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这个春节,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那些曾經以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們念念不忘的過程裡,被我們遺忘了。”這句承載著不少80後、90後的非主流個性簽名,如今放在逐漸消亡的身邊事物上同樣適用。

被隱形消失毀掉的“消一代”

近兩年,逢年過節發個666元、888元的電子紅包,漸漸成了中國人過年的“新年俗”。似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剛被拉進某個群組,便立即遭受群體圍攻討紅包,於是你“包紅包、支付、發出、哄搶”一氣呵成。如今,上到電商、電視臺,下到各類APP,似乎這樣的紅包形式已成了逢年過節最in的祝福時尚。

《青年時報》有一篇名為《面對電子支付競爭紙質紅包銷路如何》的文章,曾採訪過一家小商品超市,超市負責人表示:“3年前紙質紅包銷量一直有20000個左右,這兩年下降至五六千個。”不少網友看到文章,紛紛表示,電子紅包確實方便快捷,但真的好懷念紙質紅包的日子。

前幾天,各類社交軟件被中國土豬刷屏了,《消失的中國土豬》《即將消失的衡陽“熊貓土豬”,現在99%的人都吃不到了》《消失的中國土豬,吃不上土豬肉的有錢人!》等文章充斥在大家的朋友圈中。

这个春节,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一時間網友才恍然大悟,難怪現在吃豬肉沒有以前那麼香了,原來是土豬在洋豬的擠壓下逐漸消失了。有成都網友表示:土豬西化,可能我們再也沒有機會吃到純正的回鍋肉啦。甚至有網友調侃:豬豬那麼可愛,怎麼可以吃豬豬。

这个春节,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如果說最直接的消亡,那一定非文字的“新解”莫屬。如今的香蕉已經不是當年的“香蕉”,如今的“安排”變成了“調侃的妥協”,如今的“小學生”也成了遊戲背鍋的代名詞,舔狗、佛系、巨嬰等流行詞被賦予了新的意思,

互聯網時代,提筆忘字、能用表情包絕不打字的現象,已成了大眾流行的交流常態,並且該現象甚至蔓延到95後、00後。2018年9月10日,新華社就對小學生的網絡語言衝擊做了採訪,“落地成盒”“垃圾菜”“非法組隊”“AWM”“M16”,一連串網絡用語讓人聽得莫名其妙,卻成了小學生熱烈交流各類手機遊戲的常態。不少老師也表示,網絡用語甚至頻繁出現在試卷之上。

正面battle隱形消亡,

企業助力下的“留文化”

儘管我們處在不斷的隱形消失時代,但也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和企業扛起“留文化”的責任。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見字如面》《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喝彩中國》等爆款文化綜藝節目,深受觀眾的追捧,其中不乏00後。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將文化循序漸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battle“遺失的美好”。同樣,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扛起文化大旗。

这个春节,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最近,中國工商銀行重磅推出的一款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也霸屏了朋友圈,甚至還引得不少小夥伴熱烈追捧。有網友看到後表示,中國傳統漆器經典紅黑組合又不失現代的金屬質感,這才是有錢、有顏的“中國紅”啊!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上面竟然藏著3000多年的歷史文明。中國工商銀行聯手清華大學,將大篆與3000年前的甲骨文,注入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的靈魂,更將“鼠一數二”“牛轉乾坤”“虎虎生威”等中式祝福藏在小小的卡片之中。

这个春节,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據工商銀行牡丹卡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由甲骨文藝術設計研究專家經數月時間,以中國最早的漢字“甲骨文”和現代化生肖造型為基礎,通過幾何網格的構成與甲骨文圖形相呼應的方式設計出來。同時,這也是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實產品結合起來的首次嘗試。

此外,工銀銀聯生肖信用卡還為客戶提供了一系列貼心的權益。比如,持卡人在啟用卡片後,成功綁定雲閃付交易,有機會享受首單免費的權益。同時,持卡人還可以享受工行贈送高額賬戶安全險、提供3天的還款寬限期的容時服務以及最低還款寬限差額10元的容差等服務。

这个春节,朋友圈竟然被“甲骨文”刷屏了!

沒錯,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更需要品牌的支持。如工行一般將文化注入到企業產品與靈魂之中,這不僅是文化符號意義,更是文化的救贖和重新認知,讓遺失在視線外的文字重回人們視線。相信未來,也必將有越來越多責任企業,將傳承文化幻化成更多的新型形態,換一種形式留存在國人生活之中,不熄!不滅!

廣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