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重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

唐朝重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

武则天还是皇后的时候就没有掩饰她想称帝的野心了,她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时就多次管理朝政并且在群臣中树立了威信。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武则天就设计废掉了太子李承乾,虽然在唐高宗李治之后由她的儿子即位但是她依旧不满足于目前的现状,最后武则天走上了称帝的道路。但在中国古代一直是以男权为尊的,在以前更是没有女性做皇帝的先例。虽然说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忍受武则天做皇帝,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唐朝重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

徐敬业的出身很不平凡,他的祖辈是唐朝重臣但他从小却顽劣不堪。他的父亲早就认为徐敬业是徐家的祸害,果然在承接祖辈留下来的官职之后因为犯了错被武则天贬职。此时的武则天已经手握大权,而被贬扬州的徐敬业不满武则天的统治于是召集了许多同党在扬州这个地方称王称霸。还在很短的时间内召集了十几万人马想要推翻武则天的统治,为了名正言顺,他还找了一个在外貌上与太子李贤极其相似的人想要借此讨伐武则天。而在古代时期想要谋反一般都会写一篇檄文,徐敬业也不例外。而在当时替徐敬业写这篇讨伐武则天的檄文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然而,在武则天看到这篇讨伐自己的文章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十分欣赏。但这并不能改变徐敬业想要谋反的事实。

唐朝重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

宰相裴炎认为只要武则天把国家政权交给唐睿宗这样起义的人就没有出兵的名义了,但武则天却认为宰相裴炎不想让武则天过多的管理朝政,在武则天心里这不就是与徐敬业如出一辙吗?于是一气之下裴炎无故惨死。武则天也是派出了唐朝宗室之后李孝逸率领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虽然说徐敬业浩浩荡荡召集了十几万大军但其实真正响应他号召的人却不多。

唐朝重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

徐敬业虽然出生名门但对于军事方面没有过多的涉及,他一方面想要打败唐朝李孝逸的军队,又想要夺得地盘自己称王称霸。这样的战略就导致了士兵的分散,一个刚刚成立的反军又怎么能与实力强大的唐王朝相比呢?虽然说在最初徐敬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最后还是丢失了。随着唐朝军队的越来越多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后来还被下属杀掉了邀取功劳,而替他写檄文的骆宾王咋跑到了一个寺庙做起了和尚。无论他的初衷如何最后还是没有抵挡的了武则天称帝,武则天在公元690年以67岁的高龄被众人拥立为皇帝。

唐朝重臣徐敬业造反,武则天30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兵败四处逃亡

李孝逸本就是唐朝宗室之后,在平定徐敬业谋反之后更受朝廷器重,在凯旋回朝之后一段时间内风光无限。但是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李姓皇族畏畏缩缩,反倒是武家人志高气昂。而心高气傲的武家人自然是看不惯唐朝宗室如此得意,虽然说李孝逸自身有着很多军功但是也抵不住武家人的陷害。虽然说在他的前半生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但在后来也是逐渐失去了武则天的信任。李孝逸也在垂拱二年被贬为施州刺史,但武家人似乎还不满足他的下场继续陷害他说,他的名字中有兔字是有着当天子的意思,但武则天念其原来的功劳只是削去宗籍没有刺死。但这对于李孝逸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折磨,在不久之后就郁郁而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