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內容回顧(值得收藏)

2004-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主要內容回顧(值得收藏)


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為題,聚焦“農民增收”,旨在通過有力的舉措儘快扭轉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趨勢。文件提出了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三項補貼”,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降低農業稅負等最直接有效的促進農民增收的系列措施,開啟了城鄉統籌和“多予 、少取 、放活”的政策進程。

200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為題,聚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旨在解決農業投入不足、基礎脆弱等問題。文件要求繼續加大“兩減免、三補貼”等政策實施力度,明確了穩定、完善支持糧食生產的有關政策,繼續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把國家的重大支農政策制度化、規範化,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等重要政策措施。

200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旨在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文件明確要求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全方位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尤其是提出全面取消農業稅,終結了中國延續數千年的農業稅歷史。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現代農業”,旨在夯實產業基礎,確保新農村建設沿著健康的軌道向前推進。文件明確了現代農業的概念,強調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注重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要求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旨在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解決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矛盾。文件要求鞏固、完善、強化強農惠農政策,提升農業科技、人才、服務等支撐能力,提高農村生產和農村生活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首次提出建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強調保障農民土地權益。

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農業穩定發展”,旨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防止糧食生產滑坡與農民收入徘徊。文件要求較大幅度增加農業補貼,提高政府對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的水平,增加政府農產品的儲備,加強農產品進出口調控,加大力度解決農民工就業問題,將農村民生建設重點投向農村電網、鄉村道路、飲水安全、沼氣、危房改造等領域。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統籌城鄉發展”,旨在以城鄉統籌破解三農難題,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文件明確要求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首次提出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突出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良種培育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主產區作為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的重點,提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等系列舉措。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為題,聚焦“水利改革發展”,旨在有效緩解水利“基礎脆弱、欠賬太多、全面吃緊”等問題,加快扭轉農業主要“靠天吃飯”局面。文件首次全面闡釋水利的重要地位,提出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創新水利發展體制機制等重要舉措。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農業科技創新”,旨在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業增產增收、提質增收、節本增收。文件明確了農業科技的公共性、基礎性、社會性的定位,首次強調三農政策的強農惠農富農三大指向,提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升技術推廣能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加強教育科技培訓等系列舉措。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為題,再次聚焦“現代農業”,核心是創新農業經營體系,旨在解決城鎮化進程中誰來種地、怎麼種地以及農村社會管理等問題,激活農村和農民自身的活力。文件要求新增補貼向主產區和優勢產區集中、向新型生產經營主體傾斜,培育和壯大新型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首次提出發展家庭農場、建立嚴格的工商企業租賃農戶承包耕地的准入和監管制度,強調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農村改革”,旨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破除農業農村體制機制弊端,推進四化同步發展。文件強調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提出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制度、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與生態補償機制、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等重要舉措,系統提出農村土地產權改革的要求,確定了開展村莊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重點工作。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為題,再次聚焦“農業現代化”,旨在靠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在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繼續強化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明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等工作,首次提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加強農村法治建設。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為題,繼續聚焦“農業現代化”,旨在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等創新措施。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以《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為題,聚焦“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從供給側入手、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發力,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最突出的農業結構性、體制性矛盾。文件在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壯大新產業新業態、強化科技創新驅動、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加大農村改革力度等方面進行全面部署,提出建設三區三園一體,大規模實施節水工程、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積極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等創新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