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1987年到2017年,31年的民政部數據顯示:“晚婚”現象明顯,近5年25—29歲結婚登記的公民佔最多。自2003年起,中國的離婚率逐年上升。讓我們一起看看有關中國婚姻的大數據:

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一中國傳統理念正悄然發生變化。民政部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的結婚人數301.7萬對,同比下降5.7%,其中上海、浙江、天津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 普遍較低。如果與5年前同期結婚人數的高位428.2萬對相比,2018年一季度已經下降了29.54%。

專家分析認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城市化進程加快都是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原因。  

結婚率逐年走低。結,還是不結?民政部的統計顯示,這一數據在不同地區有明顯的差異。  

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結婚率普遍較低,其中結婚率最低的5個省市分別是上海、浙江、天津、江西和山東,其結婚率分別為:0.45%、0.61%、0.61%、0.62%、0.63%。相比之下,結婚率最高的5個省份分別為貴州、安徽、西藏、青海、河南,結婚率均在0.91%以上,而這些地區人均GDP都相對較低。結婚率與經濟發展水平呈現相反的走向。

  經濟發達地區房價相對高昂,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年輕人步入婚姻的步伐。於賢直言:“沒有房子,丈母孃肯定不願意,住在合租房裡也有諸多不便。但是像北京這樣的高房價,35歲前難以買得起。”


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 據中國新聞網2016年7月12日報道,11日,民政部公佈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84.1萬對,粗離婚率為2.8‰。中新網記者統計,相比2002年中國粗離婚率僅有0.90‰,13年來,粗離婚率逐年攀升。

  去年中國384.1萬對夫婦離婚 離婚率逐年走高。

  日前,民政部印發《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5年全國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224.7萬對,比上年下降6.3%。2015年25-29歲辦理結婚登記佔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多,佔39.4%,比上年增加1.4個百分點。

  2015年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384.1萬對,比上年增長5.6%,其中:民政部門登記離婚314.9萬對,法院辦理離婚69.3萬對。粗離婚率為2.8‰,比上年增加0.1個千分點。

  據媒體報道,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離婚率就一路走高。2002年,中國粗離婚率僅有0.90‰,2003年達到1.05‰,到2010年突破2‰。當前數據顯示,2015年粗離婚率為2.8‰,這也是2002年的3倍多。

  何謂粗離婚率?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介紹,從統計的角度講,這裡的“粗離婚率”是一般指一定時期內,離婚的次數或離婚的對數除以總人口數。之所以稱作粗離婚率,是因為在計算離婚率時,嚴格意義上分母應該是已婚人數而非總人口數,但由於統計總已婚人數較難,故採用總人口數。

  無論統計口徑如何,近年來,中國離婚走高已是不爭的事實,偏高的離婚率也體現在數量眾多的婚姻家庭糾紛案件上。

  根據最高法此前發佈的數據,近年來,中國的婚姻家庭糾紛案件始終保持高位運行,2013年至2015年10月底,全國法院審結婚姻家庭糾紛案件近400萬件,且逐漸呈現出案件增幅快、適用法律難、審理難度大的特點。

  其中,離婚案件也保持高位運行。去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杜萬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2014年全年婚姻家庭類案件大約是160萬件,其中,離婚案件為120多萬件。

  具體來看,以北京為例,據媒體報道,北京法院2014年受理一審家事案件38619件,其中離婚案件約佔全部家事案件的一半左右。

  近期,一些地方民政部門公佈的離婚數據也佐證了中國社會偏高的離婚率。根據山東省民政廳日前發佈的《2015年山東省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民政部門登記離婚18.5萬對,比2014年增長2.2%,粗離婚率為3.8‰,比2014年增加0.1個千分點,自2007年以來人數最多。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表示,適婚人口數量下降,婚齡推遲和高速發展的城市化是自2013年以來我國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主要原因。  

看出生率——我國人口出生率從1990年的21.06‰下降到1997年的16.75‰,之後出生率仍在持續走低。翟振武進一步說明:“自90年代起,出生人口數量不斷下降,是如今結婚人數不斷下降的最主要原因。這一變化既在意料之中,也與之前的預估相符。”  

看結婚年齡——婚齡推遲成為當前結婚人數下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江蘇省發佈的婚姻大數據顯示,近5年來,江蘇人平均結婚年齡每年大約增長1歲。上海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海市女性平均結婚年齡26.51歲,到了2014年達到28.14歲。這一變化在王潔的意料之中,在北京讀博的她說:“班裡的同學都二十七八歲了,除了兩個工作後重回學校讀書的同學,畢業前大家都沒有結婚的打算。”  

翟振武分析,現在我國成年人口近一半會接受高等教育,進入碩士和博士階段的學生數量也在逐年上升,相應的年輕人獨立、工作和成家的年齡也會推後。早些年,年輕人到了二十三四歲,很多就結婚了。現在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可能本科畢業就已經23歲了,結婚的年齡必然會不斷推後。相當一部分適婚年齡的人並沒有結婚,也使得結婚人數偏低。  

分析人士表示,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不斷髮展的經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代年輕人的婚姻選擇。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推高了生活成本,加劇了市場競爭。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結婚率反倒走低,這在全球都種趨勢。

好了,我們再來看看其它有關結婚的數據:

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中國人婚姻數據: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注:本文資料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