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被砍頭,死前說了4句話,皇帝得知後說:把行刑官員殺了

明朝的建立者、開國皇帝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在歷史上都是出了名的,明初四大案就是其殺功臣的頂峰時期。朱元璋誅殺功臣,一開始就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能有一個漏網之魚”的心態,所以明初四大案每一個案子,都是數萬人被殺死,如此數字,簡直讓人心驚膽寒。

不過從另外一個方面講,這些被殺的功臣的主犯中,有幾個人確實是有汙點的,而且汙點很多。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你沒有一點把柄,朱元璋估計也不會殺你的,比如四大案件中,“藍玉案”的主犯藍玉,生前做出了很多讓朱元璋不爽的事情。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藍玉案中一個小插曲。

藍玉是明朝的開國功臣,最初在猛將常遇春的麾下任職,因為其戰功顯赫,得到了常遇春的賞識,最終推薦給朱元璋,受到重用。明朝建立後,在明軍南征和北征的過程中,繼續大顯身手,為明朝統一全國立下大功,尤其是攻打北元過程中的捕魚兒海一戰,更是讓其揚名立威。

晚年的藍玉自恃戰功無人能敵,開始變得驕橫跋扈,目中無人,這讓朱元璋很不爽。1893年,藍玉被錦衣衛告發有密謀造反的嫌疑,朱元璋抓住此機會,狠揍藍玉,將藍玉等同黨一網打盡,前後遭到處死的總共大約1.5萬人之多,當然,除了藍玉等少數人真的有汙點外,大部分人都是被冤枉而死的,其中就包括一位叫孫蕡[fén]的低級官員。

孫蕡,元末明初人,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勤奮聰明,性格豪爽豁達,善於結交朋友。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孫蕡於洪武三年參加科舉考試,高中進士。孫蕡考中進士後,仕途卻非常坎坷,多次因為其他官員犯事而牽連其中,但不久又被釋放。孫蕡仕途不順,但他在文學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一生作書多部,主要包括《通鑑前編綱目》、《理學訓蒙》等等。

孫蕡除了在文學方面有很高的造詣外,繪畫水平也是一流,當時很多人都請他作畫,因孫蕡為自己作畫而榮。大將軍藍玉聽說後,也慕名而來,請孫蕡做了一幅畫,並且題字。而正是因為這一幅畫,卻把孫蕡推向了死亡的路上。

藍玉案發生後,朱元璋下令逮捕所有和藍玉有過交集的人,孫蕡因為給藍玉作畫,自然也在受牽連的行列。經過審訊,朱元璋認為孫蕡是藍玉的同黨,罪不可赦,判處死刑。孫蕡可謂百口莫辯,明明就是畫了一幅畫,怎麼就成藍玉謀反的同黨了呢?他有無數的冤屈,可皇帝朱元璋卻不這麼認為。

行刑那天,孫蕡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憤恨和絕望,他賦詩一首,名曰《臨刑詩》,共4句話,原詩是這樣的:

鼉鼓三聲急,西山日又斜。黃泉無客舍,今夜宿誰家。

“鼉鼓”,指的是用揚子鱷皮做的鼓,整首詩的意思是,太陽快要落山了,行刑的時間馬上就要到了,刑場上的行刑人員敲了3下鼓,鼓聲急促短暫,我馬上就要奔赴黃泉,然而黃泉路上是沒有客棧的,不知道我今夜會住在什麼地方呢?

這首絕筆詩寫的淒涼至極,讓人感受到了孫蕡因為被冤枉而無奈的絕望之情,再加上急促的3聲鼉鼓聲,更顯得急切和讓人心慌。

孫蕡死後,朱元璋很快便從外界得知了這首《臨刑詩》,朱元璋剛聽完這首詩,就覺得這詩寫的不錯啊,看來孫蕡是個人才,要是早點知道,估計孫蕡也就不會死了。朱元璋大怒,他急忙招來負責行刑的官員,問道:“孫蕡死前,做的這首詩,為何不當場稟告給我?”,還沒等監斬官解釋完,朱元璋就下令:把行刑官殺了。由此不難看出,朱元璋對於孫蕡的死,此時已經開始後悔,但是他把自己的過錯,卻又加在了監斬官的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