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大概義和團運動在山東出現的時候,沒人預料過它能在北方地區掀起那麼大的波瀾。

從山東開始,義和團一路北上進入河北、天津,北京,波及到北方的許多城市,所到之處,地方官員的態度存在很大的差別。

也許你會奇怪,那麼大範圍的群眾運動,中央政府不管的嗎?一開始,他們還真沒太管,地方官員發揮的空間比較大。到了後來,慈禧開始插手義和團的事務,不過也並不是所有官員都聽她的。

這是晚清政治格局的一個縮影。中央政府權力不足,地方的權力開始興起。那麼,在義和團蔓延的路上,官員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山東:不同時期,兩派官員

義和團起源於山東的農村地區,最開始因為和當地的傳教組織衝突不斷引起了地方官員的關注。山東的兩任官員對義和團的態度很大的程度影響了這個運動的發展。

第一個重要的人叫毓賢,他在1899年4月上任,成為山東巡撫。彼時,德國擴大在山東的影響力,而義和團和教會衝突逐漸變多。在處理民間團體和教會的衝突上,

毓賢以手段強硬著稱。當時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政策還不甚明朗,毓賢把義和團定義為“自衛的鄉民組織”,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義和團的發展。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毓賢

隨後,因為義和團的壯大激起了國外列強的不滿,在外交壓力下,毓賢被清政府撤職。新上任的山東巡撫袁世凱則採取了完全不一樣的態度。

袁世凱履職期間,義和團一路北上,進入北京和天津。他不想聽從慈禧“聯拳抗洋”的指示,但又無奈山東的義和團仍然很強大,且離朝廷太近,他不得不採取一種不左不右的態度。

一方面,他抵制了朝廷讓他派兵抵抗外國侵略的調令,也拒絕了南方官員讓他悲傷清君側、掃除保守頑固派的主張,同時把所有山東境內的外國傳教士護送到了煙臺和青島的安全地帶,派軍隊保護主要的傳教站。另一方面,他也阻止不了義和團的活動,只能在朝廷的壓力下鼓勵教民們叛教。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袁世凱也曾被派到山東處理義和團事務

他對待義和團的態度很簡單:去天津和北京抵抗外國人的他不管,但你要是留在山東境內鬧事,就是不忠的“逆匪”,會遭到血腥鎮壓。

直隸:1899,衝突加劇,一路北上

從1899年開始,義和團的打教活動開始向直隸(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境內蔓延,因為山東和直隸離得很近,生態環境和社會結構比較相似,因此直隸和山東的義和團幾乎是在同一時期發展起來的。

最開始義和團的反教活動集中在和山東交界的景州周圍各縣,後來向北蔓延到保定東部,最後在保定通往北京的鐵路沿線活動加劇。雖然衝突不斷,但當時義和團在直隸的攻擊還比較有限。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1899-1900年義和團向直隸蔓延圖

儘管朝廷發佈了許多容忍義和團的詔令,但直隸地方軍隊依舊在積極地追剿義和團,造成了義和團不小的傷亡,甚至動用了一些殘酷的手段來對付義和團。

在1899年冬天,百名義和團員在直隸的吳橋縣攻擊了當地教民,燒燬了一座教堂和幾戶教民的家。時任吳橋縣令的勞乃宣召來省裡的軍隊,殺死9個義和團成員,並活捉了約12個。他公開讓一個首領在斬首前招魂附體,來證明義和團的魔力是無效的。

這些殘忍的措施實質上結束了義和團在此地的騷動,傳到北京,也激起了京城內支持義和團官員的強烈抗議。不過直隸地方官控制住局面的狀況只是暫時的,當義和團真正獲得慈禧默許進入北京之後,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對教民的大規模屠殺開始了,地方官員也放棄了剿殺,甚至死亡最多、教民義和團之間的鬥爭最激烈的地區也變成了直隸。

北京:1900年,在官方默許下失控

義和團運動真正開始在全國範圍內蔓延,是在得以進入北京城後。而之所以能進入北京,是因為得到了官方的許可。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獲得官方許可的義和團,旗幟上寫著“欽命義和團”

義和團在直隸活動的時候,慈禧曾派自己親信的官員趙舒翹前去打探情況,得到的反饋是:義和團確實能“刀槍不入”,於是官方支持義和團進入北京,把義和團列入朝廷認可的武裝力量,並給義和團成員發糧,這樣一來,越來越多的社會底層人士加入進來,並開始肆無忌憚活動。

北京城為義和團反洋提供了絕佳的土壤,不僅有官方支持,過去在鄉下能見到的洋貨洋人不多,到了北京可不一樣了。他們闖進洋藥店、洋紙店,燒掉所有洋貨,殺外國傳教士,攻打使館和教堂。最嚴重的時候,甚至一度想闖入紫禁城,抓光緒皇帝,因為在他們看來,光緒也是洋人支持的,甚至想讓康有為和梁啟超引渡回來接受審判。

在北京鬧成一團亂麻的時候,朝廷的態度其實並沒有很堅定,慈禧一直在搖擺,她的態度隨著國外軍隊的行動而變化。一方面她想借助義和團抵抗國外列強,另一方面,面對列強剿殺義和團的要求,她也想答應以示好,避免戰爭。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在慈禧宣佈義和團非法後,被抓捕等待處決的義和團成員

到了1900年7月,義和團並沒有在抵抗外國軍隊上有明顯成果,再加上南方督撫們反覆勸說要用談判解決衝突,清朝政府才命令停止和義和團共同對使館的炮轟,試圖求和。

山西:官員參與義和團的屠殺

一部分義和團成員北上進入北京、天津的時候,另外一部分人向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蔓延,包括東北、內蒙古、河南、山西等等,其中山西的義和團引發的極端事件尤其多,排外情緒特別嚴重。

當時任山西巡撫的是毓賢。原先在山東任巡撫的時候,毓賢沒有對義和拳表達明確的支持,但也採取了縱容的態度。1900年3月,毓賢被啟用為山西巡撫,他的態度從縱容轉變成了明確支持,原本義和團組織很少的山西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聚集起來數千人。

這些團員在山西燒燬教堂、屠殺教民,使山西一度成為全國各省中外國人喪生人數最多的地方。

在義和團員活動的時候,以毓賢為代表的山西官員們做了什麼呢?他們貼出公文表示支持義和團的行動,對外宣稱兵力不足,無法對教民提供保護措施,甚至參與對傳教士的屠殺。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慈禧西逃過程中路過山西,還要躲避山西的義和團的襲擊


7月初,毓賢把山西的傳教士召集到省城,聲稱要保護他們。但隨後沒幾天他就親自監督處決了44名外國人,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山西,官方直接處死和在官方策動下被殺的人數總和為:外國人130人,中國教民2000人。

在毓賢看來,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意味著他們是大清帝國最忠勇的臣民,慈禧也表示同意。

南方地區:“東南互保”

在慈禧和許多北方官員的支持下,整個華北地區義和團已經和國外勢力打得不可開交了。但在當時,並非整個中國都捲入了這一場混亂中。南方地區卻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各行各業還在維持正常的運轉,該經商的經商,該做買賣做買賣。

這片區域還不小,包括偏中部的湖南湖北,長江三角洲的江浙滬全包含其中,還有旁邊的安徽,以及再南邊的廣東、廣西,甚至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的山東,都包含其中。為什麼在同一個國家,面對列強,社會的情況如此不同呢?

這是由於這些南方地區的封疆大吏和英國人之間秘密達成了協定。以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為代表,他們前往上海和使館人員談判,告訴外國人我們這些地區不會打你們,所以希望你們也不要主動攻擊我們。

這個協定歷史上被稱為“東南互保”,也保證了南方地區的經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保持了相對穩定的狀態。

義和團運動中的官場眾生相

▲參與東南互保的省份的地圖

江南地區經濟的穩定對清政府有很重大的意義,它確保了清政府的經濟沒有在很短的時間內垮臺。尤其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後,慈禧緊急逃到西安,她派李鴻章和外國人談判,談成了簽訂《辛丑條約》。其中大量的賠款,都是依靠南方地區來支付的。

“東南互保”也代表了當時南方官員對待義和團的態度,站在義和團的對立面。包括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在內有實權的總督們,要求對義和團實行軍事鎮壓,防止列強幹涉。

但朝廷始終沒有回應,在猶豫不決中,列強果然攻破了北京城,慈禧倉皇出逃西安。不過在從始至終,慈禧並沒有責怪這些不服從命令的官員,反而很感激他們。

但“東南互保”也成為一個強烈的信號,意味著中央政府正在對整個國家失去控制,而地方勢力正在悄然崛起。

*本文資料部分來源於《義和團運動的起源》,部分來源於對社科院研究院雷頤的採訪,在此表示感謝。

整理:聽好書·魏曉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