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溫酒斬華雄”事件,數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關二爺不愧是武聖,酒尚溫之下讓一代猛將華雄身首分家,令以袁紹為盟主的眾豪傑心服口服,吃驚不已。更因為此事劉關張得到了聯盟眾猛人的另眼相看。

而關羽真的斬了華雄嗎?不得不遺憾的告訴你,華雄並非關羽所斬。那“溫酒斬華雄”從何而來?下文接著侃。

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膾炙人口、文學價值極高的書,論傳播之廣,影響之深,當首推四大名著。其中三國演義是以東漢末年,漢廷勢衰,群雄逐鹿,導致天下三分這段歷史為背景創作而成的。此書一問世就受到人們的熱捧,迅速在神州大地傳開。最後人們都差不多將三國演義當做這一時期的史書看了,其熱度甚至超過了史書《三國志》。

三國演義再怎麼精華,始終是小說,既然是小說,是可以有適當的虛構成分的,所以三國演義中發生的很多故事與真正史實是有很大的出入的。

今天侃侃關二爺“溫酒斬華雄”。

話說,東漢末年,董卓率領他的西涼軍進入京都洛陽,將東漢朝廷控制,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東漢最高掌權人。即便如此,老董仍然感覺不過癮,在他的操縱下,換了皇帝,隨後為了一己之私,竟然將都城遷到了長安。

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董卓的為所欲為,終於激起了天下人的不滿,於是以袁紹為首的十一路地方軍閥們(三國演義說為十八路)聯合起來討伐董卓,一路揮師西進,關東聯軍浩大聲勢令董卓有點坐不住了。他決定先選擇聯軍中的其中一個來殺殺他們的氣勢,以儆效尤。

董卓雖然狡詐,但是在選擇向誰揮第一刀這一點,他卻犯了糊塗,沒有經過調查,就選了一個硬茬,誰呢?孫堅。選擇了史上大名鼎鼎的孫堅,董卓這第一刀就揮得不那樣利索了。

董卓派了一個叫胡軫的人領軍前往討伐孫堅,本來此時孫堅的力量和董卓比起來是有些懸殊的,可是董卓卻偏偏派了呂布與之同行。呂布這傢伙武力值那當然不得說的,但人品就值得商榷了。胡軫與呂布向來不和,呂布這小人德行一上來,胡軫哪還有好果子吃。

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主將與副將一旦有了相互撤臺的意思,你說這仗能打好嗎?當然不可能了。胡軫和呂布率領軍隊來到孫堅此時所在的陽人城,呂布就對胡軫說,孫堅懼怕我軍威勢,早逃之夭夭了,此時的陽人城就是一座空城。這胡軫也是個二百五,不假思索就真相信了呂布之言。

輕敵,打仗的大忌,在呂布的鼓動下,胡軫堅信孫堅已聞風而逃,於是不顧軍隊長途跋涉,下令攻城,誰知,孫堅卻是軍紀嚴明,以逸待勞,幾翻攻下來,胡軫的軍隊那是被孫堅的軍隊反擊得暈頭轉向,疲憊不堪。

看見自己的士兵都狼狽不堪,哪有什麼戰鬥力可言,胡軫只得下令就地休息,明日再戰。士氣低落的士兵們早就累得不成樣,接到停止攻城就地休息的命令,那是基本都喜極而泣了。於是士兵們卸下鎧甲,臥在冰冷的地上就沉沉睡去。

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兵士們剛入夢,忽然聽到有人大喊:孫堅的軍隊來襲擊了!而且這喊聲此起彼伏,似乎孫堅部真的攻進來了,士兵們顧不得穿上鎧甲就從夢中驚醒,從地上爬起來就開始跑路。一時間整個軍營全亂套了,慌亂中誰的命令都不好使,胡軫見這陣勢,也不得不跟著逃命。可是他們那裡知道,這是呂布讓手下軍士們故意製造的假軍情。

胡軫的軍隊跑啊跑,大約跑出了十幾裡地,卻發現後面根本就沒有追兵,方知中計,於是,胡軫只得命令軍隊返回原地。這一個往返天已大亮,一夜的折騰,此時董卓的這些軍士不要說上陣殺敵了,就是站起來,腰也挺不直,恨不得倒在地上美美地睡上一覺,可是他們的對手可是江東猛虎孫堅呀,怎麼能放過這個大好時機呢?看到董卓的軍士們如此狼狽,孫堅率領著如狼似虎的江東軍向董軍就是一陣狂風暴雨般的衝殺。

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在這樣的情況下,董軍哪能抵擋得住,怎麼辦呢?跑唄。可孫堅何等聰明呀,跑有那樣容易嗎?一陣衝殺下來,董卓部那是潰不成軍了,胡軫還算跑得快,率領著殘軍溜了。

可董卓有一員戰將叫華雄的,就在這亂軍之中被擊殺了,誰殺的?誰說得清楚?反正是死在了孫堅的軍士刀下,連仇人是誰都不知道。

《三國演義》裡大名鼎鼎的華雄就這樣死了,死得平平淡淡,死得窩窩囊囊。而此時的關羽在哪裡呢?還在跟著劉備過著顛沛流離、寄人籬下的悽慘日子。或許此時的關二爺都還不一定知道有一個叫華雄的人與他一起存在於那個時期呢。

或許有人會問了,三國演義中的華雄那是何等的威猛呀,怎麼會是這樣一個膿包死法呢?不錯,在三國演義裡,華雄那可是一個重量級的戰將,連接斬殺聯軍幾員猛將,令聯軍方面都無人敢出戰,最後是關羽出戰,方將其首級提回聯軍營帳。

華雄非關羽所斬,“溫酒斬華雄”是羅貫中一廂情願,出於何意?

既然史上的華雄是如此的一個膿包死法,,那麼羅貫中老先生難道沒有看過三國志?絕對不是。前面說了,三國演義是小說,人物事蹟是可以虛構的,羅先生塑造了一個戰神般的華雄,然後安排關羽將他斬殺,其目的就是要在小說裡凸顯關二爺的神勇無敵。

事實證明羅先生的對關二爺的包裝是很成功的,“溫酒斬華雄”都基本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以至於今人很多時候,都將三國演義當成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來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