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1.你读过的书,成为你现在的样子

宋朝诗人黄山谷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林语堂解释道:三日不读书,别人会觉得你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往往是乏味的,因而是不让人喜欢的。

知乎上有人提问:“读书,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吗?”

作家三毛那句话便是最好的回答:“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你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苏东坡说,“胸有诗书气自华”。高尔基说,“学问改变气质”。

的确如此。一个人的气质、智慧、修养与成功,往往和长期、大量读书分不开。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山有玉则石润。

通过读书,丰盈的灵魂,沉淀的智慧,养出的气质,是不读书的人永远也学不来的,也是任何人也无法夺走的。

诚然,岁月会流逝,皮相会衰老。唯有知识的涵养,读书的滋养,能够雕刻出气质如兰的一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惧岁月漫长。

演员陈道明一向被称作娱乐圈的一股清流,一出场便自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场。

其实这与他常年读书不无关系。

陈道明自幼便开始读书,尤其喜欢古典历史书籍。成年后也是如此。

不管是工作拍戏,还是在家,床上总是少不了书。

季羡林曾说:陈道明看的书,多到他足以胜任北大教授。

正如他曾在给年轻演员江一燕的书作序中所写:“韶华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不少演员费尽周折地美化自己的样子,我却宁可你花更多的时间来涵养自己的才情。”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很喜欢居里夫人的一段话:“17岁时,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母亲没有遗传好的容貌。但是,30岁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责怪自己。因为在漫长的日子里,你没有往生命里注入新的东西。”

人到了一定年纪,要为自己的相貌负责。

20岁的脸是天生的,30岁的脸是生活雕刻的,50岁的脸是你自己选择的。

一个人最美的永远不是外在的美貌,而是由内散发出来的精神面貌。

脸为皮相,气质为骨。

男子若想器宇轩昂、目光高远、思维敏锐,就必须坚持长期读书;

女子若想秀外慧中、举止高雅、风韵长存,不读书也是做不到的。

若要问一个人,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必急着回答。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2.读书可以让你有一千种人生,不读书只能活一次。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写信给杨绛先生,道出自己的人生困惑。

杨绛先生在回信中写道:“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诚然如此。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大千世界,若要想活得世事洞明,了然于心,读书无疑是你最好的摆渡。

曾国藩少年时期,有一天在家读书,一个小偷却在房梁处躲着,想等他休息后,下来偷点东西。然而曾国藩一篇文章读了很久就是背不下来,小偷实在等不住了,就跳下来说:“这么笨的脑袋,还读什么书。我都会背了。”于是,一字不差背诵后,扬长而去。

然而。就是这样被一个小偷耻笑笨蛋的他,后来青史有载,举世皆知。

从连考7次考中秀才,到仕途中十年时间里连升十二级,一跃成为二品大员。

创立湘军,平定了太平天国。一生立言立德立功,与他坚持读书分不开。

十年寒窗,中举当官,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然而,曾国藩却以更高远的格局看待读书。

在他看来,读书就是为了立德。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始终不渝的劝诫弟弟和儿子们:

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曾有人说:读书可以让你有一千种人生,不读书只能活一次。

读书,更是从别人一生总结出来的人生经验中汲取智慧,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能以体恤的温柔,消解自身的苦难,去过自己的人生。

就像当你读了曾国藩的一生,会了解到:曾国藩也曾因为吃了败仗,曾两次跳河自杀。再强大的人,一生也难免会遭遇挫折。

熬不过去,就是人生的无底洞;扛过去了,就是人生的成人礼。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当你读到《林肯传》时,会了解到:出生贫穷的林肯,连一年级都没有上完,没有钱买书,就四处向富裕的人借书来看,最终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总统。后来因事业崩塌,负债累累,他深爱的女人在他们无比幸福时死去,孩子也在南北战争时期夭折。几次战争都兵败如山倒,最终都排除万难,获得胜利。

面对浩然历史,你会发现自己所谓的情绪和烦恼,不过如烟云。那些经历过比你更跌宕的人生,忍受过你未曾忍受过的痛苦的人,总能给你以力量。人生只要生机不灭。总会有抬头日。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当你读到《王阳明大传》会了解到,王阳明因一纸奏章,触怒朝廷,被处以40庭杖并且贬到荒蛮的贵州龙场,即使一路被追杀,但是他依然不忘研习《易经》。到了未开化的龙场,王阳明也并没有气馁,专注于《大学》,从中领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便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杨绛曾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一本书或许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然后却会在你困顿迷茫时,让你静下心来,去寻找人生的答案。

让你明白,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无人不是与你一样终其一生在寻觅,在经历着甘苦浮沉的人生,只要读书,你就永远不会孤单。

曾国藩:静坐自我妄为,读书即是立德。

3.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作家蒋方舟曾有一段话说:“一个人如果不看书,那么他的价值观就会由他身边的人决定,因为他没有别的输入途径,只能模仿身边人,周围流行什么,就跟随什么,永远找不到自己。”

赫尔曼.塞黑说,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读书,或许不一定让你一鸣惊人,却会铺成你要去的路,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你表现得更加出色。

就像前不久,走进直播间,为湖北带货的央视主持人朱广权。

虽然是首次在线营业,但是丝毫没有不适应,淡定如常。

两个小时,诗词歌赋不断,历史典故脱口而出,创下4千万的成交额。

网友也纷纷为这波“文化带货”所折服:

“没文化真可怕,有文化更可怕。”

“朱广权老师太厉害了,这口才得喝多少墨水,读书真的太重要了。”

连作为搭档的直播一哥李佳琪都说:“我不是来看直播的,我是来上网课的。”

所谓信手拈来的从容,其实都是胸中有丘壑。

哪有什么一举成名,不过是日积月累的沉淀。

人与人最大的差距,不是来自家庭,不是来自财富, 而是来自视野和格局,读书便是提高一个人眼界的最佳途径。

民国才女张爱玲,秀口一吐,就是半个上海传奇,无不得益于少年时,与书为伴,12岁就开始研读《红楼梦》、《官场现形记》......

股神巴菲特,每天坚持早起阅读,几十年如一日。他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说:“巴菲特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吃惊,他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欧阳修写道: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穷人因书而富,富人因书而贵。

多读一本书,便多一份见闻与知识;多学一点知识,就少一句求人的话。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

一起阅读,让生命再度出发,在书香中修一颗平常心,在花开花谢后依旧看到风景,品出诗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