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這兩件事你做過嗎?

安全感是孩子的基本需求,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成長。孩子要是缺乏安全感,可能會喲悲觀的性格,內心感覺很孤獨,自己好像被全世界拋棄了一樣,孩子變得膽小,怯懦,和周圍的小朋友格格不入。相反,擁有足夠安全感的孩子是自信大方的。

孩子的安全感和父母平時的教養方式有非常大的關係,這兩個小細節一定要注意喲!

1對孩子撒謊

平時父母都會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能撒謊。如果孩子撒謊了,就難免會被家長一頓臭罵。可是作為家長的我們,你可曾想過自己對孩子撒謊,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經常會說一些甜蜜的謊言來搪塞孩子。雖然是善意的謊言,但是也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同時學會說謊!


很多父母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這兩件事你做過嗎?

孩子打針的時候普遍會感到害怕,很多父母會選擇安慰孩子,其實打針一點都不疼,不信你試試。最後孩子打針的時候哭天喊地。難受之餘還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欺騙,說父母是大騙子,以後再也不會相信媽媽說的話了。

其實父母不妨換這種方法試一試。提前告訴孩子打針可能會有一點疼,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在孩子打針的時候鼓勵他,握著他的手,鼓勵他。

2說“我不要你了”之類的話

相信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有過這種體驗,當我們調皮搗蛋惹父母生氣的時候,父母就會說:你再這樣子,我就不要你了;我要打電話給警察叔叔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在父母的心裡,這只是一個小玩笑,為了讓孩子乖乖束手就擒屢試不爽的小把戲罷了,長大以後孩子就會知道了。


很多父母都在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這兩件事你做過嗎?

在孩子長大以後確實明白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在當時,心裡是不信任,懷疑父母的,爸爸媽媽真的不要我了嗎?內心時常要擔心自己被父母遺棄,惴惴不安,缺乏安全感。

內心的安寧才是安全感的來源,孩子安全感的需要爸爸媽媽的細心呵護,要是孩子有什麼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要正面去引導孩子改正錯誤的行為,而不是對孩子說一些氣話,挑逗孩子的情緒。同時爸爸媽媽不允許對孩子說謊,自己也不要對孩子說謊,這是對孩子負責也是對孩子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