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北宋自赵匡胤创立以来,享国167年,也算是一个较长的王朝。但北宋经济文化如此发达,却被一个迅速崛起的北方部落所灭,让后人不理解。在总结北宋的灭亡的历史上,很多人把宋朝的战略失误归结到“联金抗辽”,这是导致宋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当然宋朝灭亡也有内部原因,当时“联金抗辽”战略也有其合理性,与我国古代远交近攻战略也符合,便宋朝战力太弱了,根本不适合实施这个战略。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联金抗辽”是谁提出来的?

宋朝当朝天子宋徽宗天天关在宫里吟诗作画,练习书法。但毛笔当不了枪,打不了仗。所以宋徽宗是提不出这样的战略的,而手下大臣们了解宋朝内部情况,也不会贸然提此战略。

“联金抗辽”的战略形成,源于辽国一个叛徒,是这个叛徒促成了这项战略形成。此人就是马植,也叫赵良嗣。马植的家族本是辽国的大家族,世代受辽国皇帝蒙恩,马植本人在辽国也是一个很高级别的官员。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但马植品质恶劣,让同事瞧不起。《续资治通鉴》记载:“燕人马植,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这句话点明了马植品行。所以马植在辽国混不下去了,就想另外找条出头之路,当然他要选择宋朝。

但马植如果要无缘无故的投降宋朝,并不会实现他的富贵梦想。不过历史机遇给他一个媒介,这个媒介就是宋朝大太监童贯。别小看这个宋朝太监,他比明朝大太监魏忠贤要风光多了,因为童贯能统兵打仗。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贯使辽,道卢沟,植夜见其侍史,自言有灭燕之策,因得见贯。贯与语,大奇之,载与俱归,易姓名曰李良嗣,荐诸朝。”童贯作为宋朝的使节,去辽国访问,马植抓住机会与童贯接触,并说出了拿下燕云十六州的计划。童贯一听当然高兴,这可是名垂史册的功绩,宋朝历任皇帝,做梦都想拿下燕云十六州,看来要在自己手里实现了。

以童贯的能力,他并不是军事家,也分析不出形势。所以就信任了马植大嘴里说出的计谋。童贯让马植改名为李良嗣,悄悄带他回到宋朝,并朝见了宋徽宗。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马植见到宋徽宗以后,把自己的战略对策向宋徽宗进行了阐述,马植说:“女直恨辽人切骨,而天祚荒淫失道,本朝若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直,与之相约攻辽,其国可图也。”马植既说出辽国内部问题,还让宋朝通过海上与金朝取得联系。

宋徽宗大喜,立即赐马植为国姓“赵”,于是马植又有了第三个名“赵良嗣”。宋朝的“联金抗辽”战略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着。

“联金抗辽”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对于马植提出的“联金抗辽”战略,宋朝也有大臣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项对策不可取。如果实施不仅破坏了百年兄弟国的盟约,而且有一定风险。但马植对宋徽宗说:“辽国必亡。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先发制人,事不侔矣”。皇帝就打吧,再不打就错过时机了。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宋徽宗派马植7次出使金国,请完颜阿骨打一定要痛打辽国,宋朝这边也帮忙,但前提是灭辽后,燕云十六州给宋朝。据史料记载:“赵良嗣于上京出御笔与金主议约,以燕京一带本汉旧地,约夹攻契丹,取之。金主命译者曰:‘ 契丹无道,其土疆皆我有,尚何言!顾南朝方通欢,且燕京皆汉地,当与南朝。’”良嗣曰:‘ 今日约定,不可与契丹复和也。’金主曰:‘有与契丹乞和,亦须以燕京与尔家方和。’”

在这里需要说明下,马植的确为这个战略积极奔走,但他忽略宋朝的战力。“联金灭辽”最后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功,因为辽国被灭了。但在此期间,宋朝的弱点却被金国抓住。几千女真兵就打败几万辽军,而宋朝10万大军却还打不过几万辽军。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宋朝战力如此虚弱,金国看透了,反过来再打压宋朝。宋朝哪是金国的对手,国灭了,两个皇帝被俘了。童贯、马植虽然被宋钦宗所杀,但已经失去了意义了。

“联金抗辽”战略错误的原因

宋朝的“联金抗辽”实际上是帮了金国,宋朝没有料到金国是最不讲仁义的北方部落。但分析这个战略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宋军实力不行。

宋朝军事体制很奇葩,已经使宋军失去了赵匡胤那时的战斗力。纵然有八十万禁军,也打不过金辽。这一点,宋朝有的大臣看到玄机,但大臣们阻止不住皇帝决定。“联金抗辽”战略如果成功,前提必须宋军实力要足够强大。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二是宋朝失去北部屏障。

宋辽自澶渊之盟后,两国一直以兄弟国相称,使宋辽实现百年和平。虽然中间有过小冲突,但不妨碍两个王朝关系,总体上两国是友好相处的。不过宋朝对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联金抗辽”后,辽国灭亡了,而宋朝实力根本没有达到辽国北部边境,金国并没有损失战力。宁朝屏障解除了,金国完全可以顺利南下。

唇亡齿寒?一个叛徒一个太监,决定了大宋王朝的命运

三是打破战略平衡。

以宋朝当时形势看,宋辽夏三个王朝并立,实际上是一个稳定的三国并立时代。但如果辽国衰弱受到金朝进攻,宋朝应该联弱抗强,才能确保这个“三国”稳定,但宋朝却联强抗弱,使金朝越来越强大,金朝当然巩固这种“强”势头,因此,原有的战略平衡被打破,北宋必灭,也只能跑到南面重新续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