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頭條號發佈的文章,還可點擊左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四明山抗日根據地革命烈士紀念碑。資料照片

綿延在浙江省錢塘江以南、瀕臨東海的四明山,山不算高,景不算奇,卻因70餘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抗日武裝在這裡開闢抗日根據地而聲威大震。這支後來被改編為新四軍第1縱隊第3旅的部隊,在隨後的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屢建奇功。

黨中央、毛主席佈局浙東


1941年4月,日軍為封鎖浙東海岸線,控制寧波等重要港口,以4萬兵力發動了寧(波)紹(興)戰役,杭甬路兩側、杭州灣以南縱橫400裡的寧紹地區淪為敵佔區。日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了浙東人民的抗日怒火。

浙東地區北起上海,南接福建,西近杭州,東臨舟山群島,是日軍侵華後重點控制的登陸點。4月30日,黨中央、毛主席電示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指出浙東“有單獨成立戰略單位之必要,此區有大發展前途,可劃為第8師區域”。

華中局領導和新四軍代軍長陳毅從電文的口氣中感到,這是黨中央的重要戰略決策,必須堅決執行。於是立即作出部署。6月初,正在上海治病的皖南特委書記譚啟龍臨危受命。新四軍第6師師長兼政委譚震林找譚啟龍談話,向他傳達了中央和華中局的指示,要他以中共上海浦東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武裝為基礎,到浙東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譚啟龍領受任務後,很快會見了浦東地下黨特委的同志,具體研究了南渡方案。隨後,浦東地下黨領導的抗日武裝800餘人,分七批南渡杭州灣,到達浙東的三北地區(指慈溪、餘姚、鎮海以北)。

這支先期到達浙東的部隊,此時已取得國民黨第3戰區淞滬遊擊縱隊第5支隊番號,並根據華中局“灰色隱蔽”的指示,到三北後與駐這裡的國民黨淞滬遊擊縱隊薛天白部聯絡,又取得了第3支隊的番號。隨後,他們積極動員群眾,組建抗日武裝,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不久就在三北站穩了腳跟。

譚啟龍到達三北後,很快與浙東的地下黨取得了聯繫。在深入瞭解敵情我情和地理情況後,於次年6月20日向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提出了成立蘇浙邊區遊擊司令部,將浙東劃分為三北、四明山等六個游擊區的建議,並請求抽調一批得力幹部來加強領導。新四軍軍部立即抽調了20餘名經驗豐富的領導骨幹到浙東。

尋找持久抗戰的立足點


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1942年7月中旬,新四軍抽調的何克希、張文碧、劉享雲等領導骨幹陸續到達三北,與譚啟龍會合。以譚啟龍為書記的中共浙東區委員會、以何克希為書記的浙東軍政委員會隨之宣告成立。隨後又建立了四個地區級工作委員會(包括三北、四明、會稽和三東),成立了海上和敵偽工作委員會。部隊仍使用國民黨部隊的番號,統一整編為第3、第4、第5支隊,指戰員共1261人;指揮機關簡稱三北遊擊司令部,何克希任司令員、譚啟龍任政治委員。

1942年5月,日軍發起浙贛戰役,駐寧紹地區的不少國民黨遊雜部隊先後投降日軍。在此嚴峻形勢下,華中局於8月12日作出了浙東應“迅速取得四明山和會稽山為主要陣地”的指示。浙東區黨委於9月22日在慈北召開會議,深入分析三北和四明地區的情況,認為三北地區是一條長形沿海地帶,大部隊難以輾轉;而四明山位於寧波至東陽公路以北,曹娥江口至嵊縣以東,綿延數百里連接七個縣,又是日偽頑力量相對薄弱地區;更重要的是,山地游擊戰是新四軍的拿手好戲,從而提出了“堅持三北,開闢四明”的工作方針。

10月7日,譚啟龍、何克希、張文碧等率第3支隊向四明山挺進,當夜在陽覺殿宿營。8日拂曉,遭到日軍“掃蕩”部隊300餘人的突襲,部隊迅速搶佔了殿前有利地形與敵展開激戰。經4個小時的激烈戰鬥,擊斃日偽軍100多人。

與此相呼應,留在三北的第5支隊在參謀長劉享雲的指揮下,於10月9日在姚北的竹山岙設伏,殲滅日軍30餘人。兩戰兩捷,部隊聲威大震。

10月10日,挺進部隊渡過姚江進入四明山地區,佔領了慈南。部隊迅速開展宣傳抗日和統戰工作,得到了當地群眾和開明士紳的大力支持,很快建立了四明山區第一個辦事處和聯絡站,溝通了與三北的聯絡。

拔“釘子”落腳四明山腹地

1943年元旦過後,新四軍軍部根據浙東的抗戰形勢發展需要,再次從第1師、第6師抽調了100多名幹部加強浙東工作。浙東區黨委於2月中旬對司、政機關作了調整加強,將第4、第5支隊合併成新的第5支隊,把諸北八鄉抗日自衛大隊編入第3支隊,並開展有組織有計劃的軍政訓練,提高戰鬥力。

譚啟龍、何克希初進四明山時,就開始選擇區黨委和指揮機關的落腳點。經過了解分析,他們將目光集中到四明山腹地的一個重鎮——梁弄。

梁弄是姚南山區一個擁有千戶人家的大鎮,道路與上虞、嵊縣、奉化等縣相通,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該地已被日偽軍的一個營侵佔,守敵360餘人。三北遊擊司令部決心拔掉這顆“釘子”,由劉享雲率第3支隊主力解決駐守鎮裡的敵偽主力。

部隊於4月22日夜間出發奔襲梁弄。據劉享雲後來回憶,出發前下過一場大雨,部隊是踩著泥濘的道路到達進攻集結地域的。次日凌晨3時戰鬥打響,睡夢中驚醒的守敵憑藉堅固工事和優勢火力負隅頑抗,戰鬥整整持續了一整天。由於戰鬥發起突然,駐餘姚、上虞的敵偽軍遲遲沒有發現。黃昏時分,敵偽營長等不到援兵,放棄據守,率少數殘兵逃跑。

收復梁弄後,浙東區黨委和三北司令部就進駐了梁弄和附近的橫坎頭村。隨即,他們組成四明地委班子展開工作,並派出交通員到金蕭鐵路線兩側村鎮,設法與金華地區的地下黨取得了聯繫;隨後又成立金蕭地委,把金義浦地區的幾支黨領導的抗日武裝800餘人合併成立金蕭支隊,從而使會稽山和金蕭線兩側的抗日烽火再次燃燒起來。

此時,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認為,我黨浙東地區的部隊已無作“灰色隱蔽”的必要,新四軍軍部於12月22日發佈了“關於浙東抗日人民自衛軍改為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的命令”,正式打出了新四軍的旗號。所屬部隊統一編為第3支隊、第5支隊、金蕭支隊、浦東支隊、三北自衛總隊、四明自衛總隊及警衛、海防大隊等,共有主力2300餘人,地方部隊1300餘人。

1943年12月29日成立的敵後臨時行政委員會,成為浙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最高行政機關。臨時行政委員會立即頒佈了《施政綱領》,按“三三制原則”組成抗日民主政府。

戰火中鑄就的英雄群像


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在開闢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湧現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群體。

“觀傑中隊”。1944年秋天,汪偽中央稅警團在姚北一帶大肆搶糧,三北軍民奮起進行反搶糧鬥爭。7月31日,偽稅警團集中七個連600餘人,攜帶各種輕重武器,於拂曉時竄到東埠頭報復。浙東遊擊縱隊第3支隊、第5支隊和海防大隊與敵展開激戰。第5支隊第7中隊在中隊長觀傑的率領下,頂著酷熱的太陽連續打了5個小時的阻擊。下午,王勝支隊長想把第7中隊換下來休息,但觀傑說:“打了幾個小時,我們已摸著了敵人的脾氣,讓兄弟部隊從兩側往裡打,我們從正面壓過去就可以加快解決戰鬥!”隨後,第7中隊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迅速從正面突入敵人的陣地。但偽稅警團收縮兵力,退入清隱寺五神堂憑堅頑抗。第一次衝擊失利,有數名戰士犧牲。觀傑再次組織進攻,在支隊兩挺重機槍的掩護下,親率兩個班向五神堂發起第二次進攻,不幸中彈犧牲。戰士們高喊著為烈士報仇的口號,一鼓作氣攻克了五神堂。這次戰鬥斃敵營長以下100餘人,第7中隊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後浙東遊擊縱隊特授予第7中隊“觀傑中隊”的光榮稱號。

大魚山勇士。1944年夏,盟軍在太平洋戰爭取得節節勝利,正向中國海岸靠近。浙東遊擊縱隊領導指示所屬海防大隊隱蔽佔領大魚山島,作為進軍舟山群島配合盟軍的跳板。

大魚山是個長6公里、寬1.5公里的小島,有400來戶人家,島上有偽舟山保安總隊一個分隊駐守。

8月20日晚,海防大隊陳鐵康副大隊長率第1中隊70餘名指戰員,分乘五艘帆船,從古窯浦起航,於21日凌晨登上大魚山島。島上偽軍分隊長張阿龍是個兇險狡詐之人,他把他的分隊化裝成島上居民潛伏起來,自己於夜間劃舢板偷偷出島,向岱山日軍報告了我軍登陸消息。日寇立即調集岱山、舟山的日偽軍500餘人,分乘一艘兵艦兩艘登陸艇和十多條機帆船,在兩架轟炸機的掩護下向大魚山島發起了陸海空聯合進攻。

上島的海防第1中隊指戰員第一次面對立體戰爭,指戰員個個臨危不懼,在陳鐵康的指揮下迅速搶佔島上制高點,連續打退敵人的多次衝鋒。但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登島部隊的傷亡不斷增加,彈藥漸漸耗盡,最後只能與衝上陣地的日偽軍展開肉搏。戰至下午3時,海防第1中隊斃日偽軍70餘人,副大隊長陳鐵康、中隊長程克明、指導員嚴洪珠等43名指戰員犧牲。10月11日,延安《解放日報》刊登了新華社電訊“舟山群島我海防隊重創敵寇”一文,對此作了高度評價。大魚山島43勇士的英名從此流傳。

在浴血鬥爭中捷報頻傳

從1944年下半年開始,浙東遊擊縱隊迎來了開闢四明山根據地以來空前的好形勢。

自從打出新四軍旗號之後,人民群眾看到了這是一支人民自己的抗日隊伍。只要浙東遊擊縱隊出擊打鬼子,就會有一支以地方自衛隊為骨幹的隊伍開過來,抬擔架、押俘虜、收集槍支彈藥、追趕逃跑的敵人。主動找部隊要求參軍的青年也越來越多。9月中旬,浙東遊擊縱隊接連在三北地區發起3次“大破襲”,每次都有數以千計的群眾參加。

這個時候,各遊擊根據地彷彿開展競賽似的:你打得好,我比你打得還好!

8月21日,浦東支隊在朱家店伏擊了50來人的一股出擾日軍,當場殲滅40餘人。接著,他們又打掉沙陀廟偽軍一個據點,殲滅偽軍一箇中隊。

金蕭支隊拔除三都的偽軍據點,更有點傳奇色彩。他們事先經過偵察,摸清了敵碉堡的分佈情況和敵人的活動規律,組織了40人的短槍隊,趁群眾趕集那一天混進了敵人營區,一舉活捉了守敵官兵26人,拔掉了三個碉堡,自己無一傷亡。

在鄞西的第5支隊第5中隊,於9月21日伏擊了在銀山搶糧的250餘人的日偽軍,擊斃日偽軍30餘人,使敵人所搶的稻穀一粒也沒能拿走。有個被俘的日軍上等兵慄花落巖,堅決要求加入新四軍,宣佈不再效忠天皇。

到了1945年上半年,喜訊更是接二連三。就在這年春夏之間,新四軍蘇浙軍區第4縱隊的兩個支隊共5000餘人東渡新安江,與浙東遊擊縱隊勝利會師,使浙東與浙西的遊擊根據地連成了一片。這兩支部隊密切配合,先後發起會稽與四明等重大戰役,聚力打擊敵寇,直至抗戰勝利。

同年9月,浙東遊擊縱隊奉命北撤。當這支1.5萬人的抗日隊伍揮淚告別浙東的父老鄉親時,他們留下了一塊麵積2萬平方公里、擁有400萬人口的抗日根據地,成為中國共產黨開闢的19塊著名抗日根據地之一。在4年多的浴血奮戰中,他們抗擊和牽制了4萬多的日偽軍,有988名戰友光榮犧牲。


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刊於2019年3月17日

《解放軍報》第8版“長征副刊”

四明山:聳峙浙東的抗日豐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