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味道:腌笃鲜

若论饮食之道,北方人是不及南方人的,无论八大菜系还是四大菜系,北方都居少数。就连小吃,也是南方各地的更加品种多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食材的多寡,南方气候温润,物产丰饶,天时地利都优于北方,加之以南方人往往比北方人更加细腻,琢磨起吃食来会更加精细,这一点,北方人不服不行。

春节过后,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尤以北方为最,越冬的老三样已近尾声,大白菜开始烧心发干,一棵大白菜剥来剥去,就剩下个白菜心儿;萝卜糠了,吃在嘴里像嚼棉花套;土豆长芽儿,发芽的部分剜掉、没剩多大点。春夏的蔬菜还接不上茬口,搁在过去,餐桌上是比较惨谈的。好在时下,地球已经成为个大村子,作为其中一个自然村村民的中国人,互通起有无来,便利了许多,加上到处是温室大棚蔬菜,餐桌上再无虞没有青菜可吃。想践行不时不食的古训,也是枉然。再怎么着,北方也还是不如南方方便。

春天的味道:腌笃鲜

春天第一笋:雷笋

前天,儿子从网上买来一堆产自福建武夷的雷笋,价格并不贵,加上快递费,七八块钱一斤。此物头天从地里挖出来,翌日北京人就能大快朵颐,现代社会的人们,不必再羡慕一骑红尘妃子笑了。

雷笋的学名叫做雷竹笋,又叫做雷公笋、早园笋、雷笋,据说每年的二月初立春时分,当第一声春雷响起的时候就破土而出,我想即使春雷没响,那笋子也照样耐不住地下的寂寞与黑暗。这是一年之中最先上市的品种,出笋期长达两三个月,此笋身材修长,出肉率高,味道鲜美,甘甜脆嫩,营养丰富,诚为度春荒的不二之选。

竹笋是个好东西,《诗经》说“加豆之实,笋葅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可见,中国人食用竹笋,至少也得有两三千年历史。清代的李渔更是把竹笋提升到“至鲜至美之物,蔬食中第一品”的高度。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利水道等功效。而且还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还能够预防肠癌。竹笋干鲜皆宜,荤素皆可,的确是“百搭菜”、“逢人配”。现代人的确应该多吃竹笋,不必怕变成熊猫,人家的主食不是这个。

春天的味道:腌笃鲜

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冬天蛰伏在土里的是冬笋,春天,第一个迎接春风春雨是春笋,盐渍、晾晒后的是笋干,经过煮烤、汁水浸泡的是玉兰片……,猪肉与竹笋的组合,更使人不俗不瘦。

翻检冰箱,发现春节存留的咸肉、火腿、猪蹄,于是,晚餐桌上便有了一道江浙名菜,腌笃鲜。

春天的味道:腌笃鲜

金华火腿

此菜源自安徽,腌笃鲜是上海人的叫法。这三个字十分精彩精到,简洁明快地说出了这道菜的全部特点。首先是腌,即咸肉,这是江南极为普通的腌猪肉,咸鲜的猪五花肉,加上经过时间洗礼的金华火腿,色泽鲜亮,红白分明,是春笋的最佳搭档之一。笃字很是传神,上海人说它就是小火慢炖,看见这个字,似乎可以听见微火炖煮之下的砂锅发出了“笃、笃”的冒泡声。鲜则说明成菜的复合味道,既有咸肉、火腿与鲜肉的三声部合唱,又有竹笋带来的春天气息,它既是味觉、也是嗅觉,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三个字加在一起,就是一曲春之声。

春天的味道:腌笃鲜

家乡咸肉

此菜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先将雷笋剥皮后削去老根,切成象眼块,用开水滚几滚,放一旁拿凉水浸泡,去除竹笋的苦涩味。取一口砂锅,将切成厚片的金华火腿、家乡咸肉放进去,再把切成块的蹄髈或猪脚、排骨放入锅中,加入凉水和少量料酒、生姜片、白糖少许提鲜增味,不必加入其他调料和盐,因为火腿与咸肉的味道已经很咸,水没过食材即可。大火烧开,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煮一个小时,加入雷笋,再炖半个小时即可完工。端上桌来,但见竹笋不改其鹅黄嫩白之本色,鲜肉和咸肉交织出复合的咸香肉味,汤色乳白,里面融合了大量黏糯的胶原蛋白,再撒入些香葱碎,颜色与味道会更加诱人。我为了使之更加鲜美,还加入了十来粒泡发的干贝。不仅雷笋可以制作腌笃鲜,冬笋等品类的鲜笋都可以照此办理,同样鲜美可口。还有的人在里面加入些诸如胡萝卜、芹菜等等,使菜品色彩更丰富,也未尝不可。

春天的味道:腌笃鲜

咸笃鲜

一道菜消耗不掉如此多的竹笋,明天继续,来一道春笋烧肉,肯定也是不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