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蜀漢和東吳投降曹魏,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蜀漢和東吳若主動投降曹魏,只是改變了國家實現統一的方式,提早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分裂,並不能改變歷史的走向。

如果蜀漢和東吳投降曹魏,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一、門閥士族政治不會改變,社會矛盾仍會激化,亂局仍會到來。

曹魏即使一統天下,政治利益的格局不會打破。從西漢時期已建立起來的察舉制度,已持續了三百多年,這個由地方依照德行、能力舉薦賢能的體制製造了大量的名門望族,國家的政治、經濟都控制在這些門閥士族手裡。後來,曹丕登基後,為了打壓地方勢力,開創了九品中正制,由朝廷派出中正官到地方考核舉薦,但是卻更注重世家身份。可以說用人的提名權收歸了中央,但同時照顧了門閥世家的特殊身份,屬於朝廷對士族勢力的妥協。從本質上更加穩固了門閥士族的地位。

如果蜀漢和東吳投降曹魏,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門閥士族政治造成的矛盾,在當時是不可調和的。歷史的怪圈,曹魏和西晉皆未避免。曹魏堅持不封宗室諸侯王,政權旁落到門閥士族新秀司馬家族。司馬氏吸取教訓,重新分封天下,八王之亂瞬間摧毀了門閥政治下風雨飄搖的西晉政權。即使當年蜀漢東吳投降,江山提早一統,這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並存的時代,只會進一步加劇社會資源向門閥士族集中。社會政治成為各大門閥士族之間的角逐場。經過幾百年的惡化,朝廷對地方大族的控制力衰弱,百姓與士族之間的社會矛盾在激化,天下亂局已註定會發生。

如果蜀漢和東吳投降曹魏,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二、五胡亂華的歷史可能被改變

歷史上西晉內亂,元士大傷,五胡入中原,生靈塗炭。但這些歷史的發生是有前提條件的。三國時期曹魏改權有三大敵人,首要的是兩大漢人政權,蜀漢和東吳。其次是,北部和西部的胡人。最後才是自己的內部矛盾門閥士族。但是這裡面對曹魏構成最大威脅的,仍然是蜀漢政權和東吳政權。如果這兩個政權及早地被解決了,或許曹魏政權就不會那麼費力地發動兩次河西之戰來試圖恢復對西域的控制,或許就會有力量一戰蕩平羌人,長驅直入西域。當胡人的威脅上升為主要矛盾時,曹魏政權一定會提前動手。如果當時在曹丕的手上已經實現了國家統一,這個比五胡亂華提前100年的社會狀況,還沒有出現矛盾不可調和的情況。所以大魏王朝不會坐以待斃,一定會加強對北方地區的控制,控制好早已臣服的南匈奴,阻止鮮卑人、羯族人、氐族人的南下。這些遊牧民族想發展壯大,沒那麼順風順水。同時為轉移國內門閥士族的內部矛盾,大魏王朝也許會,持續對北用兵。五胡仍然會亂,但很難亂到中原。

如果蜀漢和東吳投降曹魏,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三、分裂時代不可避免,但持續時間不會如南北朝對峙那麼久。

即便五胡亂華不會如歷史上已發生的那麼嚴重,那麼大魏王朝的士族政治遲早一天也會坍塌。如宋齊梁陳更替般士族勢力也會輪流坐樁,國家失去對地方勢力的控制也是遲早的事。但終究不是異族政權的對立,漢人政權之間的統一合併會象宋朝統一天下一樣快,五代十國的局面也就持續了幾十年。天下重新洗牌後,新王朝仍然會迎來盛世時代。

如果蜀漢和東吳投降曹魏,歷史又會如何發展?

“蜀漢和東吳如果投降了曹魏”,這個如果腦洞的確很大。但即便如果變成事實,古代中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規律不會被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