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原因有三個,一直在鞭策著我們


最近在看到這麼一條有意思的提問:“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底下的評論也是千奇百怪,說什麼的都有,但是沒有一條理由充分的。今天,咱們就來仔細聊一聊,為啥解放渡江戰役都勝利了,但是在金門卻輸了。

揭秘!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原因有三個,一直在鞭策著我們

渡江戰役,這個我們應該都知道,當時解放軍出動百萬軍隊橫渡長江,對國民黨兩個集團軍發起進攻,1949年6月2日,渡江戰役結束,為解放軍解放南方各個省市奠定基礎,也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一仗,解放軍贏得很漂亮,渡江戰役也被稱之為經典戰役。那麼,按照道理來說,解放軍應該具備了水上作戰的能力,可是為啥在金門輸了?

首先,渡江戰役和金門之戰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長江,另一個是海洋。與其說當年我們敗給了國民黨,不如說我們是敗給了海洋。因為長江和海洋的水文環境是不一樣的,解放軍更是第一次在海洋上作戰,所以說經驗不足啊。因此,我們一直都有一個夢想,要去最藍的大海揚帆。

揭秘!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原因有三個,一直在鞭策著我們

其次,渡江戰役勝利,那是因為我們齊心一致,國民黨的集團軍各自為政,他們一直都在給自己留後路,所以不堪一擊。但是金門之戰不同,這個時候的國民黨已經退無可退,只能做困獸之鬥。然而,當時解放軍因為覺得大局已定,這一仗肯定會贏,所以葉飛就派遣第二十八軍區打金門,做個掃尾的工作。

這裡我們說一下當時的第二十八軍。第二十八軍在當時是一支防守能力很強的軍隊,去打進攻戰根本能力不足,而且當時二十八軍的軍長因病在家,政委和參謀長都不在,只有副軍長一個人在。可以這麼說,我們輸就輸在心態太好了,輕敵了。

最致命的一個原因就是武器裝備是硬傷。當時,臺灣軍機不斷搜索艦船並且進行炸燬,只要是能夠通過海口上游100海里之內的船,全部都炸。解放軍還是憑藉將船沉在水底的辦法,這才保住了300多條船。但是,畢竟人家是現代級艦艇,我們是漁船。

揭秘!金門之戰為何解放軍失利?原因有三個,一直在鞭策著我們

所以說,在後面的幾十年的時間裡,為能夠早日收復臺灣,解放軍海軍部隊一直在努力中,他們不斷下餃子,完善兩棲登陸作戰的能力,為的就是彌補短板,不讓當年的事情再次出現。

正可以說金門之戰就是一個鏡子,能夠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幫助我們正衣冠,知得失,讓解放軍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讓臺灣能夠早點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