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7岁的冬冬刚进家门,就躺倒在地。

“我不行了!我不行了!”他痛苦地呻吟着、哭泣着,仿佛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你怎么了?”妈妈紧张地问。

“明天老师让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讲成语故事,我怎么能够做到!我怎么能够做到!”

冬冬是一个非常胆小、脆弱的孩子,妈妈为了锻炼冬冬的胆量,提前和老师进行了沟通,希望这次班级组织的讲成语故事活动,给冬冬个参与锻炼的机会。

冬冬会出现这么大的过激反应,是妈妈始料未及的。

冬冬用这种近乎病态的表现,来逃避这件事,“妈妈,明天帮我请假,我全身都难受!”

……

这是一个缺乏早期陪伴的孩子,由于性格、心理上的缺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有些父母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在孩子3岁之前,未能给到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以至于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心理构建。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一)探寻父母放弃早期陪伴的原因:

“爸爸妈妈,我3岁之前你们在哪里?”

01 无能。

80后、90后的父母大多出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成长,当他们结婚成家、孩子出世的时候,他们本身还是没有长大的小孩,或者说他们的内心依然住着一个小孩,这个小孩还存着对父母的依赖,没有能力去担当起为人父母的责任。

面对一个幼小的生命,他们会觉得茫然无措、害怕恐惧,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照顾好孩子,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压力,为了省心,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他们选择了逃避,而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推卸给老人。

02 无知。

80后、90后的父母基本上遵循了读书、就业、成家的生存模式,除了部分父母在读书时期因为所修专业的关系,学习过关于儿童心理、早期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之外,大多数父母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一块是完全空白的。

有的父母可能会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孩子,而专门学习一些育儿知识,但这样的父母大概只是凤毛麟角,基于无知,他们根本意识不到,缺乏早期陪伴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多么严重的伤害。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03 无畏。

我国自古就有“舍小家为大家”的传统美德,从小老师便教育我们学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精神,书籍、报刊、电视网络等等媒介也常常颂扬为了工作、事业而放弃家庭的父母,以至于我们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理念,为了事业而牺牲家庭的人是值得敬佩与学习的。

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左右了一部分父母的思想,他们认为,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是可以被全社会理解,将来也会被孩子理解的。所以,便有许多父母为了事业的发展,留下弱小的孩子去奔赴前程。

04 无奈。

有的父母迫于生计,托亲戚、找关系好不容易找了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但是却路途遥远。

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去外地打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家看看孩子。

他们常常说: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又陪不了你。等爸爸妈妈有钱了,就把你接到身边。

迫于生活的无奈,也让一部分父母无法陪伴在幼小的孩子身边。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二)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爸爸妈妈,我好害怕!”

相关研究表明,早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内心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他们觉得自己是被遗弃、被冷漠、被伤害的,是不被爱、不重要的,这种心理伤害导致孩子心灵扭曲,给孩子的成长埋下了严重的心理隐患。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往往性格内向孤僻、偏激怪异、不合群,抗压能力差、自我价值认定低,缺乏爱的能力,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和控制欲,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

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倾向,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无法承受,也无力化解矛盾,很容易就会被困难击败。

缺乏早期陪伴的孩子,终其一生都很难突破自我,他们轻则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事业和家庭都无法正常地发展,重则犯下了无法弥补的过错,毁掉了一生。

近些年发生的一些未成年人自杀、弑母案,经过许多心理专家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问题的根源无一例外地都可以追溯到孩子早期成长的家庭环境,他们今天的过激行为,都是因为有一个缺乏爱与陪伴的童年。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早在1958年,威斯康辛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就曾做了两个近乎残忍的恒河猴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和母猴分开,由人工进行喂养,结果发现,这些小猴长大后性格孤僻、行为怪异,有很强的攻击性。

第二个实验是:给小猴们制作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冰冷的、挂着奶瓶“钢丝妈妈”,另一个是没有奶瓶的“绒布妈妈”。结果小猴们选择了爬在温暖的“绒布妈妈”身上,只有在饿极了的时候,才会去“钢丝妈妈”那儿喝奶。

这些小猴回归群居生活之后,也出现了明显的自闭、自残和攻击性等倾向,无法正常寻找配偶和生育。

这两个实验也充分证明了早期陪伴对一个生命心理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深远影响。

我想知道,年轻的父母如果懂得早期陪伴的重要性,还会选择放弃对孩子的陪伴吗?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缺失的爱该如何弥补?

“孩子,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们爱你!”

无能的父母需要成长;无知的父母需要学习;无畏的父母需要纠正;无奈的父母需要权衡。

当孩子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01 加强亲子交流,为孩子提供帮助。

这些孩子由于自我价值感极低,所以,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求助他人的勇气,就算是面对自己的父母,他们也不敢直接表达,他们觉得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只能靠自己。

父母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体察孩子的内心,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主动为孩子提供帮助,温暖感化孩子的心灵。也要多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沟通、玩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去年热播的《妈妈是超人》第3季中,黄圣依一家参与了节目,她的大儿子安迪从小一直由奶奶帮忙带,黄圣依夫妇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少和儿子在一起,导致他们母子关系非常疏离。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节目刚开始播出的时候,安迪几乎都没有叫过黄圣依一声“妈妈”,也没有任何肢体上的亲密接触,黄圣依想要安迪做的每一件事,安迪都在本能地拒绝。这个妈妈对于安迪来说,是陌生而有距离的。

但是随着节目的播出,我们看到了黄圣依为了修补与安迪的亲子关系而付出的努力,他们单独相处时间不断增多,期间黄圣依不仅去咨询了心理医生,接受了心理医生的指导,还亲自下厨为安迪做他喜欢吃的饭菜,甚至买来了安迪期待已久的狗狗,这些充满爱与温情的瞬间不断温暖了安迪的心。

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安迪已经可以很亲昵地和妈妈在一起,拥抱妈妈,向妈妈撒娇,对妈妈说“我爱你!”

黄圣依的家庭物质条件很好,但是物质的富有永远无法弥补对孩子陪伴的缺失。安迪是幸运的,她的妈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努力修正。

孩子12岁之前,尚有机会可以弥补,过了12岁,也许只能留下一生的遗憾了。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02 需要避免的误区

有的父母由于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而心怀歉疚,觉得自己对孩子有亏欠。当孩子回到自己身边的时候,想要做出补偿,于是对孩子过度地溺爱,任由孩子为所欲为。

然而,这种没有边界的溺爱,非但不能修补亲子关系,还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缺乏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毫无益处,这一点需要父母足够警惕。

写给80后、90后父母:你终将为早期陪伴的缺失,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生命早期得到父母足够的爱、陪伴与关注的孩子,才能学会自尊自爱,拥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能理性而温和地面对处理。

其实,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必将经历一场深刻地蜕变,更深地领悟爱与责任的真谛,以及对生命的敬畏!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父母的陪伴,毕竟,这段时光那么短,转眼,孩子就长大了。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