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池塘里的草鱼无缘无故的死亡是什么原因?

家有狗崽


池塘里的草鱼无缘无故的死亡是什么原因?

在水产养殖中不论什么鱼都不可能无缘无故出现死鱼,养鱼过程中鱼之所以会死鱼肯定是有原因的,只不过有时鱼死亡的很突然我们没有发现问题而已。对于这种情况如能有照片或是相关的症状说明,那回答起来更方便一些。现在没有这些则只能给你一些建议。

现在正处于春季,鱼塘里的水温已开始慢慢升高,对于水产养殖来说这时也是一个考验,因为水温一高之后水中各种的病原都会快速繁殖,这时如果没有及时来处理则鱼很易出现问题。因此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当水温升到15度左右时会用药来改底调水,这样可以防止因温度高水中的氨氮之类的有害物快速升高,而引起鱼不适甚至是缺氧的异常出现。

改过底之后要选择天气好的时后用药来控制水中病原的繁殖速度才行,要不温度一高鱼很易出爆发出鱼病,建议水温回升之后先用一次杀菌药物,之后过1-2天再用一次杀虫的药物,这样对于预防鱼病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现在鱼已出现死亡了,则先将刚死的鱼捞上来看一下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例如烂鳃、体表出血或是长白毛之类。以个人这些年在养鱼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来说,现在这季节里草鱼出现死亡,若水质这些没问题的话,则很可能是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对于这种情况要先停喂,之后杀菌、杀虫,严重的杀完虫之后再用药来杀菌。第一次杀菌之后隔天可以用药来杀虫,之后过一天适量换水,杀虫后的第2-3天可以再次杀菌,三天之后再用益生菌来培水。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给水体增氧,要不鱼的死亡更多。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踏火逍遥说鱼


池塘里草鱼死亡的原因,大多数是以下几种情况。如果把以下几种情况都处理好了。就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的死亡。

第一,养鱼的池塘必须保持水量充足,一亩池塘鱼的数量不超过3000条。超过了这个数量,鱼就会产生缺氧,鱼在缺氧的时候会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第二,我们要保持养鱼的池塘氧气充足,这个办法就是,放一个水泵在池塘中间,把池塘里的水抽向天空,水就会从空中洒下来,这样水里面就会含有很多氧气,每天早晚各抽一次。

第三,我们要保持水源无污染,干净,卫生。这几年农药大规模的使用,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污染的水放在鱼塘里也不利于鱼类的养殖。

第四,要防止坏人偷偷往鱼塘里投毒,预防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装上监控,再养上一只狗。在鱼塘边搭一个小棚子,人住在里面,池塘周围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可以第一时间知道。

做好以上几点防范,鱼塘里就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的草鱼死亡。





俊成的生活日记


在草鱼进入快速生长期时,易发生原因不明的陆续死鱼现象,草鱼只要发病就会死鱼,轻者死鱼10%~30%,重者造成全池草鱼死亡,常见的草鱼疾病可分为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肝胆综合征”及不良水质引起的草鱼病症。引起草鱼的死亡既可能是单独的某一种疾病,更多的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引起的大量或持续性死亡,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死亡,这需要我们养殖户仔细辨别,对症下药。

草鱼发生持续性少量或大量死亡前都会表现出头背发黑并漫游于池边的现象,为控制死亡量,在防治本病时很多养殖从业者大多数都会采用先使用杀车轮虫或指环虫的药物。事实上引起这一特别症状出现的疾病有很多,如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及赤皮病等均能引起,因而,发生草鱼死亡后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杀虫,必须在肉眼检查的基础上借助显微镜检查,以准确诊断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或疾病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避免更大死亡量的发生,为此,建议如下进行科学防治:

1、凡确诊为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池塘,必须按病毒性出血病的防治方法使用药物防治,不得使用任何强刺激性的杀虫与杀菌药物,重在使用化学或微生物类的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同时加强内服多糖类、中草药类免疫增强剂。

2、水质不良的池塘,不能以使用外用药物泼洒防病治病为主,必须按不良水质的改良方法改良好水质后再进行防病治病,但可以使用内服药物进行防治。

3、“草鱼多病综合征” (烂鳃病、赤皮病、寄生虫病、肠炎病等并发) 若确诊有寄生虫感染,则须先杀虫,否则以外用杀菌、调水及内服为主。

4、发生草鱼死亡的池塘在病情未完全控制时不得使用有机肥、无机肥或生物复合肥培肥水质,但可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与底质。

5、发生草鱼死亡的池塘在病情未得到完全控制时不得对池塘大排大灌,以免引起鱼类应激而加大死亡量。

总之,养殖户要定期检测池塘水质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平时以防为主,应对措施正确,不盲目跟随且避免乱用药,措施建立在科学的水质指标测定的基础之上,就能杜绝高产养殖草鱼的鱼病问题,提高养鱼的收益。


田园小哥


一:是否有以下错误操作

1、气温异常,各种鱼类生活的空间层被打乱,鱼类基本集中在水体的中下层,本以水体上层区生活为主的花白鲢等肥水性鱼类也转向中下层,这一群体一般占养殖池载鱼量的一半以上。因而池塘中下层鱼类密集,下半夜后即出现泛塘。

2、 少数农户不懂得科学投喂,又是投喂水草又是投喂精料、颗粒料等,任其摄食,吃多少投多少,不加控制,特别是下午投料较多,还有傍晚投料的,摄食多,增加了鱼类的呼吸作用,耗氧增多,同时鱼类大量粪便的排出,有机质的分解耗氧,也容易引起泛塘。

3、 有些鱼塘多年未清塘,野杂鱼、虾等过量繁殖,与养殖鱼类争氧,同时淤泥较深,部分塘口淤泥超过1公尺,水质恶化,发黑发臭,浮游生物繁殖过度后,首先是浮游生物死亡,变成“一潭死水”。由于浮游植物的大量死亡,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少,这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一大重要来源,几乎完全丧失。水中溶解氧来源减少,容易引起泛塘。

4、 少数农户没有按模式放养,又是套养鳜鱼、黄颡鱼、乌鱼、青虾、甲鱼、鳗鱼等,又是套养夏花,多的亩套放夏花超过5万尾,鱼池里的载鱼量严重超标,也易引起泛塘。

5、 部分养殖精养塘缺少增氧设备和应急备用的增氧药物。

二进行检查得出死亡原因。

(1)检测水质:水质过肥或者氨氮偏高时,必须先改良水质,一般用水质改良剂泼洒池塘一次即可。(2)鳃部检查:镜检鳃部是否感染寄生虫特别是车轮虫,如发现鳃部有寄生虫的鱼塘,必须先杀灭鱼体的寄生虫。(3)内服药饵:采用中西药复合制剂进行投喂,中药可起到保肝利胆通肠之作用,西药用来抗菌、灭菌。中药可选用五味子、丹参、五加皮、艾叶、黄芪等6味中药按比例混合使用,或者与“五子保肝灵”结合投喂均可。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对草鱼“三病”进行治疗,一般可在3—5天即可康复。而且对鲤鱼、鲫鱼的出血病、败血病防治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是:(1)草鱼暂停止喂青草,待康复后再投喂;(2)每天中午多开增氧机,增加池塘中溶氧量,有利于病鱼的康复;(3)不要大量往池塘中加注新水,避免底层有害物质的快速散发和水的温差变化刺激鱼体,不利康复。




阿军视野


草鱼多数是因病导致死亡。

草鱼的常见病有细菌性白头白嘴病、车轮虫、斜管虫、口绦虫、瘾鞭虫等寄生虫病以及气泡病。这些病流行面广,危害极大,死亡率高。

白头白嘴病诊断:病鱼额部和嘴部周围色素消失,呈白头白嘴;病鱼体瘦发黑,散乱地浮集在近岩水面,不久即大量死亡。治疗:①呋喃唑酮。每亩水深 1米,遍洒呋喃唑酮 0.05— 0.1ppm,用药量为 33— 66克。②食盐。每亩水深 1米,遍洒食盐水 20ppm,用盐 6公斤。③生石灰与漂白粉。每亩水深 1米,第一天全池遍洒 20— 25ppm生石灰,用量为 15公斤,与水调匀泼洒;第二天全池遍洒漂白粉 1ppm。 5全池遍洒五倍子液 1.5— 2ppm,或大黄液 3— 4ppm。

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引起的烂鳃病、皮肤病诊断:车轮虫、斜管虫、口丝虫等寄生虫,肉眼或在显微镜下可见有的寄生在鱼鳃上、鱼鳍上、体表或头部,使鱼患烂鳃及皮肤病而大批死亡。治疗:①全池遍洒食盐水 20ppm,或全池遍洒 0.7ppm硫酸铜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5: 2)。②全池遍洒农药 50%代森铵乳剂 0.5ppm,有特效。代森铵又叫阿巴母,为淡黄色溶液,有氨味和硫化氢的气味。③苦楝树枝叶、根皮煎水,全池遍洒,浓度 45ppm,每亩水深 1米,用药量为 30公斤,安全有效。

气泡病:夏花阶段的草鱼或草鱼的幼鱼易患此病。诊断:病鱼体表与鳃体上,附着较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游泳不正常而死亡。治疗:发病时,应迅速采取灌入新水、换掉老水等措施,防止病情恶化。并全池遍洒食盐水 3— 12ppm。必要时,用中草药青木香、陈皮、扁柏叶、车前草、海金沙等煎汁与豆浆混匀,全池遍洒 1— 2次有特效。








富川后生仔


你好,朋友,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导致草鱼死亡的三大原因有: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治疗草鱼“三病”防治从肝胆入手,综合合防治的新法,具体措施如下:(1)检测水质:水质过肥或者氨氮偏高时,必须先改良水质,一般用水质改良剂泼洒池塘一次即可。(2)鳃部检查:镜检鳃部是否感染寄生虫特别是车轮虫,如发现鳃部有寄生虫的鱼塘,必须先杀灭鱼体的寄生虫。(3)内服药饵:采用中西药复合制剂进行投喂,中药可起到保肝利胆通肠之作用,西药用来抗菌、灭菌。中药可选用五味子、丹参、五加皮、艾叶、黄芪等6味中药按比例混合使用,或者与“五子保肝灵”结合投喂均可。采用以上综合措施对草鱼“三病”进行治疗,一般可在3—5天即可康复。而且对鲤鱼、鲫鱼的出血病、败血病防治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在治疗期间应注意的是:(1)草鱼暂停止喂青草,待康复后再投喂;(2)每天中午多开增氧机,增加池塘中溶氧量,有利于病鱼的康复;(3)不要大量往池塘中加注新水,避免底层有害物质的快速散发和水的温差变化刺激鱼体,不利康复。

养在鱼池中的草鱼不死有两个条件:增氧,氧气是必须的。低温,温度越低,越不容易死。






皖南灵秀大九华


很高兴回答您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基本都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密度太大,一亩水面才要两千鱼苗。如果你的是土塘,最多一亩三千只。

二,天气过高过低,变化过大,水温过大,鱼容易生病,出现病鱼死亡,再造成水体污染。加快更多的鱼死亡。

三。密度高肯定鱼会缺氧。

四。看看鱼死亡的图片。不管怎样,鱼塘的水是必须要消毒杀菌了,不然依然会继续死亡。水里面肯定是有了细菌, 一般消毒净水用的是二氧化氯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 赶紧给鱼塘消毒。





奋斗的xiaoqiang


1.可能是水体被污染,你可以检查一下附近有没有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和废料污染了水质。

2.可能是水体富有营养,气温忽高忽低,水里的微生物可能会大量繁殖,造成水藻的爆发。

3.调查一下是不是有人投毒,一些不法分子偷鱼或者与你有过节的人投毒。

4. 为减少损失,进行水质抽查,并把死鱼送到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化验,确定死亡原因,调查清楚。



鲁北兄弟


草鱼有三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烂鳃病是为“老三病”;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等,为“新三病”。

一、肠炎病:1、病原体 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2、症状识别 解剖病鱼,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或粉红色;肛门红肿,鳞片松弛,轻压腹部或从头提起,有黄色黏液或血胸脓流出;肠壁内血管扩张、充血;发病初期,头部色素逐渐国深,直至呈黑色,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3、发病规律 流行季节为4-10月份,其中4-6月份主要危害成鱼,8-10月份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本病常与赤皮、烂鳃、寄生虫等病并发。最先发病的鱼身体均较肥壮,因此贪食是诱发病因之一。另外,鱼池条件恶劣、污染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饵料质量差等均易诱发此病,一旦发病,延缓时间较长,死亡率较高。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加强饲养管理;(2)定期施放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杀灭病原菌;(3)确保投喂不变质饵料。5、治疗措施 (1)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灭菌灵0.1g制成药饵全天投喂,连续2-3天即可控制病情;(2)每天每kg鱼加氟哌酸(50-100mg)或磺胺噻啶(100-200mg)或大蒜(10-3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5-6天,亦可治愈此病。

二、赤皮病:1、病原体 为荧光假单胞菌。2、症状识别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3、发病规律 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4、预防措施 (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5、治疗措施 (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

三、烂鳃病: 1、病原体 为柱状纤维黏细菌。2、症状识别 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或白色,鳃瓣边缘附着污染或大量黏液;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中间表皮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孔,通常称“开天窗”,常离群独游,行动迟缓,游泳乏力,逐渐体色变得暗黑,停止摄食,失去活力而死亡。3、发病规律 水温15℃以下时较少发病,20℃以上开始发病,流行最适水温为28-34℃对1-2龄鱼危害最重,终年均可发病,常与肠炎、赤皮和寄生虫病并发。4-10月份为发病流行期,6-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4、预防和治疗措施,与赤皮病完全相同。

四、细菌性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包括肠型点状气单胞菌、鱼害粘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患此病的鱼,发病症状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三种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以腹部两侧为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此病一年中均有可能发生,特别是在5~9月份最甚。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2)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3)不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4)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泡消毒;(5)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6)每40公斤饲料用大蒜素100g,拌饲连续投喂7天;(7)每40公斤饲料用恩诺沙星100g,拌饲连续投喂3~5天,第一天用量加倍。

五、肝胆综合症:当前,草鱼肝胆综合症是草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这均是肝胆综合症的症状,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胆囊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肝病。防治方法:(1)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2)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3)不要直接施用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4)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5)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6)经常清除饲料残渣及建立鱼饲料的检验制度,保持饲料新鲜,防止饲料中蛋白质及脂肪氧化;(7)用肝胆宁100g+大蒜素100g拌饲40kg制成药饵,连喂5~7天。 六、病毒性出血病: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由于内脏器官受到损害,导致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3~4月份,病鱼出现的体表发炎充血症状是:头部、嘴、鳃盖、眼眶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等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膨胀。5月后的病鱼症状是体表多以鳃盖下缘、鳍基和内脏充血发炎,有时口腔骨肉也同时充血发炎。该病在草鱼养殖中广泛流行,水温在 9~36℃之间均有可能发生,尤以28℃时发病最为严重,往往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这是流行地区最广、季节最长、危害最大的一种流行病。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消毒,实行“四消”、“四定”;(2)经常注入新水或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3)用0.2ppm二氧化氯或0.3ppm溴氯海因或0.4~ppm强氯精等消毒药定期全池泼洒;(4)内服10%恩诺沙星100g+三黄散200g拌饲40kg,连喂5~7天。


油豆虫子


草鱼无缘无故死亡的原因:

1.缺氧,密度太大。

2.肠炎。

3.出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