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不可怕

贫穷不可怕

说到家境贫穷,不由得想起杜甫的一句诗:“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是古代的读书人描写家徒四壁的窘境。那么现在的人说起家境贫穷,往往指的是家里经济拮据,比不上那些能够随心所欲花钱的人。可是你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是能够达到普通标准的,这就是新时代的进步。人活着的基本尊严有了,还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干嘛?

“被别人瞧不起?”他瞧不起你,还有人瞧不起他,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爷爷曾经跟我说过,永远不要看不起社会上那些破衣烂衫,蓬头污面的人,他的将来也许比你好。当时我很不理解,总认为爷爷过于谦逊。后来长大一些,经历了一些事后,才真正理解爷爷的教诲是对的。

我的“兰溪”叔叔在28年前真的是家境贫寒,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保证。当时,他家住的房子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带有天井的老房子,破旧不堪。那时候出门搞副业的人很少,父亲领着“兰溪”叔叔在驼背尖烧乌炭。真可谓是:“伐薪烧炭驼背尖,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烧炭三年攒点钱,花光娶妻又返贫!”邻居都在预想,老婆是娶来了,能不能待牢还是个疑问!穷光蛋要想翻身那是不容易的。“兰溪”叔叔听在耳中,急在心里。只有每天天蒙蒙亮就向驼背尖出发了。

烧炭这活可是个重体力活,早上挑着午饭茶水到达驼背尖都要十点半了,稍许吃点干粮就要开始砍柴了。“兰溪”叔叔年轻力壮,饭量极大,一餐能吃八个玉米冷水粿,大致有三斤重。他家里人口多,粮食少,总是紧巴巴地扣着吃。父亲看在眼里,每天会叫母亲多贴几个玉米粿带上,补贴给“兰溪”叔叔吃。因为是一个炭窑合作烧制,干活时都不能偷懒,父亲的几个玉米粿往往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兰溪”叔叔干活如雄牛,力大无比。当然在分钱时,父亲会适当多分点给他。他的家庭实在太穷了,以至于小奶奶和婶婶天天为了点吃食闹分家。家最终是分了,可是分家后更加严峻的生活折磨着“兰溪”叔叔,再这样穷下去的话,婶婶还要跑掉。村里人都瞧不起他,有些多事的还总是在婶婶跟前搬弄是非,他觉得是需要改变一下家庭状况了。

有一天,一窑炭烧制好了,“兰溪”叔叔向父亲开口,这一窑炭的钱先都给他。父亲一口答应,拿去吧!“兰溪”叔叔拿着两百多元钱扛着个双轮胎就向县城进军了。他要去谋生搞副业。起先是帮一些码头上拉货,后来才改为捡废品。没有几年的功夫,他就挣到钱了。那时候的城里人瞧不起捡垃圾的乡下人,也没人出来跟他抢饭碗,“兰溪”叔叔捡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来乡下来县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捡废品的就多了起来。“兰溪”叔叔就买了个人力三轮车开始回收废品,一直干到现在还在干。不过,现在鸟枪换炮运输的车子好几辆,多大的货用多大的车,可以说是干得是风声乍起,水起龙跃,现金百万,房产数间,商铺摊位,投资面广。别看他一年到头身上穿着一身迷彩服,脚上套着一双解放鞋,可是他过的生活不会比城里人差。

原先城里人看他异样的眼光,现在变得笑眯眯。“胡老板,今天哪里发财?”“兰溪”叔叔总会递上一支好烟,说一些讨饭吃的客套话,顺便还把人家的废品给收了。我买车子的时候去问他借钱,只见他拿出一个头号饭盒(刚进城蒸饭用的),我打开盖子一看,哇!满满一盒存折,我惊呆了。“兰溪”叔叔说,自己挑,喜欢要多少自己去取,要大数的存折还有一盒。我傻了半天,直摇头,又点头,给他竖起了大拇指,真是当刮目相看啊!

我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跟你说:贫穷不可怕,讥讽不用睬,调整好心态,从小事做起,一步一脚印,遇事勤思考,勤俭作常态,诚信为根本,做事讲良心,不赚昧心钱,有钱不发烧,做人要低调,眼睛要平视,不做高傲人!

做好自己的事,让别人说去吧!

我穷了,也没有问你要口饭吃;你富了,也没见你施舍一点给穷人;异样的眼光说明你没有素质;嘲笑的语言证明你很轻浮;富不过三,穷不过五;现在的穷人,将来会是富人;现在的富人,将来可能变穷人;牛什么牛?都在一片天空下,呼吸一样的空气;有钱你吃大肉,没钱我吃咸菜;穷人会死,富人也要死;不见得富人就高穷人一等。

世间万物,极为公平。富人拥有金钱,他却被金钱所奴役;穷人没有金钱,他却少了很多烦恼;平常生活够吃够用就行,健康的体魄才是人们应该去追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