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南京的為什麼都是短命王朝?

歷史上從三國吳大帝孫權定都於此開始,共有六個朝代,在此定都。分別是東吳69年,東晉102年,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明朝初定於此,兩世而終。定都南京皆為短命王朝,主要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分別是“地”、“物”、“人”。

定都南京的為什麼都是短命王朝?

一、守南不易,攻北更難的地理位置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這金陵城也確實是個好地方,北有長江天險,坐擁富庶江南,風水學上也能稱之為龍脈之地。可是與傳統帝都洛陽、長安相比卻相差甚遠。洛陽以東是丘陵地區關隘林立,南北均有山體阻隔,虎牢關、軒轅關皆為軍事重鎮,若遇危險,西進函谷、潼關可退守長安。長安東有洛陽及關口護體,南可退守巴蜀。兩都相互呼應,進可攻退可守,排兵佈陣、資源調配都有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自古被稱為東西二京。可是守衛南京城的北面只有一條長江,雖然長江被稱為天塹,但是北方軍隊從華東平原競直南下到達江邊卻是非常容易。南京城的江面甚寬,不好橫渡,但上游渡口多,戰線長,如果被攻破,也可以從西面直逼南京城下。這六個短命王朝,都是除江浙地區之外,其他江南之地都沒有得到充分開發,東南是海,西方也是易受攻擊之地。所以南京失守,則一戰亡國。

定都南京的為什麼都是短命王朝?

二、豐富的物產是助長惰性的溫床

這裡是江南開發最早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優越的自然條件,早早的就形成了魚米之鄉。六朝的統治者們在這裡,皇帝擴建都城,臣子置辦產業。氣候溼潤,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經濟繁榮。作為這麼一個宜居之地,日子過的舒坦,你讓他們怎麼產生重燃戰火,返回北方的念頭?作為在北方被打敗南遷的一個統治者團隊來說,享受著榮華富貴,聆聽者靡靡之音,百官陶醉於此,風氣日下。想起當初的逃亡,今天的日子可謂天倫之樂。

定都南京的為什麼都是短命王朝?

三、最為嚴重的是統治者落後的政治制度與江河日下的綜合實力

這六朝中除了吳國,富有開拓性的建都之外,其他的都是爛透了的政權。西晉滅亡之後,晉人南渡定都建康,士族力量猖狂,文人雅士陶醉其中。朝廷從來就沒有能力組織一次像樣的北伐。統治階級內部明爭暗鬥,爭權奪利,將相專權,家臣弒君。士族力量維護自己的利益,百姓則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但他們始終未能找到,穩定江山社稷度中興之道。於是出現皇帝輪流做,明日到誰家的亂局。在西晉暫短的統一之後,這個自從東漢末年已經和北方割裂的南朝時代,成為歷史的一個笑話。

定都南京的為什麼都是短命王朝?

這六朝時期,中國的經濟重心仍然在北方。即便江浙的魚米之鄉,得到了開發,但半壁江山的綜合實力,仍然無法和北方相比,經濟、稅收處於下風,人口數量處於劣勢,戰馬等戰略物資短缺,再加上統治者的不思進取,能偏安東南百餘年,已經是脫北方戰亂的福。當隋文帝楊堅結束北方亂局之後,金陵一戰定乾坤,天下一統,中國迎來了盛世王朝時代。

定都南京的為什麼都是短命王朝?

就連後來的大明帝國和民國,在南京定都也沒有多少年,以至於後世的人們,把歷史串聯起來,總結出了一個南京定都短命王朝的概念。其實歸根結底最大的原因,在於統治者的思想。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是因為居安思危,身體力行,天子守邊,做出表率。大明王朝才國力日昌。和南京城是否有龍脈沒有必然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