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鯉”刷屏:憑真才實幹,方能魚躍龍門

“锦鲤”刷屏:凭真才实干,方能鱼跃龙门

要說互聯網公司誰最會做營銷?那肯定是阿里系的公司,無論是之前的馬雲在教師節發佈的退休計劃,還是每年都在舉行的雙11購物節,都讓阿里賺足了眼球,叫好又叫座,而最近最火的還是阿里系的支付寶發起的錦鯉活動。

熱點回顧

10月12日,#全國各地都在搞錦鯉#話題登上了熱搜榜。這一波“錦鯉”熱潮源自支付寶的一次轉發抽獎活動——9月29日,支付寶通過官方微博發出了一條名為“祝你成為中國錦鯉”的微博。

活動規則很簡單,只要轉發這條微博,就有機會成為“中國錦鯉”,擁有大獎。10月7日,支付寶在微博平臺公佈系統抽獎結果:微博用戶 @信小呆 以三百萬分之一的概率獲得支付寶年度大獎,成為中國“錦鯉”。

事後,全國各地都掀起了“錦鯉”熱。

“锦鲤”刷屏:凭真才实干,方能鱼跃龙门

素材聚焦

錦鯉:從符號向真人的轉變

其實,“錦鯉”現象由來已久,並且正在從符號向真人“錦鯉”轉變。自從網友在微博發文“轉發這條錦鯉,願望一定實現”並配圖,這類現象在社交媒體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

不難發現,每到重大考試前,各類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平臺就會出現一批“轉發楊超越,不復習也能考前三”“轉發××,心想事成”的消息。

這種自我安慰式的轉發,已成為很多人社交圈中的常態化現象。最初,發起者借用“錦鯉”在中國文化中的特定內涵,而現在,人們把“錦鯉”的標籤貼在真人身上,還將他們分為“愛情錦鯉”“事業錦鯉”“學業錦鯉”等,受到一致認可和追捧。

“锦鲤”刷屏:凭真才实干,方能鱼跃龙门

近日,某微信公眾號發文《杭州錦鯉火了!》,聲稱要“尋找杭州最旺錦鯉”——“給你一個白吃白喝一整年的機會,杭州100+商家的福利獨寵你一人!”一看,百家商鋪名單裡,不乏讓吃貨們食指大動的美食大咖。

可是,經過調查,“隨便問了幾個杭州餐飲品牌聯繫人,沒一個商家知道!說好的聯合100家商戶,結果今天才開始問商家要福利……重點是商家還沒同意!”更可怕的是,“不同的人拿到的兌獎碼還有可能是一樣的!”

思辨速寫

拿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東西炒作,廣而告之,這算不算虛假廣告呢?在證據面前,活動組織方仍然在堅持活動的真實性,如果這都不算虛假,那是不是誰都可以不打招呼、不經同意、不經授權,拉一堆品牌,自說自話為自己站臺?嚴格意義上說,這已經算是侵權了,被“聯合”的商家完全可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對於這一類的失信行為,除了相關文章應該被封禁,相關企業在活動中的行為也該受到處理。不誠信的行為要記入失信者黑名單,嚴重的還應該對公號本身作出處理。除了網絡平臺,對於這樣的惡意營銷、虛假宣傳行為,監管部門也該作出回應。

這件事也提醒屢屢在朋友圈的刷屏行為中中招的人,天上是不會掉餡餅的,當吃貨們爭著搶著要當傲嬌的錦鯉轉發點贊、共享自己的個人信息、朋友圈資源時,其實笑得最開心的是無良商家,“你以為自己是錦鯉,其實只是一隻待宰的羔羊”。(《錢江晚報》)

“锦鲤”刷屏:凭真才实干,方能鱼跃龙门

拓展閱讀

思考:錦鯉,如何走上“逆襲”之路?

鯉魚雖然是普通的魚,但是卻有跳躍的特性。有時候鯉魚能夠躍出水面一米多高,由於這個特性,再加上比如說鱘魚是可以逆流而上的,古人慢慢把兩者融合,形成了“鯉魚躍龍門”的故事。

《三秦記》曾記載:“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一里餘。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云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由此可見,鯉魚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雖然不是龍,但是卻能夠通過跳龍門成為龍,這麼多物種,也就是隻有鯉魚這一種。

錦鯉雖然發源於中國,但是卻光大於日本,17世紀的時候,日本開始了培育錦鯉,在1914年的時候還作為禮物送給日本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裕仁天皇,從此日本養殖錦鯉就一枝獨秀,東亞的國家都喜歡錦鯉,這也給日本帶來了大量的商機,直到最近十幾年,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以色列等國家養殖培育錦鯉異軍突起,開始趕超日本。

現在,世界各地成立了許多錦鯉俱樂部舉辦各種錦鯉品評會,推動了錦鯉在全世界的交流與發展,飼養之風方興未艾。而在香港和廣東,每年都要舉辦幾屆錦鯉品評會。錦鯉,為各國文化的交流也起到很大作用。

錦鯉成為了轉運符號,由於很多人的轉運體質,比如心想事成,主角光環等,讓這些人也成為了錦鯉,比如楊超越,一度被PS成帶光環的人,而成為錦鯉被大量的轉發,再就是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由於魏瓔珞一路打怪升級,事事逢凶化吉,魏瓔珞也成為了網友手機中的錦鯉,而被做成表情包大量的轉發。

“锦鲤”刷屏:凭真才实干,方能鱼跃龙门

思辨速寫

支付寶的這波“中國錦鯉”營銷活動,徹底將錦鯉推上了神壇,讓錦鯉真橫成為了轉運或者幸運的符號,此時的錦鯉,也就成為了中國古代的麒麟、白鹿等一樣的動物,那就是祥瑞,祥瑞預示著對於自己工作的肯定,錦鯉其實表達的就是中國網友的這個心意。

當然,網友口中的錦鯉絕對跟古代不一樣,中國古代對於祥瑞雖然不完全相信,但是也不敢質疑,而且追求祥瑞,而現代錦鯉則是人人都可以轉發的,而且轉發的網友往往是一種自我安慰,並沒有真正認為轉發一張錦鯉就可以轉運,當然也不排除有娛樂性質在裡面。

錦鯉在中國網絡的流行,恐怕也是因為走上社會的青年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努力奮鬥多年發現得到的不過是某些人的起點,在抱怨社會不公的同時通過轉發錦鯉來安慰自己,安慰完以後,拍拍身上的塵土,整理疲憊的心情,繼續上路。

“锦鲤”刷屏:凭真才实干,方能鱼跃龙门

時評導寫

角度一:社交媒體平臺為錦鯉提供支持

“錦鯉”是網民對幸運兒的稱呼,轉發抽獎是成為“錦鯉”的方式之一。從詞源上看,“錦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前程似錦”“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從半坡部落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到家喻戶曉的“鯉魚躍龍門”,“錦鯉”代表著中國人對“吉祥”“幸運”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從心理動機分析:人類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希望用微小的投入獲得豐厚的回報,對於風險小、收益高的事件抱有天然的投機和娛樂心理,在社交媒體平臺興起的抽獎轉發活動正是瞄準了這一點。

社交媒體平臺以其強大的共享性和傳播力,為“錦鯉”的出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楊超越、信小呆等人的逆襲經歷把“錦鯉”從圖騰變成了真實的存在,並拉近了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相比那些身家過億的富豪,人們對於“平民一夜暴富”的新聞具有更強的敏感性。由於平民身份的接近性,雖然參與者很清楚轉發行為本身作用不大,屬於小概率事件,但他們仍然願意行舉手之勞,希望成為那個“天選之子”。

角度二:轉發背後,是否是價值觀的倒退?

支付寶事件打開了大學生對“錦鯉”狂熱追求的開關,令人憂慮的是:轉發背後,是否是價值觀的倒退?以考試和抽獎為目的,前者把自己份內的事寄託於“錦鯉"帶來的運氣;反之,如果事情不盡如人意,我們會產生一種“替罪羊”心理,即“不是我的錯,是‘錦鯉’沒有保佑我”。對於後者,抽獎活動本質上是一場品牌聯動營銷,利用社交平臺用戶的轉發量為企業做免費的宣傳廣告。

亂花漸欲迷人眼,“錦鯉”作為社交平臺的營銷或娛樂手段本身無可非議,但如果盲目地把“錦鯉”作為崇拜對象,忽視了現實生活和自身應承擔的責任,那麼無異於守株待兔,最終會在旋渦中停滯不前。

角度三:不妨憑真才實幹,魚躍龍門

馬雲說:“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實現夢想的方式不是空手套白狼,而是通過努力去積澱和贏得尊重,

“錦鯉”看似成為人生贏家,但他們受到的是一雙雙發紅的目光的注視。每個人都會想:運氣來了誰都擋不住,這次輪到你了而已。

“錦鯉”被圍觀後,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一味位沉溺於享受,最終將變成“鹹魚”。中獎的信小呆還沒打算辭職,看客們實在沒必要做無謂的幻想。少壯不努力,老大轉錦鯉。莫要在應該努力的年紀去相信“錦鯉”。只有憑真才實幹,才能魚躍龍門,一朝圓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