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版商應該考慮“智能簡報”市場

推薦Frederic Filloux的一篇文章給大家。他是Monday Note的編輯,在斯坦福大學做騎士基金會研究員,這篇文章談面向付費的聚合簡報業務,下一篇會談談標籤。

下文是我翻譯而來,原文鏈接:https://mondaynote.com/why-publishers-should-consider-the-smart-curation-market-814bf137a80a


新聞出版商擁有可信的聲譽,同時也有分發新聞的技術,所以有機會參與聚合簡報行業。

大型媒體公司一直忽視了聚合簡報。所謂簡報,就是從新聞的角度出發提取相關信息,並有選擇地給出鏈接。如同傑夫賈維斯2007年的通諭所言:“覆蓋你做得最好的,用鏈接指向其他的”。

這一原則與新聞產業的保守主義相牴觸。新聞界認為鏈接到其他網站是一個可笑的想法,無論鏈接是多是少。——“把我的流量轉發出去,你瘋了嗎?”——而同樣是這群新聞從業者,他們後來為了在Facebook和谷歌上獲得曝光,卻花費了無數的資源。現在,他們意識到Facebook沒給他們帶來任何利益,至少根據魯珀特·默多克的說法,平臺應該為優質內容付費(做夢吧,魯伯特……)

讓我們來看看未來。

出版商們有很多理由重新考慮制定一項聚合簡報服務。

  1. 新聞火力正在減弱。僅在美國,傳統新聞從業人員的數量已從上世紀90年代的峰值下降了一半。能夠廣泛而深入地報道新聞的能力處於最低點(這也為歷史的錯誤鋪平了道路,比如特朗普選民力量的崛起)。

  2. 對稱側,信息供給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大。每一個領域都有大量公開的專業信息——但是這些信息很難尋找,也很難評估它們的質量。

  3. 新媒體機構和傳統媒體機構都傾向於低估他們權威的力量。向讀者推薦陌生的鏈接價值很低,讀者不願意放棄他們的偏好,他們傾向於停留在他們珍視的新聞源。

假設出版商克服了不願意做外部內容聚合的執念,他們最大的障礙將是對信息流的管理和排序。

披露一下,我與此事利益相關。我目前在斯坦福大學做John S. Knight研究員,工作內容是“新聞質量評分”平臺,該平臺推進的一個項目是培育簡報產業,就叫“智能簡報”系統。

我們虛構這樣一個場景:假設有一家新聞媒體,它本有一支幾百人能幹的新聞隊伍,近十年裁員三分之一,但剩下來的團隊仍然可以覆蓋大多數新聞。他們可以做怎樣的簡報業務呢?

這家媒體的每一個採編部門和專線記者都提交了各自日常關注的信源列表。技術部門維護了一個規模較大的專業出版物列表,專業作者、科學編輯也參與其中。宏觀經濟專家推薦了從貨幣政策觀察人士到亞洲商業博客等一系列信源。由此,他們總共收集了大約500個信源網站。有的網站每天發表數十篇新聞報道,有的每月只發表幾篇。

這些信源每天會產生幾千篇文章,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被人看到——大部分文章很晚才被發現或者根本就被忽略了。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都沒有傳達到讀者手中。

可以理解但令人沮喪的是,資深新聞消費者往往要自己維護自己的信息流。常見的工具有Feedly(類似工具中功能最深而且定製能力最強)、Nuzzel(智能社交推薦引擎)、Laserlike(Google搜索前員工創立的創業公司)。Laserlike基於用戶手動輸入的“興趣”來檢索信息。(比如說,我的Laserlike信息流基於66個不同的興趣點,包括我關心的商業公司:“今日頭條”“Red Digital Cinema”“DeepMind”“Calico”“AWS”,也包括我關心的人物:“Norman Foster”“Reed Hastings”“Andrew Ng”,還包括與算法、數字圖像技術、神經科學有關的各種詞語。)Feedly、Nuzzel、Laserlike這類服務確實很有效率,但是需要用戶有強烈的使用動機才能運轉起來。然而,我平時閱讀的主流媒體——包括我為之付費的9個——並不能給我提供理想的信息視角,所以我不得不使用那些工具自己建立信息流,還有成千上萬的讀者也像我一樣,不得不自己建立信息流。

回到我設置的場景。這個假想中的出版商運營了智能簡報平臺,並且監控了編輯室推薦的500個新聞源。過濾系統基於文章的深度和完整度、信息密度(引述採訪內容的比例)、提及的實體、可讀性等等不同的信號,判斷新聞的附加值。

經過一段時間調教,系統可以反映出作者聲譽或者值得特別關注的子主題權重。“智能簡報”系統的最新版本使用了新潮機器學習技術,比如計算詞語的向量表示(類似於word2vec或者glove,我們用這些工具開發“新聞質量評分項目”)。

“智能簡報”平臺只把它“看”到的一小部分內容呈現出來,它只呈現標題和一兩行文本。(平臺也可以把文章鏈接顯示在這幾行文本旁邊——技術上這很容易)編輯室會手動驗證提取出的內容是否正確,尤其是在模型的訓練階段。一段時間之後,系統就能夠自主可靠地運行。

讀者會是首要受益者,他們無需離開自己偏愛的新聞閱讀環境,就能夠對事情有更深的瞭解。同時,新聞品牌加強了自己“優質資訊食譜編制者”的可信形象,對於媒體來說這在當前時刻非常重要。由於簡報信息既和主題高度相關,又非常簡潔,它很容易作為一項服務整合到付費高級會員的功能中。

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會講述如何利用NQS項目中的質量標籤(Qtag)特性,使得智能簡報平臺大大提升新聞個性化的體驗。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