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上世纪70年代初的香港,许式兄弟写了《铁塔凌云》。

其后,这首歌由许冠杰唱出,由此揭开了港乐的辉煌序幕。

同是上世纪70年代的台湾,民歌运动正在进行中。

1976年12月的第3天,李双泽在淡江大学举行的西洋歌曲演唱会上,喊出“唱自己的歌”。

从而,成为当时轰动的“淡江事件”,而台湾民歌运动走向白热化。

进而,台湾乐坛也将一步步迈向其日后的辉煌。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70年代后期的大陆,改革开放刚开始。

当时的民众对于流行音乐是没有很大概念的。

在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连“流行歌曲”这词也需被“通俗歌曲”所替代。

邓丽君唱的流行音乐虽然传入民间,但这种“靡靡之音”却也只在私下聆听。

1979年的李谷一用了气声唱法唱出《乡恋》,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所以,流行音乐这种东西,对于当时的大陆民众来说既新鲜可口,但又带着点禁果的味道。

这篇文章,咱就从70年代开始吧。

那个时候,你们熟悉的杨钰莹,毛宁等人还未登场。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多年后,北京音乐人苏越感慨道:广东是流行音乐的延安。

因为,与香港距离甚近的广东,得以听到香港那边正在迅速发展的流行音乐。

于是,有不少广东人开始学唱起了港台流行音乐。

广州,则是这片大陆流行音乐发源地最重要的据点。

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

很多港澳台胞以及外地商人因为生意,聚集到了广州。

生意之余,这些人的文化消费需求怎么办?

就这样,广州开始出现了一种娱乐场所:音乐茶座。

茶座台上,则是广东本地歌手轮番上台唱着港台流行歌曲。

第一家音乐茶座,于1980年出现于广州东方宾馆的花园餐厅。

其后,短时间内,音乐茶座一发不可收拾,大街小巷里,规模扩大到7,80家。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虽然毕晓世在1977年就组了全大陆第一只轻音乐乐队:紫罗兰轻音乐队。

P.S.:后来毕晓世为杨钰莹写出了那首红遍全中国的《轻轻的告诉你》。

虽然吴国材在1978年就写下了大陆第一首粤语原创歌曲《星湖荡舟》。

P.S.:《星湖荡舟》到了今天依然是肇庆市的名曲。

但在整个大环境下,当时广东乐坛在原创方面仍然薄弱得紧。

音乐茶座上的歌手们唱着港台流行歌曲,逐渐地,其中有人开始以这样的名号红了::

广州郑少秋--陈洁光,广州刘文正--吕念祖,广州罗文—李华勇,广州苏芮—张燕妮,广州梅艳芳—汤莉,广州邓丽君—刘欣如。。。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按照概念来讲,这些唱着口水歌的人,当属于大陆流行乐坛最早的一批山寨歌手。

但是,如果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又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归到这类歌手行列。

咱先从这些人的红火度来讲。

那个时候,这些人就是当地的明星。

后来还有一些人从广东走向港台甚至全国。

例如李达成,巅峰时期人气甚至一度超越刚出道的王杰;

当年的他,曾是广东乐坛四大天王之一。

1988年亚视举办的“未来偶像争霸赛”中,获奖的李达成随后签约香港华纳唱片。

由此,他成为第一个签约香港唱片公司的歌手,也成为首位在广州开演唱会的本地歌手。

还有吕念祖,1985年上了春晚,演唱了《万里长城永不倒》。

另有那张燕妮,1986年参加了在北京工人体育馆,百名歌手齐唱的《让世界充满爱》。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再沿着山寨这词说下去。

1980年某天,东莞某公社招待所来了几个人。

他们随身带着一台老式电视机。

这些人住进招待所后,在楼顶架起鱼骨天线,打开电视机,不出门了。

他们是广东电视台文艺组的工作人员。

来这里,是为了收看香港TVB那时候长盛不衰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

鱼骨天线的收视效果很差,带着雪花。

但这些人就在电视剧前面猛啃着这套香港综艺。

研究了有一个月,这些人回去后,如法炮制出了一档广州版的《欢乐今宵》,名为:

《万紫千红》。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当年的李达成与张国荣

和《欢乐今宵》一样,《万紫千红》也是杂烩式的综艺。

短剧,歌舞,小品,风光旅游集于一身。

一经播出,就受到广东观众的强烈欢迎。

后来,节目改为周播,更喊出口号:“月月下珠江,周周有晚会”。

实际上,这句口号甚至也是学《欢乐今宵》里面那句“无线精神,事事关心”的样走的。

就这样一档节目,当时成了广东人周末生活必指定的节目。

没有电视的家庭,孩子们则跑到有电视的小伙伴家看,节目不播完,家长怎么拉都不走。

农村地区,则有数十个人踮起脚尖围着黑白电视看的壮观场面。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欢乐今宵》

另一方面,这档节目也助推了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

1979年,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拥有整套国际先进水平,录音录像设备和音像制品生产线的音像企业。

后来,太平洋和陆续成立的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中唱广州,白天鹅音像出版社并称广州四大唱片公司。

而当时《万紫千红》按周播,进度很赶。

于是,就会有一些歌手应邀上节目唱歌,补充节目制作的不足。

很快地,这档节目变成了唱片公司推歌手的一个平台,上面的四大唱片公司签约歌手一有歌,就让他们上《万紫千红》露脸。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1986年,费翔在太平洋影音公司出版了其第一张在大陆的专辑

综艺节目“山寨”,学习流行乐也“山寨”。

当时在国内,根本就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可以教授流行音乐。

如毕晓迪,毕晓世兄弟这群日后广州乐坛中流砥柱,学习流行音乐多是通过“扒带子”来完成。

什么是“扒带子”?

就是听着录音机里的磁带,然后一遍遍人工记下当中的谱曲,编曲,和弦等,然后自己琢磨,研究窍门。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大陆第一支轻音乐乐队:紫罗兰

虽然是“山寨”起步,但流行音乐带来的影响,已经在广东民众,音乐人心里不断开花结果了。

唱片公司的音乐人那时候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立体声的录音方式:

即旋律可以在录音机的左右音箱轮番播放。

1980年,香港通利琴行来广州展示乐器,一台双排的电子琴当场让广州音乐人感慨:

怎么能那么好听?

那一次,通利琴行所展示的乐器,全部被定完。

其中广州战士歌舞厅定的一套,就花了5万美金!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后来由毕晓世,解承强,张全复组成的新空气组合

所以,回过头来,咱再来说“山寨”这事。

这和今天的“山寨”其实又是两个概念。

台湾和香港,都经历过一段吸收外来音乐,然后逐渐走向写自己原创歌曲的过程。

而听外来音乐,则成为这些音乐人学习的过程。

大陆也是如此。

广州这些音乐人听着当时的港台流行音乐,接触到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就是大陆流行音乐从零开始往前迈步的准备阶段。

不这么学难道还有更好的方式吗?

大家两眼一抹黑,摸着石头走路吧。

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在模仿着大人的行为般。

但很快,这个小孩就长大了,广东流行乐坛即将迎来新的井喷时期。

这井喷,也代表着大陆流行音乐开始要跑了。

那时候,跑在前面的,就是广东乐坛这个老大。

只是,没想到后来这个老大,又很快地落后,滑到了坡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广州流行乐坛往事(一)

广东流行乐坛经典人物之李春波

P.S.这次拆分是由于篇幅太长。

下回,广东乐坛原创时代的到来,你们熟悉的那些歌手们,那些金曲,即将登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