羽在哪里呢?还在跟着刘备过着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凄惨日子。或许此时的关二爷都还不一定知道有一个叫华雄的人与他一起存在于那个时期呢。

或许有人会问了,三国演义中的华雄那是何等的威猛呀,怎么会是这样一个脓包死法呢?不错,在三国演义里,华雄那可是一个重量级的战将,连接斩杀联军几员猛将,令联军方面都无人敢出战,最后是关羽出战,方将其首级提回联军营帐。

华雄非关羽所斩,“温酒斩华雄”是罗贯中一厢情愿,出于何意?

既然史上的华雄是如此的一个脓包死法,,那么罗贯中老先生难道没有看过三国志?绝对不是。前面说了,三国演义是小说,人物事迹是可以虚构的,罗先生塑造了一个战神般的华雄,然后安排关羽将他斩杀,其目的就是要在小说里凸显关二爷的神勇无敌。

事实证明罗先生的对关二爷的包装是很成功的,“温酒斩华雄”都基本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以至于今人很多时候,都将三国演义当成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