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曾国藩:处世之道贵在一个“藏”字


曾国藩:处世之道贵在一个“藏”字


藏锋和露锋是书法艺术中,笔锋在点画中显示痕迹的不同用笔动作。藏锋是指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露者,露锋是指笔锋在起笔和收笔时在点画两端显示的痕迹。中国人明白,太显山露水,容易招人嫉恨,就把书法艺术中的这种方法运用到为人处世上来,主张做人要谦退自抑,不露锋芒甚至韬光养晦。

对于曾国藩的评价,生前身后,毁誉参半,至今还有分歧,但他是一个成功者,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他作为一个成功者,为很多人所佩服,就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如此。现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中就有一处提到了曾,对曾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由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就是一个善于藏锋的人。曾氏一生,做着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我们读他的千条万条,却读出他对为人的两个字的概括来,这两个字即“收敛”。他自己处处收敛,不露锋芒。

曾国藩:处世之道贵在一个“藏”字


对自己的家人,也总是喋喋不休地告诉他们,“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不要逞强逞能,不要招人显眼,要知祸惜福。他的这种思想建筑在一种理论上,这个理论是他从读书的过程中领悟来的,叫做消息盈虚。

消是减少、息是增加,盈是满溢,虚是亏损,他认为正是有得有失,有盈有虚,此消彼息,此盈彼虚,才有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不能事事都让你一族一姓占全占满。如果你一旦事事都占全占满,马上会遭到上天的惩处,这正好比花一旦全开,则就面临凋谢一般。

同治三年,作为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打下南京,取得对太平天国作战的决定性胜利后,深谙“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曾国藩就在尽力淡化自己头上的光环,缩小中箭的靶的。

他当时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1)把功劳归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之于协同作战的友军,自己则做事不多;(2)动员因争功夺利而牢骚满腹的九弟辞职回家养病;(3)将湘军裁掉90%;(4)大撤厘金局,以免中饱私囊之嫌;(5)修复江南试院,收买士人,堵住他们的口。就这样,曾氏及其所代表的湘军集团,较为平安地度过了表面风光内里危机四伏的政治险滩。

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不但要抑制、战胜自已盲目骄傲自大的心理,凡事不要张狂,咄咄逼人,且应切戒名浮于实。历来徒有虚名者,没有不败者。

曾国藩:处世之道贵在一个“藏”字


三国时期,弥衡名高天下,恃才傲物,口出狂言云:“吾在许昌有二子,长子孔文举,次子杨德祖”。后因“击鼓骂曹”,被曹操借江夏太守黄祖之手杀掉。孔融、杨修二人也是自恃才高有识,聪明过人,喜欢在曹操面前卖弄,结果皆为曹操所忌,先后被杀。人有浮华之才,而无自知之名,生于乱世,固然危险。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也是招风的大树,挨枪的靶子。

有句俗话叫“花要半开酒要酣”。花含苞待放的时候,是最充满生命活力的,而一旦盛开,不是被人采摘,就是衰败的开始。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你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不可一世时,也是你最令人眼红遭忌的时候,如果这时候,你不知道控制住自已的骄矜与得意,待人不知道检点,你就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古人云,处世之道贵在一个“藏”字。

有才的人更要学会“藏锋”。所以无论你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多么巨大的成就,你都不要把自已看得太了不起,看得太重要,要收敛起你的锋芒,淡化掉你的光环,谦虚谨慎,平和待人。

曾国藩:处世之道贵在一个“藏”字


满招损,谦受益。雌伏守拙,谦恭处下,就能避开意想不到的冷箭;不露锋芒,不逞强能,便可躲开天地布下的罗网。老子曰:“善行无辙迹”。善于行走的人是不会留下车痕足迹的。真正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是不愿意引起人们的注意和议论的,也是不喜欢沽名钓誉的,他们只知悄无声息地成就自已的事业,独享他那一份淡泊与宁静。只有那“半瓶醋”的人,喜欢大肆张扬,这其实是很愚蠢的。

古人云:“藏锋于钝,藏辩于讷”。聪明睿智的人,要用愚蠢自守;多闻善辩的人,要用木讷自守;勇武刚强的人,要用畏惧自守;大富大贵的人,要用节俭自守;广施仁德的人,要用谦让自守。如此藏锋,方能一生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