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中两名身怀异术的将领,却被曾国藩或杀或逐,为什么?

李金旸是曾国藩组建湘军时贴身亲兵之一,行军打仗凶悍无比,三十岁不到就成为湘军分统,积功升至副将。李金旸虽然打仗是把好手,但由于脾气暴躁,人送绰号“冲天炮”,得罪了不少人,在湘军中人际关系很差,唯有当年同在亲兵营的哨官(大约连排级)曹仁美能够容忍他。曹仁美能接纳李金旸还有另一层原因,前者跟后者学过艺,两人从名分上讲算是师徒。因为李金旸少年时在湘西老家学过“祝由术”,善于画符烧灰入水治病,非常灵验,曾以此术授与曹仁美。

湘军中两名身怀异术的将领,却被曾国藩或杀或逐,为什么?

咸丰末年,李金旸在江西带兵作战失败,被太平军俘虏,不久又逃回湘军。他的老部下营官(大约营团级)张光照抓住这个机会在江西巡抚毓科面前狠狠告了一状,说李金旸身陷重围却能单人匹马毫发无伤的跑回来,肯定跟太平军有勾结,应该就地正法。毓科虽然是封疆大吏,但是手中无兵,打仗只能依靠湘军,根本不敢得罪曾国藩,因此将两人都解送到安徽东流大营,由曾国藩自行处理。作为湘军大家长,曾国藩非常痛恨这种外扬的家丑,他需要的是上下齐心、相互尊重的子弟兵。所以,当两人到达东流后,曾国藩下令立即以诬陷上司的罪名处死张光照,同时将李金旸看管起来。

湘军中两名身怀异术的将领,却被曾国藩或杀或逐,为什么?

张光照死后次日,李金旸前来叩见曾国藩,盛称大帅明见万里,感激至于泣下。李金旸心情舒坦了还不到一个时辰,曹仁美带来了曾国藩新的指示,说李金旸虽然没有通敌,但是打了败仗,军威受损,要军法从事,绑至东门外处斩。消息传出,不仅李金旸本人,就连湘军上下都惊骇莫名,不解曾国藩为何会有这样的决定。李金旸被杀时,刽子手应曹仁美的要求没有将他身首分离,砍完一刀随即被芦席裹起来扔到江边,傍晚时分尸体即被船运往老家下葬。几年后湘军中有旧相识的在湘西看到出家做和尚的李金旸,方才知道是曹仁美当年监斩时使诈,救了他一命,那时曹仁美已经战死湖北,也就无从追究了。

湘军中两名身怀异术的将领,却被曾国藩或杀或逐,为什么?

据说,事后有幕僚问曾国藩为何李金旸既然洗白通敌嫌疑,为什么还是处死他?曾国藩则回答说:“左宗棠等人皆说李某才堪大用,能用则用,不能用则杀。况且江西一带对李某通敌之事深信不疑,我既然违背众人杀了张光照,就不能不杀他!”

与李金旸被杀相比,另一身怀异术的副将李楚材下场显然好多了,但后者的出身没有前者好,他是太平军的降将,从投诚湘军那一刻起就被贴上不信任的标签。李楚材身怀三种绝技:第一,走起来比马跑得快,类似《水浒》里的神行太保戴宗;第二,下水后身上不湿,能在水底憋气数小时,类似《水浒》里的浪里白条张顺;最后是黑夜里看清任何东西,和白天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有人表示怀疑,但凡领略过的皆心悦诚服。后来李楚材奉命率领一千人增援湖州,进城三天后湖州陷落,当时太平军对湖州层层包围,援军根本进不了城,因此曾国藩根本不相信撤退回来的李楚材进入过湖州城。但李楚材解释说:“我把军队留在城外,独自一人在黄昏时入城打探情况,绕过敌营十余座,不一会就到城墙根了。”熟读圣贤书的曾国藩深信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李楚材是胡说八道,这样的人最容易惑乱军心,不久就裁撤了李楚材的部队编制。

湘军中两名身怀异术的将领,却被曾国藩或杀或逐,为什么?

李楚材在部队被裁后知道曾国藩有意驱逐自己,一时彷徨无计。这时,有人出了个主意,让他前往浙江投奔左宗棠。因为左宗棠有个怪脾气,只要听说是曾国藩不肯用的人,必定会接纳,而且还会重用,以此证明曾国藩无知人之明,比不上自己的眼光见识。果然,李楚材投奔左宗棠后即被授以重任,统管四营兵力。而李楚材感于左宗棠的知遇之恩,术尽其用,立下不少战功,后来左臂被大炮轰断,再无任何神通,与平常人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