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何繞過炒房陷阱?

■ 文 | 宋鴻兵

學員提問:

在目前大灣區劃定的範圍內,房地產行業已經成為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大灣區規劃的敲定會不會引發新一輪的圈地運動?當下,許多掛著項目的企業都喜歡一來到地方政府,先問能否提供多大面積的土地。地方政府能如何甄別華麗外衣下的別有用心?大灣區能否繞過這類陷阱?

宋鴻兵老師:

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當大灣區戰略規劃出臺之後,大家一定會想著哪個地方的土地會升值,所以大舉壓進資金來炒當地的房產。這是一種人類的本性,恐怕很難真正有效地徹底消滅這種現象。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何繞過炒房陷阱?

但是可以增加炒房的成本,使炒房行為得不償失。以美國為例,美國為什麼沒有出現圈地現象?因為美國有房地產稅或者叫資產稅,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任何人都要考慮持有土地的成本。如果土地不用來進行經營活動的話,持有土地的成本會使囤地者得不償失。比如很多中國人初到美國,第一感覺就是土地太便宜了,每畝地的價格也就8萬到10萬美元,在中西部一些比較偏的地方還要更便宜,和中國動輒數百萬的地價形成了鮮明對比。

很多人不瞭解美國的地產製度,一下子買了很多土地,結果不但沒賺錢,還不斷虧錢。比如離華盛頓一兩個小時車程的郊區,有不少中國人買了好幾千畝,甚至上萬畝的土地,因為覺得囤地可以升值。從90年代開始就有人這麼幹,結果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土地非但沒有升值,每年的地產稅實際上使他們出現了淨虧損,考慮通貨膨脹因素之後虧得更多。

為什麼那裡的土地不增值呢?在我們看來,一兩個小時車程的地方好像還不太遠,買一大塊土地,三五年之後不就能升值好幾倍了嗎?這是中國人的思路,美國已經過了那個階段,城市化基本完成,對土地需求的增量很少。而且私人土地可以自由交易,激烈競爭使得非核心區的土地升值很慢。

宋鴻兵: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如何繞過炒房陷阱?

在美國,持有的土地一年增值1%,還趕不上通貨膨脹的速度,甚至不如買國債的回報率高,而且還要再交稅,所以囤地在美國是虧錢的。

要用經濟辦法解決經濟問題,中國如果想有效解決囤地炒房的問題,必須要提高資產的持有成本。只有如此,這些投機分子的衝動才能受到有效壓制,因為他計算成本之後,發現如果不搞經營活動,實在是得不償失,這樣他們才會知難而退。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